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列寧:銅像拆除學

l97

一尊銅像背後隱藏了多少血淚?會拆銅像,就能說出感人故事。

 

銅像可以簡單區分為兩種:一種是藝術家雕塑的成品,一種是讓人憑弔追思或致敬的作品。

不管是羅丹的雕塑,或者是日本彫刻之森的雕塑作品,大概沒有人捨得破壞,差別在於這些作品擺放的空間有別,因而受到照顧的程度也就各不相同,有的作品不時有人擦拭,不管是室內或屋外,都不給沾上鳥屎或灰塵;有的作品則是放任風吹雨打,與自然同生死了。

至於為政治目的打造的銅像,際遇大概也有兩種:位極崇隆時,銅像就備受禮遇;一旦形移勢改,銅像就會慘遭肢解分屍。

l96 蘇聯導演艾森斯坦的經典作品《十月(October)》中,一開場就是一位憤怒的婦女爬上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巨大銅像肩上,她不是清潔工,她是革命先鋒,帶著繩索和刀斧上了銅像,唯一的目的就是拉倒銅像,反沙皇。不多時,尼古拉二世的銅像就在激昂的配樂聲中墜地了。

帝王銅像,擺明了就是政治圖騰,最適合為批判政治的藝術家提供創作圖騰。

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在1995年的經典作品《尤里西斯生命之旅(Ulysses’ Gaze)》中,就直接把列寧的巨大塑像給肢解了,那座塑像不像是銅像,反而像是大理石像,是銅像或大理石像?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列寧的理念、身影、語錄與意識型態曾經在二十世紀主宰了世人的命運,肢解列寧,就是重寫那個時代的記憶了。

沒有人知道那艘輪船要把肢解的列寧塑像運往何方,但是安哲羅普洛斯把攝影機架到河床上,配上配樂家卡拉應德若的主題樂章,拍下了沿岸人民望見這座塑像時的各種反應,有人歡呼,有人跪地膜拜,有人丟石頭,有人奔跑相送…歐洲的共產主義在1990年代初期分崩離析,馬克斯主義不再是顯學,列寧塑像的分屍肢解影像就是導演不置一詞卻已經寫下歷史結論的神來一筆。

l95

同樣是列寧銅像,《再見列寧》的處理手法也有異曲同功之妙。

重病昏迷中,不知道東西德已經拆除圍牆的男主角母親,一天清晨發覺自己可以下床了,於是就步行到了街上,赫然發覺東柏林已非昔日舊觀,資本主義已經大舉入侵,就在她百思不解之際,突然天際飛來一架直昇機,拖吊著一尊巨大的列寧銅像直奔她的眼前。

列寧曾經是東歐共黨國家的精神導師,地位何等崇高,忠誠的人民和共產黨員見到銅像都要躹躬行禮的。晨曦中,這尊列寧銅像從空中掠過,l94依舊威儀堂堂,橫眉怒眼的模樣,加上一隻往前伸舉的手臂,彷彿還在叮寧著同志:「要奮起,要抗爭!」

然而,空吊列寧的景像其實就是威權解體的象徵,母親懂了,觀眾也懂的,不需要再加任何註解,影像直接說明了那就是一個夢想的幻滅。

台灣導演黃明川的作品《破輪胎》中也有很精彩的銅像寓言,在紀錄的本質上,《破輪胎》拍下了吳鳳雕像被嘉義民眾拉倒的場景,只因為他是漢民族醜化台灣原住民所打造出來的神話,原民意識抬頭後,吳鳳神話就再也禁不起檢驗了;至於玉山上的于右任像,同樣也是1966年所刻意鑄造的懷鄉詩情,《破輪胎》中也拍下了人民移除這尊塑像的心情。

當然,《破輪胎》不只是反政治威權,同樣也以相當篇幅報導了台灣各地都是神佛像,然而被棄置的神像亦不少,政治人物的寒暑週期本來就短,神明的香祉神話往往也會被現實的信徒給遺忘與拋棄的。

人生真的會有永存不杇的銅像嗎?從《十月》、《尤里西斯生命之旅》、《再見列寧》到《破輪胎》,藝術家只能從史實和藝術的造境中提醒觀眾:人生的荒謬劇,世世代代正以不同的面貌上演著。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誘.惑:八卦散如羽毛

    紅塵中人,誰不是罪人?誰不在自己的偏見與愚昧中過日子?    ...

  • 真愛旅程:陌頭楊柳色

    豪宅、綠地、水柱,還有如花似玉的美眷,人生夫復何求?翻開表像往裡鑽,看到的人生風景才是真正的人生。...

  • 07月11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真愛人生:逐夢與幻滅

      人生多少都有夢想,有的口號響亮,有的暗存心中,一旦逐夢失利,我們能承擔多少的失落?...

  • 變形金剛2:美軍洗腦

      承認吧,沒有美軍全力支援,《變形金剛:復仇之戰》的場面不會如此壯觀,美軍所為何來呢?...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