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電影對白,應該像圓軸核心一樣,一方面既是牽動圓軸滾動的原力,另一方面又有向四面幅射的能量,產生強大的連想功能。
爾冬陞執導的《門徒》主要描寫毒虫和毒販之間的故事,他花了相當力氣呈現了泰北種植鴉片的世界,也對製毒和販毒過程有寫實的描寫,但是難度最高的並不是向毒世界取材的過程,而是意在言外地點出了人性中只求自體安逸,不管他人死活的鴕鳥心情。
劉德華在《門徒》中飾演壟斷香港海洛英市場的「莊家」,在毒梟世界中,他能呼風喚雨,但關起家門,卻也是有很多窩囊事,例如他有糖尿病,腎臟又不好,最氣人的更是有一位叛逆的女兒,平常總是扮成tomboy模樣的她,不是酷辣頂嘴,就是抽菸鬼混。
有一回,父女在街頭相遇,劉德華看到女兒和同學坐在行人道的鐵圍欄上吸菸,氣得他破口大罵女兒:「看妳這副德性,不早點去死?」直說自己生了這麼個女兒:「病不死也氣死,怎會生個妖怪!」還責怪同學教她抽菸,但是同學卻頂嘴說:「叔叔,你別冤枉人,是她教我們的。」莫名其妙成了一群頑劣青年的叔叔,劉德華是火冒三丈的,不但不准小夥子叫他叔叔,還脫口而出說了一句名言:「真不懂,菸那麼臭,有什麼好抽的!」
抽菸的人或許不覺菸臭,但對不抽菸的人而言,菸臭卻真是嗆鼻黏身難以忍受的,但是以臭味為由要求抽菸的人戒菸,遠比致癌黑肺的醫學病例來做勸誡,還更沒有效果,只能發抒一下情緒。其這句話出自一位愛女心切,卻又恨女不成鳳的父親角色是可以理解的,問題是,他不只是一位父親,卻也是專門供應白粉的毒梟,於是飾演臥底警探的吳念祖接口說了一句:「那白粉呢?…白粉有什麼好抽?」
這麼簡單,卻這麼有力的矛盾辯証法,就是《門徒》劇本的最大魅力。
從抽菸到吸毒,有的人認為毒害程度輕重有別,不可以放在一起並比討論;有的人卻認為不論是抽菸或吸毒,根本就是一種癮,就是一種耽溺,就是人性懦弱,或貪圖逸樂的逃避場所。
請販毒的人談菸害,就像是一位江洋大盜遇到扒手時的場景一樣尷尬,然而愈荒謬,愈尷尬,就愈有好戲可看,《門徒》的劇本這時就緊接著這段毒販痛恨女兒抽菸的過場戲,帶出了毒販怎麼看毒虫的精彩對話。
吳彥祖緊接著問劉德華說:「為什麼人會吸毒?…到底為什麼?」
劉德華的回答是:「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們做生意,講供需,有人要就有人賣,就好像菸,說了(抽菸)會生癌症,還不是有人繼續抽,是他們自己犯賤,我又沒做宣傳,甘我什麼事?……」
是啊,毒販不做宣傳,毒虫自動上門找粉,是毒虫下賤,劉德華講得口沫橫飛,一副販毒只是做生意的一種,有人愛吸毒,就有人販毒,吸得多,就賣得多,自然就賺得多,那副理直氣壯的模樣,透過劉德華一氣呵成的演技,還真有歪理也變成真理的順理成章模樣。自從金馬獎封帝後,劉德華的演技已經脫胎換骨到得心應手的程度,演什麼像什麼,活靈活現,瀟灑又自在。
然而,歪理就是歪理,說得再義正詞嚴的模樣,一經檢驗,還是歪理。不論是「菸槍犯賤」或「毒虫犯賤」的理論,其實,換成用「狗仔」、「偷窺」、「A片」、「屍體」等名詞替換進去時,檢視我們當前的文化現象,你會覺得那是一體適用的:
一、 狗仔大爆名人隱私,為什麼?因為讀者愛看,那是供需行為。
二、 A片工業如日中天,為什麼?因為觀眾愛看,那是供需行為。
三、 明星過世全天追蹤,為什麼?因為收視奇佳,那是供需行為。
四、 命案屍體血淋重現,為什麼?因為見紅就賣,那是供需行為。
我們的生活中,許多人販賣著等級不一的毒素,多數人是從販賣行為中牟利,毒販靠白粉、菸商靠菸品,記者靠八卦,媒體需要煽色腥,大小或許有別,基本心態卻是一樣的,《門徒》的精彩就在於用了最簡單的對話形式,捉住了人生真相。
人要生活,所以就有供需行為。這麼簡單的經濟邏輯,幾千年來以不同的方式和版本在社會上搬演著,《門徒》不可能解決販毒問題,但是至少它努力點出了生命矛盾。
留言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