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茱蒂.福斯特表演,就有如上了一堂表演課。
英國導演尼爾.喬丹(Neil Jordan)執導的《勇敢復仇人(The Brave One)》,就因為找到了茱蒂.福斯特,才能在類似《猛龍怪客(Death Wish)》的框架上看到了人性的焦慮、恐慌、憤怒與失落。
正因為情節如此相似,時隔34年,《勇敢復仇人》如果不能超越《猛龍怪客》,那就真的是白拍了,其間的關鍵力量就在於主角是茱蒂.福斯特,不是查理士.布朗遜。
查理士是知名的硬漢明星,平常總是一副冷酷模樣,七情六欲都不上臉,就靠動作和外型取勝,內心的波濤,觀眾全都看不見,也感受不到;然而,茱蒂卻不然,她在《勇敢復仇人》中演活了兩種人,一個是溫良媒體人,一個是悲憤陌生人,全都匯聚在她的軀體內,那份疼痛和煎熬,像極了體內中了「玄冥寒毒」,只能靠著「九陽真氣」療傷的張無忌了。
《勇敢復仇人》好看之處在於戲劇層次鮮明,人物轉折合情入理。首先是她在廣播世界勾畫的真善美世界,創造出幸福美滿的人生感覺,從聲音到文稿都像在編織夢幻彩虹,極具說服力;身心受創後,重新回到麥克風前,她一度嗆然無語,後來卻能空中辦案,剖析警員心理,甚至接起撩動觀眾情緒的叩應電話,美與醜,愛與恨的對比,就是濃烈好戲(至於電台主管從人性出發,卻屈服於收聽業績的態度轉變,則是不著痕跡地批判了媒體主管見利心喜的嗜血天性了)。
其次則是警方辦案態度。出事後,警方一再要她重述往事,卻不能體諒她不願再想起往事的悲愴心情,只能以「我們是站是妳這一邊」的話語來遮掩自己辦案的草率,所以茱蒂直接就回答說:「我知道,可是為什麼我一點都沒能感覺到呢?」後來,她再回警局查看辦案進度,承辦員警下落不明,值班警員禮數周到,卻是虛應故事,枯等無效後,她才會動了買槍私了的念頭。
擁有了槍,卻不可能是天生殺手,所以才先設計出便利商店內的惡漢逞兇,讓她在慌張內連開三槍才勉強擊殺歹徒;然後又在捷運車廂內遇到歹徒騷擾,才又拔槍射殺的後續情節。先是害怕,繼而發抖,還會嘔吐,熬過了血祭洗禮後,她才逐步被憤怒的惡魔佔據心靈和肢體,她的轉變歷程,有血有肉還有情緒,每場戲都扣人心弦,更見証了惡魔入侵內心的沈重步履,劇本刻畫既細緻又綿密。
至於茱蒂和Terrence Howard飾演的警探之間,則處處充滿了高手過招的心領神會,茱蒂的臨機應變本事,雖是生物本能,卻也總在崩潰邊緣勒馬急轉,吊足了觀眾胃口,也讓人更清楚她的稚嫩與蛻變;至於她的交心自剖,更讓無辜又無助的寂寞靈魂,叫出了內心吶喊。
看到茱蒂的詮釋,觀眾才會明白什麼叫做表演,看到茱蒂的悸動,觀眾才會明白什麼叫做演技。錯過《勇敢復仇人》,你其實是錯過一堂精彩的表演課。
留言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