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我初進媒體服務,經常得處理外電消息,當年最轟動的新聞就屬曾經和伊麗莎白.泰勒合演《巨人》,又和桃樂絲.黛共同打造了《枕邊細語》等影壇傳奇的影星洛.赫遜罹患了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
當年,世人對於AIDS的認識不深,連譯名都沒有統一,有人譯作愛滋,有人譯作愛死,不論是滋或是死,基本上都認定這是一場因愛而生的病。因為最早從1981年美國洛杉磯發現五名健康年輕人卻罹患了罕見肺囊蟲肺炎,他們唯一的共同特徵就是他們都是同性戀者,都是從性行為上感染了這個怪病,所以有人就直接以同志癌症(Gay Cancer)這種充滿岐視和揶揄的名詞來形容這個疾病,甚至還有人直指那是上帝懲罰同志的「天譴」,這種情勢直到巨星洛.赫遜都染了病才告改觀,AIDS才在剎那間喧騰成為全球矚目的世紀黑死病。
洛.赫遜染病的消息震驚各界,主要是他一直在銀幕上扮演風流帥哥,是不少女孩子暗戀心儀的偶像,他的真實性向一旦曝光,帶給社會的震驚是不可置信的全面錯愕,連夢中情人都可能是同志,還有誰是可以相信的?還有多人利用著偶像的偽裝網,欺瞞著世人?
洛.赫遜生前的最後作品是當年轟動一時的電視影集《朝代(Dynasty》,而且還在確定罹病後,繼續和女主角琳達.伊凡絲演出熱吻床戲。愛滋病毒是否會隨唾傳染?琳達.伊凡絲會不會因而受感染,成為無辜受害的人?在八卦媒體的渲染下,這些議題都成為街頭巷議,人人討論,在以訛傳訛的情況下,滋生無盡恐慌的時代病。
《美國天使》的劇本年代就設定在愛滋恐慌正如火如荼在全美國燃燒的1985年,故事從一對相親相愛的猶太情人展開,當男主角Prior告訴他的男伴Louis
他罹患了愛滋病時,Louis嚇得魂飛魄散,趁著Prior住院,就搬離住處,但是良心譴責下,他到公園尋找短暫愛情,卻遇上了已有家室的司法官Joe Pitt,因此又帶出了Joe Pitt的恩師Roy Cohn正是同志痛恨的邪惡律師,偏偏Roy Cohn卻也是同志,而且還染上了愛滋,同時還運用權勢威脅醫師只能說他是肺癌,不能說他得了愛滋,個性暴燥的Roy Cohn臨終前還不時咒罵著照顧他的護士Belize,偏偏他卻是一位出櫃的男同志。
《美國天使》的編劇Tony Kushner本身就是同志,極力爭取同志人權,不是看了太多的同志悲情,不會挺身出面寫出這個同志嘴臉面面觀的精彩劇本;不是看不慣美國社會對同志的欺壓和岐視,不會試圖以戲劇的力量傳播愛滋不可怕,在上帝都落跑的人間裡,只要同心協力,還是能夠戰勝病毒,重建人生的。
《美國天使》的成功在於採取了異性戀的傳統觀點來呈現同性戀情的世界,「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西東」的世界,不分同性、異性,都可能遇上;「恃強凌弱,大小通吃,吃完還不吐骨頭的嘴臉」,也不是只有異性戀的人才是這麼可惡!披著正義外衣,頂著婚姻保護傘,熬不過內心欲望煎熬,渴求一夜情的人也不是只在異性戀的世界裡發生。
坦白面對人生的情欲面向,坦承同志世界裡有高貴的靈魂,也有畏難、退縮的怯懦,這樣的筆觸下所見証到、所還原的人生,毋寧才是最有說服力的戲劇描寫,特別是Louis悔恨交加,在中央公園裡隨意與人苟合,即使對方的保險套已經破了,他也不願放棄,大有自己也染病一死的悲憤;特別是寡人有疾的Roy Cohn和Joe Pitt卻總是在關鍵時刻對同志最最無情,他們的自私和怯懦,即使午夜夢迴也不知悔改的,即使命在旦夕,也不肯認錯的行徑,在在說明人心之險惡,其實無關乎性向的。
影集中也挑戰了傳統概念,沒有人知道同志的染色體到底起了什麼變化,讓他們的身心對同性特別來電,但是誰規定以禁慾清規取勝的摩門教徒,就不會是同志?同志也怕死,所以才會用盡特權取得治愛滋的特效藥,卻依舊救不回自己老命;做人妻子的要如何求証老公的性向?如何挽回老公的愛情?就算他願意在妳身上拚命地蠕動做愛,但是雙眼緊閉的他,是不是幻想著另外一個人?
諸如此類大膽又寫實的生命告白,讓《美國天使》有了強猛的寫實力道,然後才讓宗教荒謬與存在主義哲學上的「上帝已死」概念有了辯論空間,也才讓幻想與錯覺的嗑藥、囈想與病重的世界,有了數位特效和美術道具的盡情揮灑空間,讓主題嚴肅的戲劇,還能不時有高度的娛樂性可以緩和緊繃的情緒,不致於淪為同志議題的論說文。這樣的編劇手法,值得有志編劇的人可以多方切磋借鏡的。
當年,世人對於AIDS的認識不深,連譯名都沒有統一,有人譯作愛滋,有人譯作愛死,不論是滋或是死,基本上都認定這是一場因愛而生的病。因為最早從1981年美國洛杉磯發現五名健康年輕人卻罹患了罕見肺囊蟲肺炎,他們唯一的共同特徵就是他們都是同性戀者,都是從性行為上感染了這個怪病,所以有人就直接以同志癌症(Gay Cancer)這種充滿岐視和揶揄的名詞來形容這個疾病,甚至還有人直指那是上帝懲罰同志的「天譴」,這種情勢直到巨星洛.赫遜都染了病才告改觀,AIDS才在剎那間喧騰成為全球矚目的世紀黑死病。
洛.赫遜染病的消息震驚各界,主要是他一直在銀幕上扮演風流帥哥,是不少女孩子暗戀心儀的偶像,他的真實性向一旦曝光,帶給社會的震驚是不可置信的全面錯愕,連夢中情人都可能是同志,還有誰是可以相信的?還有多人利用著偶像的偽裝網,欺瞞著世人?
洛.赫遜生前的最後作品是當年轟動一時的電視影集《朝代(Dynasty》,而且還在確定罹病後,繼續和女主角琳達.伊凡絲演出熱吻床戲。愛滋病毒是否會隨唾傳染?琳達.伊凡絲會不會因而受感染,成為無辜受害的人?在八卦媒體的渲染下,這些議題都成為街頭巷議,人人討論,在以訛傳訛的情況下,滋生無盡恐慌的時代病。
《美國天使》的劇本年代就設定在愛滋恐慌正如火如荼在全美國燃燒的1985年,故事從一對相親相愛的猶太情人展開,當男主角Prior告訴他的男伴Louis
他罹患了愛滋病時,Louis嚇得魂飛魄散,趁著Prior住院,就搬離住處,但是良心譴責下,他到公園尋找短暫愛情,卻遇上了已有家室的司法官Joe Pitt,因此又帶出了Joe Pitt的恩師Roy Cohn正是同志痛恨的邪惡律師,偏偏Roy Cohn卻也是同志,而且還染上了愛滋,同時還運用權勢威脅醫師只能說他是肺癌,不能說他得了愛滋,個性暴燥的Roy Cohn臨終前還不時咒罵著照顧他的護士Belize,偏偏他卻是一位出櫃的男同志。
《美國天使》的編劇Tony Kushner本身就是同志,極力爭取同志人權,不是看了太多的同志悲情,不會挺身出面寫出這個同志嘴臉面面觀的精彩劇本;不是看不慣美國社會對同志的欺壓和岐視,不會試圖以戲劇的力量傳播愛滋不可怕,在上帝都落跑的人間裡,只要同心協力,還是能夠戰勝病毒,重建人生的。
《美國天使》的成功在於採取了異性戀的傳統觀點來呈現同性戀情的世界,「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西東」的世界,不分同性、異性,都可能遇上;「恃強凌弱,大小通吃,吃完還不吐骨頭的嘴臉」,也不是只有異性戀的人才是這麼可惡!披著正義外衣,頂著婚姻保護傘,熬不過內心欲望煎熬,渴求一夜情的人也不是只在異性戀的世界裡發生。
坦白面對人生的情欲面向,坦承同志世界裡有高貴的靈魂,也有畏難、退縮的怯懦,這樣的筆觸下所見証到、所還原的人生,毋寧才是最有說服力的戲劇描寫,特別是Louis悔恨交加,在中央公園裡隨意與人苟合,即使對方的保險套已經破了,他也不願放棄,大有自己也染病一死的悲憤;特別是寡人有疾的Roy Cohn和Joe Pitt卻總是在關鍵時刻對同志最最無情,他們的自私和怯懦,即使午夜夢迴也不知悔改的,即使命在旦夕,也不肯認錯的行徑,在在說明人心之險惡,其實無關乎性向的。
影集中也挑戰了傳統概念,沒有人知道同志的染色體到底起了什麼變化,讓他們的身心對同性特別來電,但是誰規定以禁慾清規取勝的摩門教徒,就不會是同志?同志也怕死,所以才會用盡特權取得治愛滋的特效藥,卻依舊救不回自己老命;做人妻子的要如何求証老公的性向?如何挽回老公的愛情?就算他願意在妳身上拚命地蠕動做愛,但是雙眼緊閉的他,是不是幻想著另外一個人?
諸如此類大膽又寫實的生命告白,讓《美國天使》有了強猛的寫實力道,然後才讓宗教荒謬與存在主義哲學上的「上帝已死」概念有了辯論空間,也才讓幻想與錯覺的嗑藥、囈想與病重的世界,有了數位特效和美術道具的盡情揮灑空間,讓主題嚴肅的戲劇,還能不時有高度的娛樂性可以緩和緊繃的情緒,不致於淪為同志議題的論說文。這樣的編劇手法,值得有志編劇的人可以多方切磋借鏡的。
留言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