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要到幫派臥底,就得變化氣質,壞得徹底,才有可能取信於人,才有可能生根立足,才可能通風報信。
然而有了黑底,重回警界,還可能升官?可能繼續做領導?答案很不樂觀,因為功勞也許不小,但是如果還有黑道人士逃脫在外,不能一網打盡,這位臥底長官不是要一直生活在時時有人想要報復的陰影中嗎?
王晶構想,麥子善執導的《臥虎》因為要炒做臥底的警探故事,所以特別設定由苗僑偉來飾演曾經臥底,後來復職升官,更出任「臥虎」任務的指揮官一角,他的主要戲份有三,一是放話說警方派出了千名臥底,意圖製造黑道猜忌;二是在警方臥底身份敗露被殺後,悲痛地到醫院探視,忍受家屬辱罵;三是因為自己在當臥底時,一起與黑道人士當銀行搶匪時,在警匪對峙時,開槍射殺了警察。這椿命案一直沒有偵破,警方不知道是苗僑偉開的槍,然而,苗僑偉也沒有向上級通報,反而是任務結束後,他順利恢復警察身份,一路高升,這段往事,反而成為黑社會試圖向他示好的談判條件。
挖出這段黑底,要和苗僑偉談條件的就是《臥虎》的真正主角曾志偉,他所說的一句:「不知道,並不代表你沒做過。」堪稱是《臥虎》最耐人尋味的主題,因為適用的空間不只限於警匪電影,就算愛情電影和商場鬥爭電影也都適用的,正因為有這麼一個攤牌行動,才使得苗僑偉陷入天人交戰的矛盾:是要繼續隱瞞,以求升官?還是坦白認錯,接受停職調查?
《臥虎》正因為有這麼一段情節,一句對白,一個矛盾,才使得電影不致於陷在東拼西湊的格局,而有一些耐人尋味的議題。
然而,《臥虎》這樣的劇情卻是太過一廂情願,純屬閉門造車的書生論政的。
臥底的特質就是偽裝與背叛。要能徹底偽裝,要能壞到骨子裡,才能獲得信任,《無間道》裡,張耀揚是臥底警察,為了打入吳鎮宇身邊做保鑣,吳鎮宇要他殺人,他就得二話不說地開鎗殺人,因此,沾黑染腥都是臥底之人必要的偽裝動作,要連自己人都瞞得過去才是本事,問題就在於這麼會「偽裝」的人,誰還會相信他?誰還敢相信他?一做臥底,不是踏上不歸路,就是得在事成之後,隱姓埋名,退出江湖,朗朗睛天,靄靄驕陽是照不到臥底之人的。
當然,背叛也就是更可怕的人格特質了。
臥底之人的任務就是要「背叛」曾經「信任」過你的人。
「背叛」因而註定成為騙子,要做叛徒,不管那是為了「信念」?或者「利益」?不管是對方識人不明,還是自己虛與委蛇,包裝成功,都無法改變自己可以翻臉無情的人格。日後,誰還敢繼續「借重」你?
事成之後,隱姓埋名,人間蒸發,其實是臥底之人別無選擇的選擇,要像《臥虎》中的苗僑偉那樣,壞事做盡,卻依舊升官發達的際遇,還真的有點像天方夜譚了。
你還記得西施嗎?越王勾踐把她獻給了吳王夫差,一方面是美人計來軟化敵王意志,一方面是深入敵後,蒐集軍情,以待來日,西施就是間諜,就是臥底,但是她和夫差日久生情,國仇和愛情交錯碰撞,讓她再難分辨責任與私心了,等到最後吳國敗亡後,西施不容於吳地,越國也不能留她,若不是舊情人范蠡體諒相伴,棄官行商,扮成陶朱公,就帶著西施泛舟五湖而去了。
《臥虎》的臥底論述只是拍電影的一個噱頭,不必太認真。反而是《無間道》的英文片名,直接把臥底行業形容成「地獄情事(Infernal Affair)」,雖然這個片名是從警察風紀的「Internal Affair」轉化衍生出來的,卻更為直接而貼切,不管是白道或黑道,一旦做了高舉偽裝與背叛大旗的臥底的人,就只能直墮無間地獄了。
留言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