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爵士樂的樂迷,應該都知道法國導演貝特杭.塔維涅(Bertrand Tavernier)拍攝的電影《午夜時分(’Round Midnight)》。
《午夜時分》是一部淒美又傷感的電影,一位頂尖的爵士薩克斯風手(由樂手德克斯.戈登《Dexter Gordon》飾演)流浪到巴黎酒館賣藝,終日沈醉酒鄉,身形落魄,只有音樂響起時才有魂影起舞,他的功力吸引了一位手頭拮据的法國樂迷關切,特地借貸了錢,帶大師回家共住,好讓他能持續再創作,大師也不負所託,在黃昏時光再顯身手,那是千里馬遇上伯樂時唯一能做的事了。
影片結束前,男主角在風燭殘年時先拍了一段生前紀錄片說出他的心願:「希望我們有生之年,能夠看到一條大街,是以「查理.帕克」為名,或者是一座「李斯特.楊」公園,一個「艾靈頓.公爵」廣場……」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卻有如千斤重擔,直擊觀眾心扉,夠讓癡情影迷澘然落淚了。
流行歌手也是藝術家,不論你唱的是爵士、搖滾或藍調,一旦情真意切,歌藝不凡,就會唱進聽眾的心坎,就會穿透時空屏障,成為世人永遠的記憶。
1971年七月六日,一代爵士歌王路易.阿姆斯壯在他紐約的寓所中平靜地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七十歲。2001年的同一天,路易.阿姆斯壯老家的紐奧爾良市議會一致通過將該市的國際機場更名為「路易.阿姆斯壯─紐奧爾良機場(Louis Armstrong New Orleans International Airport.)」,而且選在八月二日,路易.阿姆斯壯百年誕辰前兩天正式運作。如今只要你點選這個機場的官網(http://www.flymsy.com/),映入眼簾的就是路易.阿姆斯壯拿著小喇叭的英姿,顯然,紐奧爾良人早就自豪於爵士樂,更以路易.阿姆斯壯為榮,他們的紀念行動發自內心,真誠感人。
《午夜時分》是1986年的電影,它為爵士樂手請命呼喊的聲音,終於在2001年有人不但聽了進去,而且實踐了。來去美國,若是有一天經過這座機場,唸著機場的名字,你就會自然哼起路易.阿姆斯壯用最雄渾低沈嗓音演唱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
我們習慣追星,習慣崇拜偶像,習慣在偶像的影音作品中起舞歡笑,卻很不懂得用真誠的心來紀念偶像。
電影風華,落實在明星的身上,所以好萊塢中國戲院前的明星手印石板,歷來不知吸引了多少觀光客。台灣的中國戲院也曾辦過明星手印的活動,但是泥板用過即丟,如今,戲院也拆了, 什麼雪泥爪痕都沒有留下。
香港發行過周潤發的明星郵票,日本國鈔紙幣上有文學家夏目漱石的圖像,台灣不知何年何月才會有鄧麗君公園、胡金銓廣場、張雨生大道、戽斗矮仔財紀念郵票…?如今連鄧麗君的傳奇都先被陳可辛搶拍成了電影《甜蜜蜜》,用鄧麗君的歌與生死情誼連繫一段浮世戀曲;日本朝日電視日在她逝世十二周年時又搶先拍出了由了木村佳乃主演的「鄧麗君傳」的電視劇…十二年來,台灣流行文化的工作者只交出了一張白卷。
娛樂事業是庶民文化的重要指標,登不登大雅之堂,其實不是主政者的意識型態或價值標準可以仲裁臧否的,尊重藝術家與尊重政治家、文學家或科學家沒有兩樣,都應該站在相同的人性基礎,讓他們生前締造的光與熱,能夠持續發光,持續與人民生活在一起。這是多單純,卻多遙遠的夢想呢?
留言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