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焰火》中的男主角廖凡曾在舞池中,聽著「夢鄉,你站在我的前方,擋住我的去向;夢鄉,聽起來多麼迷惘,我卻不徬徨!每當我走進夢鄉,你在我身旁;每當我走出夢鄉,你不知去向......」的歌聲,大跳其舞,問題在於誰擋住他的去向?誰又不知去向?
中國導演刁亦男編導的《白日焰火》把故事場景設定在酷冷的北方城市。為什麼?又能達成什麼效應?
答案可能有以下兩個面向:
第一,因為男女主角愛在結冰雪地上溜冰刀,而且冰刀是殺人兇器。
第二,那麼冷的城市裡,人的手腳都給凍住了,唯有洗衣店內熱氣蒸騰,好生溫暖,欲望與邪念因此叢生。
但是類似這種冰天雪地的腥紅分屍事件,早就有柯恩兄弟(Joel &Ethan Coen)拍過經典之作《冰血暴(Fargo)》,從雪地符號與冰天溫度來看,《白日焰火》的視覺對比效果,不算特殊,不能創造冷熱夾雜的效應。
《白日焰火》其實玩了不少故弄亦虛的唬人手法,確能吊人胃口,卻說不出個理字來。
例如開場時,男主角廖凡與前妻在旅館內「最後一次」敦倫,與在月台上不捨分離的賴勁,很難相信他是「專情」之人,只說明了他有著一路賴到底的賴勁,後來就這樣「賴」上了桂綸鎂。
其次,廖凡亦非什麼幹練的警察,循指追人,一個閃神就會折損兄弟,甚至自己也中槍,固然歹徒頑強兇狠,但是有此前提,你要如何相信這等能力的警察能獨力偵破五年來的懸案?就算《冰血暴》是大腹便便的Frances McDormand來破案,但她只是行動遲緩,並非不夠精明,相對之下,廖凡只有形似,少了應有的戲劇骨肉來支持他的辦案直覺。
至於他面對「真相」與「真愛」時,內心沒有矛盾嗎?情感沒有猶疑嗎?他究竟要做個可愛的情人?還是可恨的警察?少了這一層描述,《白日焰火》的廖凡就算真的在舞池裡踩著劉家昌歌曲「嚮往」的旋律,跳了一場「只知有我,不知有人」的獨舞,舞姿也真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的狂野,但是他的內心世界依舊像有透明高牆隔絕了外在世界,果真像是白日焰火,看不清他的動機與感受了。
再者,除了黃口小兒,誰會在大白天放焰火?《白日焰火》的片名有點玄,讓人想要一窺究竟,卻始終如鯁在喉,即使最後真的在大白日放起焰火了,同樣讓人給人霧裡看花,白忙一場之感,因為莫名其「妙」,所以難以感動。
其實,《白日焰火》的英文片名《Black Coal Thin Ice》(意指《黑煤薄冰》)比較有力,畢竟,一開場的出現在運煤工廠輸送帶上的斷指,視覺上確有驚撼之力,亦構成了讓人一探究竟的戲劇誘因;畢竟,薄冰上滑行的男男女女,兼具了速度與利刃的風險,搭配刷刷的冰水磨冰聲,亦能製造緊張懸念。
雖然《白日焰火》搶下了柏林金熊獎,卻因為未免超越《冰血暴》,少了熊者之尊的氣勢,不過,刁亦男還算是很會掌控氣氛的好手,至少,屍塊零星散布的懸疑、桂綸鎂低調沉潛的神韻、狹小洗衣間裡的曖昧情思......都極扣人心弦。
只可惜,桂綸鎂雖不是「蛇蝎美人」,卻散發著「紅顏奪命」的能量,《白日焰火》只交代了丈夫王學兵對她的癡情,願意為了她的罪,人間蒸發,她呢?何以無法等量回報?是不想?還是不能?不想,是懼怕?還是嫌憎?不能,又是為了什麼?何以只能坐視罪惡層層疊高?謎一樣的女人,只給了謎一樣的「直覺」解答,那種突兀與不協調,就像她在摩天輪上突然想要激情一吻一樣。吻就吻唄,就不要多做解說了。
白天放焰火,給誰看呢?《白日焰火》射出的問號,就像焰火一般,消失在雪國白晝之中。
吳志貞這個角色為何洗衣店前方的樹放了骨灰,
她擦了兩次的口紅、梁志軍死後她的衣服變得有鮮豔打扮了,她也期待張自力對她的示愛。
她的三角戀情(李連慶),
為何後來她寧願認罪,其實她並非兇手。
吳志貞的三角戀,其實在片中我們沒看到,卻知道案情中隱藏了故事,則讓失意的警探張自力去發現。
劇本說故事的方式,玩了一圈又一圈,將中國社會警方在偵查案件的司法缺陷,及吳志貞對於現實的絕望表露無遺。
所有接近吳志貞的男人都死了,殘酷手法雖沒表現出來,卻透過不存在的李連慶和存在的梁志軍,不想背負因她而罪和失意,這樣底層的女子對於愛情的渴望到失望,猶如哈爾冰的景色冷酷一樣。雖然最後的白日焰火是現實的不可能一種,卻真的有人為她做到了。我想就是許多低階人士對於浪漫愛情的渴望,終於被實現了。所以吳志貞是微笑的在警車上。
導演說故事之模糊不清,是表現在一位無助的女子,對於心理的建設和現實與幻想浪漫中的崩壞中,痛癢相關的解釋為何現實中必需面對痛苦的生活(無法逃離貧困的生活)、卻有人為她放了煙花(浪漫的愛情幻想)。
今天在金馬影展看了
蠻失望的
雖然蠻好看 但不認為有資格奪下金熊
尤其映後座談觀眾問導演片名的由來
而答案則讓人覺得有些隨便
而許多片段的疑問
導演都以讓觀眾自行想像來作答
沒有標準答案是很好
但給我更多的感覺是不知所云 信手拈來
Francis:
得不得獎,影片成績有一定魅力,但是評審口味才是關鍵,我們的感受相近,至於該不該得獎,既然不是我們決定的,就隨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