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應該是因片而異。
看完《悲情城市》,你忘不了梁朝偉和辛樹芬走在金瓜石山徑小道上的電樂旋律;看完《搭錯車》,大家都會唱上幾句「一樣的月光」和「酒矸徜賣嘸」.......
用音樂來追思奧黛麗.赫本,大家一定都會想起《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 ) 》的「月河」(Moon River),歌,大家都會唱,史匹柏在「關鍵報告」中,以2053年的未來世界為背景,那個年代裡的大賣場中,就還播放著這首名曲,意謂著史匹柏都認定時光易老,但是「月河」青春永駐,半世紀之後的人依舊愛聽得很。
會唱這首歌,不難,要認識這首歌的作曲家亨利.曼西尼,其實更重要。因為不但影片靠「月河」催人熱淚,他和奧黛麗.赫本的深厚情誼,更是影史上動人的一頁。
「悅耳好聽」(easy listening)是曼西尼音樂的基本特色,歌曲形式和旋律都不複雜,但是耳朵聽得進去,心靈還會受到感動,就完全要看作曲家擷取精華的功力。「月河」音樂是電影的靈魂,重點就是要來襯照奧黛麗.赫本浪跡紅塵,但是猶保赤子本色的清純質地。
曼西尼是義大利移民,在賓州的工業城市長大。小時候,他對音樂一點興趣都沒有,反而是熱愛音樂的父母親多方誘導,八歲時先教他吹直笛(flute),還送他去參加義大利之子樂團,吹奏直笛和短笛(piccolo),十二歲開始學鋼琴。十四歲那年,有位黑人學長向他炫耀展示了九度音程的小喇叭吹奏技術,既讓他目眩神迷,也開始對爵土樂產生了濃厚興趣,逐步走上了音樂這條路。到了好萊塢發展後,他先做了六年的編曲助理,常常跟著師傅去看剛拍好的新片,一起決定該在什麼地方配樂、討論該配什麼風格的音樂。那段紮實的實務訓練,讓曼西尼從新聞紀錄片的配樂到喜劇短劇的配樂全都學到本事了。
《第凡內早餐》的音樂結構就是典型的好萊塢音樂表現傳統,電影中,「月河」旋律一共只出現過四次。首先是片頭的主題音樂,徹夜未眠的赫本就是主題聲中,到第凡內珠寶店櫥窗外看著珠寶配早點;其次是經常宿醉晚起的女主角奧黛麗.赫本,有一天突然梳洗乾淨,拿起吉他輕聲吟唱起「月河」,電影中收錄的是赫本的「原聲帶」版本,她稚嫩、夢幻般的嗓音,完全貼合了角色身世;等到最後高潮,情郎悲憤下車,赫本冒雨去尋找她的小貓,兩人再度遇合,情不自禁雨中相吻,「月河」的音樂如雨絲般當頭淋下,準確牽動了觀眾的期待和讚歎。
電影一開場是紐約的清晨,多數人還在睡夢中,唯獨女主角赫本還穿著昨夜華服,帶著早點來到美國紐約知名的珠寶商店第凡內櫥窗前,邊用餐邊看著她鍾愛的珠寶。曼西尼的主題音樂從頭就發揮點題的功能,介紹了女主角交際花的身分,卻又單純的愛美個性。
後來,狂歡竟夜、大睡一覺醒來的赫本,一身清麗坐在陽台邊,彈著吉他清唱「月河」,歌聲吸引了正在書桌上寫稿的男主角喬治.比柏(George Peppard)開窗探視,慵懶的午後,迷人的歌聲,愛神的箭就這樣悄悄射中了比柏的心房。
電影最後的高潮則是不論比柏如何呵護寵她,赫本還是急著攀龍附鳳,追尋她的發財夢,甚至連自己鍾愛的小貓都可以棄置大雨街頭,導致比柏黯然心碎,下車離去。若有所失的赫本下車找貓,全身濕淋的時刻,終於在比柏的陪伴下找到萎縮在牆角邊木板箱夾縫中的小貓,此時,曼西尼的音樂開始上揚,「月河」旋律再度浮現,愛情的力量早已超越俗世考量,赫本和比柏就在雨中擁抱熱吻,催人落淚的音樂煽情力量在此發揮得淋漓盡致。
拍片前,赫本完全不清楚音樂的效果,也只是淺淺唱著「月河」,無法想像全片的音樂魅力,但在看過加上音樂的「第凡內早餐」,迫不及待寫信給曼西尼說:「我剛看過了『我們』的作品。」她太清楚曼西尼的音樂替這部電影加了多少分,她在信上寫著:「沒有音樂的電影就像沒有油的飛機......你的音樂讓我們飛翔,直上雲霄,所有不能用言語和動作表達的情緒,全賴你的音樂才得以呈現,你帶給我們無窮的想像、趣味和美麗。」
赫本主演的許多電影都由曼西尼負責配樂作曲,曼西尼形容:「赫本就像是我的幸運符,我為她寫的音樂都是我最好的作品。」
「月河」這首名曲一度叫做「藍河」,也有意改稱做「紅河」,當初製片人也不是找他配樂,讓曼西尼很生氣。好不容易機會再回到他手上的時候,他先在電視上看著赫本主演的《甜姐兒(Funny Face)》,發現這位當紅玉女臉蛋漂亮,歌喉其實平平,她唱起蓋希文的名曲"How Long Has This Been Going On"其實音域相當窄,只能在八度音程中迴轉,高音和低音都會害了她,然後他又花了一個月時間去構思旋律,朝思暮想,搜盡枯腸,有一天深夜他借了一架鋼琴,彈著彈著,靈感來了,旋律就在半個小時內定案了。
旋律有了,接下來就要看歌詞了,曼西尼找來了臭味相投的作詞家強尼.墨瑟(Johnny Mercer)幫忙。他們的相識也相當有趣,墨瑟有一次開著車時聽到電台播放電視影集Peter Gunn的主題曲 "Joanna",印象非常深刻,就停下車打電話到電台,一定要問清楚歌名和作曲家的姓名,兩人因而結為莫逆之交。
墨瑟比曼西尼年長十五歲,文字講究、才情洋溢,寫詩填歌都是他的專長。曼西尼曾經形容他「如果是軍人,一定就像治軍嚴明、脾氣火爆的巴頓將軍」,要請他寫歌一定要適應他的「進攻術」。墨瑟在聽完音樂之後,通常會以三個角度來解讀歌曲,然後寫下三種風格截然不同的歌詞,每一套歌詞都很管用,就看音樂總監最後怎麼挑選了。
墨瑟初稿上替曲子命名為"Blue River",但是當時已經有許多作曲家寫過名叫"Blue River"的歌曲,墨瑟於是又想改名為"Red River",但是又太像知名的「紅河谷」,最後才選定為「月河」(Moon River),由赫本親自演唱的版本最為傳神有力。但是電影第一次為派拉蒙老闆試片後,現場一片寂靜,最後的結論竟然是:「把這首亂難聽的歌拿掉吧!」
赫本一聽到老闆這麼說,當場就氣得從座位上跳了起來,還好老公梅爾.法拉(Mel Ferrer)緊緊拉住她,才沒有當場發飆,因為赫本最清楚這首「月河」根本就是為她創作,曼西尼從來沒有當她的面說過任何好聽話,但旦一首歌就已說明了他的心情。滿心感動的曼西尼事後追憶說:「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纖細溫柔的赫本也會捉狂!」
還好,製片人抗拒了老闆的建議,不但電影中保留了所有的音樂和歌曲,還推出了電影原聲帶,加進了演奏版和男女合唱版的「月河」,還賣成了白金唱片。曼西尼和墨瑟更對當紅歌星安迪.威廉斯採取緊迫釘人策略,一定要他來主唱「月河」,威廉斯怎麼也推不掉,只好接受,卻沒想到光是這首歌日後就為他賺進了無數版稅。
曼西尼不諱言只要他心中浮現出赫本美麗的倩影,靈感就會源源不絕。一九六五年他又和赫本合作了電影《謎中謎(Charade)》,電影中最高潮的情節是出外旅遊的赫本回到巴黎寓所時,赫然發現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已經被老公偷搬一空,一室黯然,家徒四壁的強大寂寞感登頭罩下,她只能頹然放下手上的行李......。「看到這場戲,音符就已經跑到我的心裡了,我心頭一直浮現著赫本的寂寞倩影,只花了半小時功夫,電影主題曲就這樣寫了出來。」後來,亨利當著赫本的面彈奏出這個旋律時,她的眼中也盡是淚水。
曼西尼和赫本在一九六七年又合作了《儷人行(Two for the Road) 》,這回則是赫本來要求曼西尼作曲,她拍了電報給曼西尼說:「我最近才和導演查理士史丹利.杜寧(Stanley Donen)合作了電影《儷人行》,這是我最喜歡的劇本,有趣又浪漫,只有你的音樂才能使我們的電影更有味道,你一定要答應來替我作曲......」曼西尼當然答應了,這部電影的主題曲也是他自己最滿意的電影歌曲。
今夜,赫本辭世十二周年了,你會唱那一首歌來紀念這位「不朽的精靈,永遠的妖精」?這句標題來自一九九三年,東京影展特特舉辦的赫本回顧展標題!你覺得貼切嗎?來,我們姑且學學赫本彈吉他唱「月河」吧!
留言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