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左宗棠:小道可觀

tso99.png

有雞沒雞,只差一字,意境卻殊,《尋找左宗棠》關切的不是左宗棠,而是「左宗棠雞」,有雞沒雞,果然有差。

《尋找左宗棠》是一部讓人發噱的紀錄片,因為那是老美拍給老美看的紀錄片,目的在介紹中國菜在美國的變身發跡史,左宗棠是誰?左宗棠雞從何而來?左宗棠的「左氏」英文拼音為何各不相同?其實都不是重點,全美約有五萬家中國餐館,幾乎每一家都賣「左宗棠雞」,為什麼?這才是重點。

 

看著老外煞有介事要去尋找左宗棠,卻又點到為止,找到第五代外孫,知道他是百勝將軍,就蜻蜓點水,嚘然而止,不去深究他是否曾經鎮壓清朝的回教徒,甚至軍事鎮壓新疆維吾爾族人(那是他們不感興趣的清朝歷史),既然左宗棠沒吃過左宗棠雞,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呢?還是回頭吃雞去,看到這種創作選擇,除了啞然失笑,也不知該啥了。

tso996.png 

《尋找左宗棠》的導演Ian Cheney坦承,為什麼美國的華人餐館都賣「左宗棠雞」,但是酸甜不一,配菜不一,所以油生追蹤之心,走遍全美、上海、湖南和台北,終於完成這部七十分鐘的紀錄片,還在紐約的翠碧卡影展上得了獎,但是看在台灣人眼中,《尋找左宗棠》終究是一部小題大做的電影。

 

不過,《尋找左宗棠》值得一看的原因在於:雖小道猶有可觀,想要小題大做,也還要有一點癡勁與熱情。

 

《尋找左宗棠》的趣味之一在於凸顯飲食文化「天下一大抄:一道菜紅了,眾家跟進,還可以改良變種(電影中介紹了百花齊放的各式左宗棠雞,甚至還有印度改良版),至於麥當勞的麥克雞塊是否涉嫌剽竊?如今已成了無頭公案,只要麥當勞不予回應,你又拿他如何?不靠紀錄片出出悶氣,又能如何?

tso994.png 

趣味之二在於飲食之道,無非就是「適者生存」。「左宗棠雞之父」是台灣名廚彭長貴,他也曾經遠征美國,開設彭園餐廳,「必也正名乎」,務必要讓老美吃到正宗的「左宗棠雞」,只可惜正宗不敵改良版,腸胃之道,奧妙在口舌勾魂,投其所好,對了味,就能進腸胃,正宗卻不對位,終究是無緣之人。

 

原汁原味卻不敵雞鳴狗盜,難免唏噓,但是罵老外不識貨,罵抄襲者不長進,固然都理直氣壯,言之成理,卻也無法阻擋入境就得從「俗」的殘酷事實。就算斯文掃地,也是非戰之罪了。

 

趣味之三,要追究左宗棠的生平,太嚴肅,tso991.png的縮略圖不過既然後代子孫都分不出「左中堂」與「左宗棠」的區別(前者官銜,後者人名),老外見風轉舵,也就一點都不意外了。但是中堂大人既然戰功彪炳,善用剪紙圖像(那也符合華人文化特色)做調劑,也是可行之道,海報上的長槍一隻雞,就夠讓人會心一笑了。從外國人的眼睛和手法,檢視他們的心靈,也是有趣的文化對比。

 

至於華人移民有多苦?《尋找左宗棠》從排華政策起追溯美國中餐發展史,甚至還推崇中國菜有療癒功能,卻也不迴避法國人賣高貴,中國菜只能便宜賣的殘酷事實,只說事實,只探究事實,也算是盡心盡力了。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冰箱:愛情焦慮症候群

    柯裕棻的冰箱意像,提供無限想像,巨大的文學符號,就如此餵養著王明台的影像翻譯。...

  • 法蘭克:為誰風露中宵

    走偏峰,最易吸睛;不搞怪,誰真來注意你?音樂人只靠這一招半式,如何闖江湖?...

  • 尋找左宗棠:小道可觀

    有雞沒雞,只差一字,意境卻殊,《尋找左宗棠》關切的不是左宗棠,而是「左宗棠雞」,有雞沒雞,果然有差。...

  • 葛拉軾:拒絕長大的男孩

    電影片名雖然叫做《拒絕長大的男孩(Die Blechtrommel)》,但是那位男孩已經長大,看過電影的影迷亦都垂垂老矣,德國大作家Günter Grass(1927.1016-2015.0413)過世之後,台灣電影人的不語與失語,反應著另一種文化蒼白。...

  • 赤道:千絲萬縷難成章

    星光燦爛確實美麗,但也讓人目眩神迷。...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