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風暴:東德與納粹

2lives-003.jpg

德國人造過什麼孽?德國人最清楚,《替身風暴(Two Lives)》面對歷史的態度,或許是全片最珍貴的資產,只可惜在重點拿捏上略嫌錯亂了些。

 

《替身風暴(Two Lives)》的最大貢獻是擴充了納粹迫害史:他們曾經入侵挪威,也曾以優生之名,施行「生命之源(Lebensborn)」計畫,強迫挪威女人與軍人交合,生下了上萬寶寶,集體送回德國撫育。表面上那是親子分離的悲劇,實質上卻又另外藏有政治陰謀。

 

《替身風暴》留下的最大問號則在於擴充了東德國家安全部「史塔西(Stasi)」的冷戰神話:他們不只關心東德境內的政治安定,同時還派出間諜前往鄰國竊取國防機密。

 

2lives-005.jpg《替身風暴》的關鍵在於主角凱特琳(由Juliane Köhler飾演)雖是東德派往挪威的臥底特工,但她並不是領有殺人執照的冷血007,她心軟,又動了真情,與挪威軍官Bjarte(由Sven Nordin 飾演) 結婚成家,電影開場時,她的女兒更已產下一子,她升格做了祖母,人生走過大半,應該安渡幸福晚年了,差別在於:「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

 

《替身風暴》不玩同類電影的懸疑推理技法,我們一開始就知道凱特琳有問題,她入境通關,一副短髮時髦女郎模樣,才進關,卻立刻躲進廁所,換上長假髮,還神秘兮兮左顧右盼。雖然那場戲發生在柏林圍牆倒塌的1990年,是歐洲共黨政權像骨牌般崩坍的動亂年代,凱特琳的小心翼翼,對照她忙著替外孫女送往太婆Ase (由Liv Ullmann飾演)住處,請Ase 幫忙看護的「婆婆心」......如此平凡的生活,何以能承載如此巨大的秘密?神秘與平庸的巨大落羞,確實有著逗人好奇的小小噱頭。

2lives-004.jpg 

讓凱特琳備受困擾的是她早已無雄心壯心,家庭幸福,讓她只想這樣過了一生,偏偏就有人權律師不放過她,逼著她出庭作證,隨著相關情資逐一曝光,她曾經冒名頂替「生命之源」的受害寶寶,回返挪威,還認了不知情的 Ase做親娘的真相再也混遮不住了,「組織」於是安排凱特琳轉進古巴,但是凱特琳放不下她一手建立的這個家,心軟,心太軟,永遠是她的罩門。

 

《替身風暴》問了大家一個很吊詭的道德問題:身份是假的,感情就是假的?不講真話,就是壞人嗎?

 

凱特琳確實冒名頂替了,甚至害死了真正的凱特琳。但她感念Ase帶給她的家庭溫暖是真的;即使做了外婆了,依舊享受著與丈夫Bjarte的性愛,那也是真的;更別說她對女兒及孫子的真情意了。為什麼身份真相的曝光,就讓這些「真實」的感受,全都變調變質了呢?凱特琳的左右為難,只說明了一件事:曾經染黑,永難漂白。至於她渴望家人能感受到她的真心與真情,願意重新評估她們共同走過的時光,這麼卑微的心願,讓這齣歷史荒謬劇,真的有了人間重量。

2lives-006.jpg 

東德垮了,理應「樹倒猢猻散」,但是過去造的孽,誰不想一併變成歷史灰燼?《替身風暴》從東德特工的自保自救切入,提醒世人:真相的代價,絕對不等同於「正義」的口號。只可惜Georg Maas的節奏太緩慢,輕重拿捏失衡,讓大家看見了Juliane Köhler的美貌,卻找不到更多的戲份來鋪陳她的內心交戰,連大明星Liv Ullmann都只能不痛不癢地關在房門裡,面對自己親生女兒的尋親錄影帶,《替身風暴》的風暴可惜空有其名,卻未能成形。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降生十二星座:青春銀

    小說,獨佔著文字解釋權;電影,則可以偷渡光影與聲響,還有比文字更狂野的奔放空間。從美術觀點來看《降生十二星座》,世界就更有彈性了。...

  • 橘子收成時:落花流水

    無需聲嘶力竭,亦無需槍林彈雨,只有看透人世的冷靜與無奈,《橘子收成時(Mandariinid/Tangerines)》示範了如何才可以「治大片如烹小鮮」。...

  • 世紀末華麗:影像翻譯

    南台灣的朋友,別忘了4月19日,下午兩點,在台南國家文學館來看這部電影,來聽導演講他的改編心法。要改編小說,就要有心理準備,肯定有觀眾或讀者要來比對小說與影像,翻譯與剪裁,是漫無止盡的拔河。選擇,是學問,重現,何嘗不是?...

  • 替身風暴:東德與納粹

    德國人造過什麼孽?德國人最清楚,《替身風暴(Two Lives)》面對歷史的態度,或許是全片最珍貴的資產,只可惜在重點拿捏上略嫌錯亂了些。  ...

  • 大象:小說改編XYZ

    4月12日在台南國家文學館舉行的映後座談中,提到失去,王小棣導演紅了眼眶,哽咽難言。思念成河,我能明白。到了現場,我才知道這一部短短的《大象》是原著作者王登鈺《電影裡的象小姐》的十幾篇小說改編而成,並非我所讀到的那篇名為「大象」的短篇小說而已,我的感想是我很像坐井觀天的小蛙,但我清楚,接下來,我應該找到原著,試著了解這麼魔幻的心靈究竟藏有多少濃烈的情懷。會後,一位女性民眾告訴我,她剛剛上網買到了博客來上的最後一本,好樣的,我羨慕她。其實,王登鈺的小說只印了五百本,但他說,接下來,他會拿到國家文學館的咖啡廳裡寄賣。小說在電影的陪伴下,就這樣柳暗花明,又有彎轉了。 從小說改編的電影,古往今來,不計其數,焦點通常不在又改編了哪一本小說,而在於創作者怎麼改編?例如小說家王登鈺怎麼看待王小棣改編他的小說《大象》?就饒富趣味。...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