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問過一位電影導演:「遇上這麼好的演員?你不會愛上她嗎?」他的回答很乾脆:「會。」兩年後,他離婚了,勇敢去追逐讓自己動心的愛情。
這不是老生常談的愛情故事,而是真實上演,且持續上演的人間故事,羨慕的人或許會以「近水樓台先得月」名之,只不過場合可能換成辦公室、學校、社團、劇場......或者其他需要朝夕相處,挖心掏肺的職場環境,差別在於有時候是權力的交換或回饋,有時候則是懞懂的愛情。
德國導演克利斯欽‧施沃喬夫(Christian Schwochow)的作品《雙面誘惑(Die Unsichtbare/Cracks in the Shell)》,一如《黑天鵝(Black Swan)》拍出了劇團/舞團導演追求完美,不惜威權相逼。同樣為了挖掘主角靈魂,大膽剝削其肉體與心靈的暴虐性格;擔綱的女主角,也一如《黑天鵝》中舞者面臨身心交迫,終日遊走於藝術的夢幻與真實的人生之間,幾近崩毀,又得到重生的淘洗歷程。但是《雙面誘惑》的兩條副線,卻極其堅實有力,就算比《黑天鵝》晚了一年多才在台灣上映,但已夠讓《黑天鵝》強調的黑白雙重人格的分裂錯亂,相形見絀。
《雙面誘惑》的開場戲就是女演員約瑟芬(由Stine Fischer Christensen飾演)神情憔悴地坐在捷運車廂內,雙手不停晃搖,臉色蒼白,顯然身心正遭受重大折磨,以至於專業劇團的導演Kaspar(由Ulrich Noethen飾演)來學校試鏡,要挑選專業劇碼「Camille」的演員時,明明極端焦慮的約瑟芬竟然就在舞台上睡著了,是的,那是笑話,但是,也讓約瑟芬得著了意外的聚焦效果。
《雙面誘惑》無意暗示約瑟芬太過工於心計,才會想出如此一鳴驚人的成名招術,電影很快就讓我們看見了她有一位得到「腦性麻痺」的妹妹,情緒與語言都很難溝通,照顧妹妹成了她和母親最沈重,也最疲累的負擔,即使試鏡前夕,也因為妹妹頻頻叫喊及撞牆,她不得不放下劇本,透過妹妹最愛的歌曲,扮裝做戲,安撫妹妹的情緒。
混亂的家庭生活,讓約瑟芬從小就得容忍妹妹,就得不到家人的真心關懷,這些看不見的傷口,以及看得見也聽得見的尖聲狂叫、手足狂舞及母女勃谿,都在蓄積約瑟芬的火山壓力(相較之下,《黑天鵝》的母女關係,只落足在名利與逐夢層次,就太嫌老套了)。
約瑟芬的親情,讓我們看見了她的靈魂傷口,但是約瑟芬的愛情,卻也讓我們看見了她的多情與無情。
對於戲劇學院的同學而言,約瑟芬不算高材生,因為她的人生閱歷有限,個性又拘謹內向,沒有性經驗的處女人生成了被同學取笑的青澀鐵証,偏偏劇碼「Camille」中的女主角Camille是敢愛敢恨,不時會把「性愛,對我而言有如吃蛋糕一般」掛在嘴上的前衛女性,菜鳥如她,如何得其神髓?光會唸台詞是不對的,她必湏真的如同英文片名《Cracks in the Shell/蛋殼的隙縫》所說的,要找出看似無瑕的蛋殼,其實另有裂痕的真實,還要聞出其下的腥臭,於是她選中了住在同層大樓的對窗鄰居Joachim (由Ronald Zehrfeld飾演),戴上她的金色假髮及貼身風衣(那正是劇中的Camille造型)一路尾隨,主動搭訕,簡單的幾招欲擒故縱策略,Joachim很快就上鈎了。
一開始,約瑟芬只是拿Joachim做為練戲試情的靶子,她的媚惑造型及脫口而出的曖昧台詞,搞得Joachim神魂顛倒,Joachim是個隧道工程師,因而也帶領約瑟芬走遍了城市不為人知的「地下」鐵隧道,是的,原本只是情場遊戲,卻慢慢發展成了「地下」情,約瑟芬得到了許多她渴望的愛情養份,也讓自己的表演磨出了更多人生深度,然而就在Joachim撞見了她在劇場中的表演,聽見了他誤以為是真情的台詞時,尷尬的約瑟芬因此就驗證了自己「蛋殼隙縫下的腥臭」本質,Joachim的逃逸,意味著她的幻滅與挫敗,從無情到多情,終又來到傷情的轉折,她的崩毀,也就成為無可避免的結果。
《雙面誘惑》的戲劇核心則在於約瑟芬與Kaspar的互動關係上。Kaspar曾經親手烹煮羊排,招待來訪的約瑟芬,但在同學的戲言中,約瑟芬才明白自以為是的「獨家禮遇」,竟然只是Kaspar慣用的伎倆而已;她的獻身上床,又是心甘情願的獻祭,無關權力交換;她拚盡全力,跡近瘋狂的戲劇表演,竟亦只是要成就Kaspar的聲名而已......一切就像是Kaspar在教戲時曾經告訴她的:「我們不是在學校了。」學校可以練習,可以重來,專業劇團就是高下立判,聲名立決的生死場,不明白的約瑟芬,肯定不會成功,但是約瑟芬卻也只有在鬼門關前走過一回,才能明白的。
《雙面誘惑》讓人看見了劇場與人生的殘酷,Stine Fischer Christensen收放自如的表演,預告著她有機會比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黑天鵝》的影后主角),更有實力挑戰更複雜的人性立體雕刻。
一開始,「約瑟芬」只是「Joachim」練戲試情的靶子,她的媚惑造型及脫口而出的曖昧台詞,搞得Joachim神魂顛倒
老師,請問這裡是不是說反了?是否為:
「『Joachim』只是『約瑟芬』練戲試情的靶子」?
若有錯誤,尚請見諒。
感謝你看文章看得這麼細,文章漏了兩個字,已補正,多謝。
評論電影拿類似作品做對比是常用的手法,但我覺得在書寫上不一定非要點出孰優孰劣才是真評論。我個人很喜歡《黑天鵝》,也很喜歡類似的劇情,因此當時還特別去找了今敏的《藍色恐懼》來看。可惜的是我卻會因為貴版主的文字對《雙面誘惑》失去了欣賞的慾望。
拿掉那些比較的字眼,就無法彰顯這部電影的好嗎?您其實可以另闢一篇大書特書黑天鵝有多麼的相形見絀跟老套,不喜歡的人便可選擇不看。
我們在網路上看電影評論,通常會因為文字裡提及其他電影而進一步想去找來欣賞,真的很少會看完評論後,反而對主題電影失去興趣,電影公司若知道真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多謝指教,沒有看到《雙面誘惑》實在很可惜,忘掉文字的魔障,直接面對電影吧,你不會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