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報密戰:奧妙在細節

the-post009.png
傑出的電影海報都有畫龍點睛之效,《郵報:密戰(The Post)》的階梯版海報說明了官媒對抗的艱辛;辦公室版說明了發行人與總編輯之間的互動關係。前者見門道,後者見熱鬧,都能引人深思。
the-post016.jpg


一切就像導演Steven Spielberg強調的,就在今日美國總統把不利消息都眨斥為假新聞,詆毀媒體,以激情言論閃避焦點,同時也閃避監督的時候,《郵報:密戰(The Post)》揭櫫的官媒對抗史,就是藝術工作者想對時事表態的暮鼓晨鐘。

確實,一切好像川普症候群。為所欲為,卻想靠封殺媒體以一手遮天的政客,固然可鄙,報導新聞時不忘挾帶偏見與成見的媒體,當然也需要自律與自省。不過,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郵報:密戰》的核心焦點在於美國國防部長的特別助理Daniel Ellsberg看不慣官員說謊,把五角大樓整理給未來世界的《越南檔案》外洩給紐約時報,揭露美國在越戰戰場上越陷越深,難有勝算的事實,結果美國政府以檔案外洩有害國家安全為由,成功取得法院的禁制令,封阻了紐約時報的繼續報導。不料,華盛頓郵報取得同一份檔案,不理禁令逕行刊印,最後並贏得法院訴訟,主審法官還說出了:「媒體是為人民服務,不是為統治者服務(The press was to serve the governed, not the governors.)」的歷史名言。

《郵報:密戰》根據真人實事改編,華盛頓郵報對抗白宮的勝利,堪稱是新聞史上的重大時刻,力挺總編輯Ben Bradlee打贏這場戰役的華郵發行人Katharine Graham在電影中所說的「新聞就是歷史的第一份草稿(News is the first rough draft of history.)」或「品質帶來利潤(Quality drives profitability)」,都是擲地有聲的媒體經營理念,不過,Spielberg在細節上所挖掘的媒體心態,才是全片讓人看得津津有味的關鍵。

首先,封殺不是從《越南檔案》開始的。

華郵面對的第一場封殺是尼克森嫁女兒,卻拒發華郵記者採訪許可,「第一千金」要嫁人,充其量只是政治新聞的小花絮,做不大,卻有吸睛效應,少了這則花絮,讀者難免碎念,尼克森確實小器,才會連這種花絮都用來修理不上道的媒體,逼使就範,透過這椿小事,他那種操控媒體的要脅心態,就夠讓人「以小窺大」了。

the-post001.jpg

其次,華郵被封殺了,能找誰訴苦?就算向記協控訴,也未必能夠突破封鎖,要聯合其他媒體抵制白宮,有點小題大做,競爭同業也未必肯聲援,反而樂著看你「獨漏」鬧笑話,所以,華郵只能自立自強,想辦法取得婚禮照片就是了(至於怎麼取得?坦白說,不但是不足與外人道,外人也不關心的)。

確實,競爭媒體的較勁心態正是《郵報:密戰》最能剖析媒體人內心糾結的精彩細節。

Tom Hanks飾演的總編輯Ben Bradlee會那麼關切紐時的頭牌政治記者動向,甚至還派出實習生去窺探敵情,就是防敵機先的對戰佈局。這亦是Meryl Streep飾演的Katharine Graham在宴會上探悉新聞時,總不忘致電總編輯的奧妙所在。新聞戰就是情報戰,不能獨家,最好不要獨漏,先知了彼,就知道如何因應,實在沒辦法,最後才只好不甘不願地跟著引述別人的內容。

這亦說明了,一旦華郵不顧法院禁令,刊載《越南檔案》之後,眼見其他媒體也跟進報導,Bradlee會那麼興奮的原因。首先,華郵並不孤單,競爭同業的跟進,不但是基於媒體天職,同時也是呼應與聲援;其次,華郵並非譁眾取寵,只要審視《越南檔案》的內容,就知道這些報導並不會影響前線戰士安危,反而拆穿了政客講了卅年的謊言,政客動輒用國家安全的大帽子來隱瞞真相,其用心和手段才更可議。

尼克森封殺華郵採訪第一千金婚事的小動作,明明就是干預新聞採訪,只因結婚事小,所以沒人理睬,懶得聲援;然而,政客搬出法院禁冷來掩藏國家大事,就不能視而不見了。鴻毛與泰山之間的拿捏,媒體知道,電影導演亦明白,觀眾就能看到關鍵好戲了。

《郵報:密戰》基本上是一部向Katharine Graham致敬的電影,所有關於她的描寫都是「典型在宿昔」的由衷禮

the-post013.jpg


一開始,我們看見的她,好像派對上的花蝴蝶,每天既有忙不完的應酬,還不忘爭取集團股票上市,希望爭取更多資金,留住好記者,就在《越南檔案》要登不登之前,她在意的不是會否有坐牢風險,而是一旦不登這則新聞,會有多少記者要憤而請辭的情緒。優秀記者是媒體的資產,而非負債,這麼簡單的道理,卻不是當下媒體經營者最關切的事(尤其是那些只想降低成本,找工讀生「抄」新聞,不想培養記者「跑」新聞的主管)。
Katharine Graham在關鍵時刻的臨場反應,就讓人看見她的高度與器度。

你不會忘記電影高潮的那場戲,就在相關董事、律師和編輯齊聚她家,等著她做決定,要不要刊載《越南檔案》,眾多男兒議論紛紛,各有堅持,而她左思右想之後,先表態說她是華郵的現任老闆,既而做出刊印決定,然後轉身就要上樓就寢,脫口而出的那一句話:「My decision stands, and I'm going to bed.」確實豪氣干雲,雖然我們都知道她應該很難成眠,卻也非得如此乾脆,才能讓眾人閉嘴,就此拍板。

the-post007.jpg

Meryl Streep的功力就在於先讓大家看見她的「軟」,再看見她不折腰的「軔」。這回,她不是咄咄逼人的鐵娘子,在而是狂風暴雨中做出冷靜決定的傲霜枝。同樣是女強人,卻軟軔有別,她能夠體現每個角色的層次岐異,賦予各自的生命力,而非複刻舊日表演,光是這點拿捏,就說明了她何以能持續獲得奧斯卡提名。

2 Comments

友人轉貼了這篇文章,內容大抵是不錯的,但以篇幅來看,漏字與錯字的情況可謂頗多,請作者再稍加校改吧。

多謝提醒,已有調整。感謝。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霓裳魅影:女人的手段

    燈不點不亮,一旦燈亮了,世界全是她的,《霓裳魅影》中的Vicky Krieps就有這樣的能量,這款本事。...

  • 郵報密戰:奧妙在細節

    傑出的電影海報都有畫龍點睛之效,《郵報:密戰(The Post)》的階梯版海報說明了官媒對抗的艱辛;辦公室版說明了發行人與總編輯之間的互動關係。前者見門道,後者見熱鬧,都能引人深思。...

  • IFMCA2017:榮譽榜

    國際電影音樂評論協會(International Film Music Critics Association)日前選出了第十四屆的ifmca獎的得獎結果,入圍名單出爐時我來不及介紹,就利用這次機會,一次介紹清楚,我亦會陸續在廣播節目中介紹這些入圍或得獎作品。 這次比較特別的是有菅野洋子和光田康典兩位日本作曲家獲得提名肯定,儘管最後沒得獎,但已撩起的興趣,一定要找來聽聽。 至於ALEXANDRE DESPLAT雖然再度獲選年度作曲家,他的《水底情深》在年度電影音樂和科幻恐怖片音樂獎項失利,難免惆悵,我相信不同的評審就會有不同的結果,獲勝的作品各有強項,值得聆聽回味的。...

  • 抓狂美術館:刀砍文青

    精彩電影有如滔滔江水,任人各取一瓢飲,《抓狂美術館(The Square)》中的每段故事都可以讓人信手拈來做文章,餘韻無窮。...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物

    你不會忘記那年夏天,你不會忘記他的襯衫,你不會忘記他們胸前的六芒星,不管是編劇James Ivory或者導演Luca Guadagnino,都懂得用小物件書寫愛情。...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