唱自己的歌,走自己的路,真的有這麼難嗎?
我的感受是:真的很不容易。
2004年的9月3日我下決心要走自己的路,開始我的部落格寫作,今天滿了三周年,開始要進入第四個年頭了。
1095個日子,1118篇文章,紀錄了我過去三年的觀影與心路痕跡。
從一開始,我就只想寫電影相關事,一方面是別的事務我都不懂(當然,對於電影我也只是一知半解),就憑著傻勁與熱情開始往前走去;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電影人生無所不包,複雜多變宛如人生縮影,看電影寫日記,因而有了一點人間行腳的雷同趣味。
電影部落格專寫電影事,看似單純,卻也困難。
關鍵在於眼界。
首先是你看過多少電影?
台灣電影市場每周至少四部新片上檔,多則十部,還有數不盡的大小影展,還有逕自發行DVD的一些冷門(很精彩,或很濫情的都有)的作品,來不及看這些作品,就難免有錯過花季的心情。
問題是:你有多少力氣和時間來審視這些作品?
其次是你還有多經典作品要補看?
滄海一粟,不只是句成語,卻是我越看電影越心虛的具體寫照。
柏格曼拍了至少62部電影,我只看過10部左右;安東尼奧尼拍過大小37部作品,我看過的都是長片,也不過10部左右…數量根本不成比例,更別說是對大師創作心曲和微言大義的體會了。
有太多的作品要看,而且要重看,越看就越心虛,越看就越覺得自己的文章都極似「瞎子摸象」,不同年紀,不同心境,摸到的部位就不同,描繪因而就有差異。
我的看片來源有四個管道。
首先是戲院,我一直相信電影是大眾藝術,面對好電影的歡呼聲、歎息聲和掌聲同樣重要,分享一起觀影的互動訊息,是很難用其他方式取代的美麗經驗。
其次是試片室,20多年來,我把極多的青春交給了幽暗的試片室,比一般觀眾早一步看到即將上映的作品,「偷窺」和「搶先窺」不但是人性,也是商業體系下另 一種資訊流通傳布的管道,還好,我努力忠於自己,不受人情羈絆,有時說了真心話,就少了進試片室的機會,也是得坦然接受的現實。
來源有三,第一是租售店租來的作品,目的是要補看自己來不及趕上院線的作品。
第二則是片商提供的新片DVD,感謝這些朋友體諒我工作忙,不一定趕得及上戲院或試片室,所以先提供附有英文或中文字幕的新片DVD讓我一睹為快,而且看看就好,想寫文章就寫,寫什麼都好,沒有義務,也沒有負擔。
再者,則是自己到不同市場買到的經典電影或冷門藝術片,嚮往經典片,仰慕大師作品,是一種內心的呼喊與蠢動,有一回到香港訪友,我刻意帶了一只空皮箱去, 回程時皮箱內全是各式DVD,被太太唸了整整一個冬天。就這樣買著看著,我們家的牆面早就成了一整面的各式DVD存放壁了。
一切只是因為自己真的很愛看電影,從電影中找到極多樂趣。反而是每回外出,老婆總會提醒我,別再買了,家裡沒月壁櫃可以擺片了。
第四個管道則是影展或選片、審片的機會。2004年我接受電視金鐘獎評審邀約,目的只想好好觀察台灣電視生態,認識電視工作者,一個月下來,我寫下厚厚一 本的觀影筆記;2007年應邀出任台北電影節評審,真正吸引我的誘因則是可以在一個月內看完110部台灣創作者的最新作品。
看電影,長見聞,做筆記,寫文章,因而成為我過去三年來最多彩多姿的生活內容。
但是,寫部落格文章還是艱難的挑戰。
過去三年來,每天起床前,就會在腦海中浮想起今天要寫什麼?看了電影,心中有感,一切容易,就怕太久沒看片,或者是看了也沒有感覺,根本無從著力。
其次,則是觀點。
作者都期待知音,但是最該問自己的卻是每一篇文章是不是都有寫作的動機?有沒有想要說的觀點?有觀點的文章,才有意義,否則只顧走偏峰譁眾取寵,或者夾議夾敘,卻不知所云,都是虛耗青春和體力的。
而且,網路上臥虎藏龍,各行各業都有高手,不時就會接獲讀者的批評、指正或訕罵。我寫稿,不時會有錯漏字,道歉或更正,都是必要的;至於不同觀點的爭議,我努力調整自己的姿勢,不要固執於自己的偏見,希望能「聞善言則拜」,但是很難。
有時看到火爆辛辣的挑釁文字,或者是夾雜著新仇舊恨的情緒發言,就是做不到一笑置之;面對莫名其妙的一些行銷廣告,我只能勤快地按下刪除鍵,或者是就乾脆 封閉留言了,唯一能堅持的,想堅持的無非就是這個角落是自己的書房,可以挑客人,可以安放自己想要陳列的器物,如有得罪,也只有抱歉了。
三年來,走了三個圓,以這篇文章做為一個總結。
一千多個日子,說來漫長,如今回想起來,卻也彷彿只是湏臾彈指。網路書寫其實很泡沫,我不相信永遠的空間,永遠的記憶,當然是因為不時遇上主機停擺、系統 關閉、費心找到的圖檔卻被動了手腳,無法相互連結等情事,然而,一切就像蘇東坡所說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相遇,是機緣;寫作,也是機緣;閱讀,更是。
我衷心感念過去三年來,相識或不相識,都曾在我的部落格上留下指爪印痕的朋友,鴻飛不復計東西,我卻是不想忘,也不會忘的。
留言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