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小城故事』這首歌的「小城」指的是那裡嗎?」公元2006年五月七日,台灣有線電視台正要報導鄧麗君故鄉台北縣蘆洲的紀念活動新聞,主播煞有介事地用這句話來開場,然後告訴觀眾:「這個小城,指的就是蘆洲!」
這則新聞播出時,我正在用午餐,一聽到這樣的答案,飯當場噴了出來!
「天啊,我們真的就生活在這種不經查証,就以訛傳訛的世界嗎?」我心裡感歎著。李行導演執導的《小城故事》堪稱是影史經典,理論上,經典電影應該是大家都知道,大家都應該看過的電影;事實上,經典電影卻往往是名氣響亮,未必大家真的都看過的作品。
只要看過《小城故事》,你就一定知道那是個以木雕著稱的小城,從片頭音樂的車站場景,你更是清楚地看見「三義」的站名。是的,小城是三義,不是蘆洲。是誰誤導了主播?主播又誤導了多少新生代的觀眾?再以訛傳訛下去,後世人們是不是就真的用蘆洲來取代三義了。
就像五月八日的新聞上,一位老伯伯滿懷感慨地在「筠園」上香時,就說:「『何日君再來』這首歌的「君」指的就是鄧麗君。」老伯伯的意思指的是他對鄧麗君的思念,並不是要改變劉雪庵先生在日本佔領上海時期創作這首「何日君再來」的史實,但是如果有人不明究裡,斷章取義地直接接受老伯伯所說的:「『何日君再來』這首歌的「君」指的就是鄧麗君。」那可就真的馮京馬涼糾纏不清了。
匆匆之間,鄧麗君離開人世已經十一年,我清楚記得1995年五月八日那天的中午十二點五十分,我正在TVBS午間新聞的副控棚內(我是TVBS午間新聞的開播製作人),當時整個TVBS午間新聞剛開播沒多久,國內有線電視才剛開始要做即時新聞,突然電話響了,當時的採訪中心主任王浩打了電話給我,簡單扼要地說:「鄧麗君死了。」
「誰?」我高聲問。
「鄧麗君。」王浩的聲音很冷靜。
「怎麼可能?什麼時候的事?在那裡?」做新聞的人一聽到大新聞,立刻就有了要追問查証的本能反應。
「上午的消息吧,說是在清邁。」
「確定嗎?」
「確定!」
午間新聞的播報流程此時已經到了股市行情的最後時刻,趁著畫面切進股市行情畫面的時刻,我利用導播對講機直接把鄧麗君過世的消息告知了主播趙薇。
「怎麼可能?什麼時候的事?在那裡?」她的反應比我激烈,聲音比我還高亢。
講完所有我知道的資訊後,我只能提醒她:「記者已經開始在查証了,相關消息,請看三點鐘的新聞快報。」趙薇因此就成了台灣傳播界第一位向觀眾宣布了鄧麗君死訊的新聞主播。
新聞一收播,中飯不能吃了,立刻動員所有娛樂新聞的記者,有的去採訪,有的去光華商場買鄧麗君的唱片和卡拉OK伴唱帶,那時,TVBS才剛成立,根本沒有資料畫面,必需想辦法創造,有了影像還得有人去談授權,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嘍!
當天下午三點鐘,娛樂新聞的記者一則則的新聞陸續製作完成,不但利用整點快報播出,而且搶在晚間新聞之前推出了長達半小時的特別報導。有歌,有人,有事件,有歎息,有追憶……還有同事立刻就要出發前往清邁了…
做電視新聞是需要熱情燃燒,而且要有瞬間爆發力的行業,想到十一年前的今天,想到流水年華,想到那段閃亮的日子,眼角竟然有了些淚光。
留言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