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女孩:夢裡身是她

dgirl003.jpg

 

My Oscar Watch 007

因為性別,因為性向,所以《丹麥女孩》有了掙扎與煎熬;因為疑惑,因為解放,所以《丹麥女孩》有了表演與好戲。光是他的淚光,你的心都要碎痛了。

很多人肯定《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美學上的乾淨俐落,題材處理有著通俗電影的賣點,但在性別議題上卻欠缺新觀點,可惜了。

 

我不想說這種觀點太挑剔了,但我認為,評論人投射了太多性別議題的想像與自我期待。

 

dgirl007.jpg性別或身份,是《丹麥女孩》的噱頭,卻不是主題核心,《丹麥女孩》從頭到尾只是一部為Eddie Redmayne量身定製的電影,這是一部要來看表演的電影:要看堂堂男兒郎如何比女嬌娥更嫵媚,要看一個肉體如何住著兩個靈魂。看到Eddie Redmayne淚光閃閃的眼神,你很難不為他一掬同情之淚。

 

一開始,Eddie Redmayne飾演的Einar Wegener,是男裝造型亮相,就算略嫌清瘦,卻也談笑風生,悠遊於社交和閨房場合。一直到妻子Gerda Alicia Vikander飾演)要他瓜代舞伶,扮起畫中模特兒,絲襪的觸感和優雅的腳踝和腳肚,讓他頓時呆住了,心頭那位名叫Lili的靈魂就這樣甦醒了。

 

「我第一次看見Gerda的腳踝時,我就愛上了她。」這是Einar在一次派對上對著賓客的誠實告白。

 

「莉莉一直都在,都虧了妳才帶給她生命!」這是Einar對妻子Gerda的關鍵告白。

 

前者說明了EinarLili的美感罩門,一旦看見腳踝之美,EinarLili同樣都投降了;後者說明了一個肉身,兩個靈魂的無奈是如何在這位「丹麥女孩」身上共生共存,只是Einar佔有前半場,Lili則成了最後的詮釋者。

 

導演Tom Hooper選擇了最保險的通俗劇策略,讓Eddie Redmayne先像彩蝶飛舞,顛倒眾生。dgirl002.jpg

 

例如,他會看美看到癡,不論那是自身,或是舞伶,那是Einar的美學耽溺。

 

例如,女裝上身讓Einar如魚得水,也讓Gerda的畫筆終於畫出了有稜有角的真實人物。

 

例如,女裝赴宴,Einar的生硬,反而吸引了Ben Whishaw飾演的同志畫家Henrik的目光,甚至行動,Henrik的魯莽,讓知情卻愛看熱鬧的觀眾笑得花枝亂顫,但也只有在他突然噴出鼻血時,才驚覺這不是一部搞笑的電影(不像純以男星受苦扮裝,來搏君一笑的《熱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窈窕淑男(Tootsie)》或者《窈窕奶爸(Mrs. Doubtfire)》),EinarLili的鼻血清洗了自己的靈魂,卻也讓觀眾看到了靈魂的血淚。

 

例如,EinarLili願意看診,但不是被人當成瘋子,就是直接要把他/她給關起來,若不閃逃,今生就毀了,濁世滔滔,只有妻子Gerda明白,也願意守候,《丹麥女孩》因此走上了一條真情鋼索上,偏偏,Gerda兼具女女戀(拒絕Einar童年玩伴的示愛)、夫妻情(她對著Lili高喊:「把我的Einar還給我!」那又是多絕望的吶喊!)和朋友情(在街上撞見Lili和男伴同遊)的複雜情感。

 dgirl004.jpg

例如,聽著EinarLili的告白,聽他/她訴說童年穿圍裙打巴掌的往事;看著Lili走過街頭,被惡少視為娘砲痛毆的慘劇......在在說明了在摸索性別的漫漫長夜中,父權與世俗是多麼粗暴地凌虐者少數族群,做為全球第一位接受變性手術的變性人,EinarLili的心情變化幾人能懂?又能向誰訴說同情與了解?

 

dgirl001.jpg

正因為前無古人,又無同類,導演Tom Hooper選擇不強做解人的心態,其實是可以理解,也更讓人欽佩的,他真正能做的是讓Eddie Redmayne展現「變形記」的表演深度與廣度:五官表演上,看見美,他的眼神燦爛有如花開;看見愛,他的眼神有飄逸飛揚的神采;肢體表演上,日益削瘦的身軀,讓變性後的「她」更添嬌嬈魅色;不刻意扭動的身軀與手勢,則讓Lili展現了不再以「奇觀」炫耀的「平常心」,那不才是更接近真實的女體書寫嗎?

 

《神鬼獵人》的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透過肉身折磨與憤怒的眼神,展現出二度空間的表演;相對之下,《丹麥女孩》的Eddie Redmayne有靈有肉還有戲,層次繁複,那才是最最精彩的變形記,在我心中,這才叫表演。

2 Comments

題材不錯,但是好像還少了甚麼
有點可惜

Eddie Redmayne在裡面的演出真的非常精湛!這樣的角色對於一個演員來說需要很多的心理建設和準備才能有好的呈現!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2017歐洲電影獎:終賞

    既可以是最佳喜劇電影,又是最佳年度電影,《捉狂美術館》在今年歐洲電影獎另外還包辦了最佳編導與男主角等六項大獎,可以說是大贏家,我只扼腕,未能在金馬影展上先睹為快,等來日公映時再寫評論了。...

  • 李安創新:法國人認證

    李安的《比利林恩之中場戰事》寂寞了整整一年多,終於獲得法國「電影筆記」年度十大電影的認證肯定,先行者不再寂寞,真是好!...

  • 煮酒論金馬:影片總評

    電影競賽不像跑百米,誰最快,誰就拿金牌,電影競賽很唯心,評審團的品味、學養與恩怨糾葛,決定了最後結果。雖說標準不一,但從每部作品的精華結構,依舊可以清楚辨識創作者的才情與精算。第五十四屆金馬獎的五部最佳電影入圍作品,各有犀利刀法,但就「新創」指數來論,台灣導演的銳猛與圓熟,更勝一籌。...

  • 表演論:許瑋甯┼陳竹昇

    變老或醜,是明星大忌,卻是演員利多,外型考驗著他們的專業與奉獻,多數人只關心明星的花草韻事,卻不知道該如何理解演員的表演專業。今年金馬獎上,以《紅衣小女孩2》中沈怡君一角入圍最佳女配角獎的許瑋甯,以及在《阿莉芙》飾演變性人Sherry入圍最佳男配角的陳竹昇,都在外型上做出重大改變,演技更讓人驚豔。他們不約而同透露:「嗅覺」就是讓他們得以能「入戲」的關鍵。   整理:楊媛婷  攝影:王藝菘那一天,我先後訪問了許瑋甯和陳竹昇,一方面是他們都入圍了金馬獎,另一方面則是他們的演技都有了大躍進。台灣媒體從來不缺八卦新聞,卻很少討論演員的功課,這篇訪問是我試圖開拓的新方向。...

  • 追思巴卡洛夫:伯樂情

    人生有貴人扶持,奮鬥歷程就比別人省力得多,知名電影音樂作曲家路易斯.巴卡洛夫(Luis Bacalov)就曾遇上兩位伯樂,一位叫尼諾.羅塔(Nino Rota),一位叫安尼歐.莫利柯奈(Ennio Morricone),在他們的賞識與推荐下,才華洋溢的他才有了後來的成就。...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