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風格的辯證

bigeyes0007.jpg

傑出的海報都有畫龍點睛之效,《大眼睛(Big Eyes)》或許不是最像Tim Burton風格的作品,電影海報卻有巧思,用握位畫框的那四隻手,點明了主題。

Tim Burton的新作《大眼睛(Big Eyes)》最犀利也最有趣的文化觀察點在於:誰是幕後操縱的那隻手。

 

《大眼睛》描寫美國知名畫家Margaret Keane的生平,故事核心一如海報上的廣告詞:Margaret Keane作畫,她的先生Walter Keane賣畫,然後,世人都買了她的畫。

 

事實之一:Margaret Keane的畫作主角不管是小孩或動物,多數都有一對大到不成比例的哀傷大眼,從用色到構圖,甚至感情的渲然,確能吸睛。她的手是創作關鍵。

 

事實之二:Walter Keane確實懂得行銷,不但舌粲蓮花,更懂得運用媒體造勢,先是結合專欄作家釋放獨家新聞,其次再以送畫方式主動攀附名人,媒體曝光度高,名氣亦就水漲船高。他的手是行銷關鍵。

 

差別在於Walter的黑手運作讓自己名利雙收,Margaret的手只是代工,一切都被Walter掠奪走了。這是一個男權社會下的悲傷事實,冠夫姓的女性藝術家,是否就在家族利益的考量下喪失了自我?以及尊嚴?

 

Christoph Waltz詮釋的Walter是個生命玩家,懂得察顏觀色,隨機應變,不但長袖善舞,更懂有洞就鑽的經營之道,更懂得用鈔票證明自己的「掠奪」與「行銷」策略是對的,只可惜,如今還活在人世的Margaret一直不能清楚解釋她的哀傷畫作,靈感來自何方?何以心甘情願,困居畫室埋頭作畫,無視Walter花天酒地?Tim Burton唯一做到的是Margaret接獲前夫爭取女兒監護權的法律文件時,正愁煩著自已收入太少,不足以照顧女兒時,Walter當場就下跪求婚,解決了燃眉之急。

bigeyes0003.jpg 

問題在於Margaret對於女兒的感情究竟有多濃?除了早期畫作都以女兒肖像做藍本,除了後來懊惱於一直沒有對女兒說實話之外,可有任何著墨?母女情竟然就這樣草草帶過了。

 

電影中,Tim Burton採用了Margaret兩次離家出走的場景,來對比她的覺醒與成長。首先是Amy Adams飾演的Margaret帶著女兒逃離第一任丈夫(原因不明),驚魂未定的她,左手扶著方向盤,右手回向握著坐在後座的女兒之手,許諾要去追求一個幸福的未來;十年後,女兒長大了,Margaret再次倉皇逃家(原因,大家都看見了),同樣對著坐在後座的女兒,決心要去心中的天堂夏威夷。

 

場景依舊,情境依舊,前頭沒有解答的問號,依舊存在。Tim Burton這樣放過戲劇核心,確實讓人不可思議,關鍵可能在於他也想跳出自己的風格框架。

 

球星都有犀利球路,風格鮮明,自成一家,對手可以感知震振,卻未必能清楚辨識,更難掌控對應,所以球星才能悠遊自在,呼風喚雨。風格成就大師,風格足以風靡眾生,讓人景仰,有時卻也是一種框架與局限。Margaret Keane的「大眼睛」系列曾被藝評家譏為自體繁殖下的結果,因為她就用那一招半式闖江湖,風格固然鮮明,不免也招式用老,層次有限,讓人生疲。有了這層「風格」思考,拍出一部不像Tim Burton風格的Tim Burton作品,或許也就此形塑了《大眼睛》的「另類」風格。

 

《大眼睛》除了Margaret走了一趟超市,看見大家都畫起煙薰妝的如夢似魘驚魂,還有點Tim Burton的手痕之外,幾乎都只平鋪直敘帶過,甚至在法庭攻防戰時,還讓Christoph Waltz有如小丑般遊走於律師與證人席之間,Tim Burton成就了一齣通俗劇,沒有就Walter明明不會作畫,他要如何催眠自己或者說服自己的心理層次多所著墨,簡單的人物塑造,成就了簡單的一部電影。

3 Comments

好看~覺得演員很用心

剛開始被娃娃嚇到~但後來覺得好看XD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2017歐洲電影獎:終賞

    既可以是最佳喜劇電影,又是最佳年度電影,《捉狂美術館》在今年歐洲電影獎另外還包辦了最佳編導與男主角等六項大獎,可以說是大贏家,我只扼腕,未能在金馬影展上先睹為快,等來日公映時再寫評論了。...

  • 李安創新:法國人認證

    李安的《比利林恩之中場戰事》寂寞了整整一年多,終於獲得法國「電影筆記」年度十大電影的認證肯定,先行者不再寂寞,真是好!...

  • 煮酒論金馬:影片總評

    電影競賽不像跑百米,誰最快,誰就拿金牌,電影競賽很唯心,評審團的品味、學養與恩怨糾葛,決定了最後結果。雖說標準不一,但從每部作品的精華結構,依舊可以清楚辨識創作者的才情與精算。第五十四屆金馬獎的五部最佳電影入圍作品,各有犀利刀法,但就「新創」指數來論,台灣導演的銳猛與圓熟,更勝一籌。...

  • 表演論:許瑋甯┼陳竹昇

    變老或醜,是明星大忌,卻是演員利多,外型考驗著他們的專業與奉獻,多數人只關心明星的花草韻事,卻不知道該如何理解演員的表演專業。今年金馬獎上,以《紅衣小女孩2》中沈怡君一角入圍最佳女配角獎的許瑋甯,以及在《阿莉芙》飾演變性人Sherry入圍最佳男配角的陳竹昇,都在外型上做出重大改變,演技更讓人驚豔。他們不約而同透露:「嗅覺」就是讓他們得以能「入戲」的關鍵。   整理:楊媛婷  攝影:王藝菘那一天,我先後訪問了許瑋甯和陳竹昇,一方面是他們都入圍了金馬獎,另一方面則是他們的演技都有了大躍進。台灣媒體從來不缺八卦新聞,卻很少討論演員的功課,這篇訪問是我試圖開拓的新方向。...

  • 追思巴卡洛夫:伯樂情

    人生有貴人扶持,奮鬥歷程就比別人省力得多,知名電影音樂作曲家路易斯.巴卡洛夫(Luis Bacalov)就曾遇上兩位伯樂,一位叫尼諾.羅塔(Nino Rota),一位叫安尼歐.莫利柯奈(Ennio Morricone),在他們的賞識與推荐下,才華洋溢的他才有了後來的成就。...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