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相信任何人:看見論

BIGTS659.jpg

你看見的真實,是別人創造的真實?還是千真萬確的真實?相信眼,就能看見真相嗎?

俗諺說:「To see is to believe.」眼見為實,Rowan Joffe執導的《別相信任何人(Before I Go to Sleep)》就圍繞著這個「看見/相信」論,發展出有趣的「真假論」。

 

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飾演的克莉絲汀,因為記憶會歸零,每天早上醒來,全都得靠著浴室中貼滿牆壁的她的照片,去勾取記憶。包括她究竟是誰?她身旁的男人又是誰,就在忐忑難安之際,枕邊人Colin Firth開始對她洗腦,我是妳丈夫,妳患了嚴重失憶症,每晚一旦體力耗盡,記憶也就空了,一切重新來過。

BIGTS660.jpg 

若非照片中全是她自己,也許她未必能接受這個男人的說法,別忘了,浴室裡還有面大鏡子,對鏡一照就足以提醒她,自己究竟長成什麼模樣,鏡子如此,照片又如此,即使腦袋空空,她也不能不相信了。

 

同樣地,Mark Strong飾演的奈許醫生也採用了這個「看見/相信」論,讓相機裡自己錄音錄影的影帶,「證明」她確實走過一天又一天的失憶人生,卻又曾經在過去歲月中,斷斷續續有過疑點,卻又無從證實的缺憾。

 

若非影帶中全是自己的身影,全是別人模彷不來的腔調與吐氣,克莉絲汀也無法那麼快速地進入狀況,急著探究自己究竟怎麼了。

 

《別相信任何人》的片名就在暗示,除了自己,你別相信「任何人」,所以克莉絲汀的生活照絕不可少,所以克莉絲汀的自拍錄像就更有說服力。

 

但是,《別相信任何人》卻也不忘調況「看見/相信」。畢竟,這兩款記憶重建工程卻是等級有差,想要無中生有的,靠著「合成」技術確實可以以假亂真,畢竟心慌意亂之際,誰有那個心思或眼力去注意極其細微的合成軌跡?「只見輿薪,不見秋毫」,不就是一般粗枝大葉的人常犯的錯嗎?偏偏,那就是真相所在,沒看見,或者沒看到,當然就怨不得別人。

 

只不過,就算真的看見,也看清楚了,也未必是真相。

BIGTS654.jpg 

克莉絲汀在完成自己的記憶拼圖時,隱約知道自己的遭遇與一位名叫Mike的男人有關,就在意亂情迷之際,撞見奈許醫生的名牌上就寫著「Mike Nash」的大字,天下有這麼巧合的事嗎?兩個Mike撞在一起,克莉絲汀會得著什麼樣的結論?就在克莉絲汀奪門狂逃之際,奈許醫生又拿出針筒一路緊追,「看見」與「想見」的誤會交響曲,就如此轟轟烈烈地上演開來了。

 

《別相信任何人》以「看見/相信」論做開場,但在幾度出入迷宮後,眼睛已不可信,最後還是得靠耳朵來背書,以「幻夢間」曾經片段浮現的親子對白來確認曾經有過的真實,眼睛加上耳朵,還有一點唯心的直覺,人生真相的尋訪確實多了幾分力道,《別相信任何人》的感官遊戲玩得虎虎生風,也算是說故事的好手了。


2 Comments

書很好看~~電影不知怎麼樣

我書跟電影都看過~但覺得書比較好看!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2017歐洲電影獎:終賞

    既可以是最佳喜劇電影,又是最佳年度電影,《捉狂美術館》在今年歐洲電影獎另外還包辦了最佳編導與男主角等六項大獎,可以說是大贏家,我只扼腕,未能在金馬影展上先睹為快,等來日公映時再寫評論了。...

  • 李安創新:法國人認證

    李安的《比利林恩之中場戰事》寂寞了整整一年多,終於獲得法國「電影筆記」年度十大電影的認證肯定,先行者不再寂寞,真是好!...

  • 煮酒論金馬:影片總評

    電影競賽不像跑百米,誰最快,誰就拿金牌,電影競賽很唯心,評審團的品味、學養與恩怨糾葛,決定了最後結果。雖說標準不一,但從每部作品的精華結構,依舊可以清楚辨識創作者的才情與精算。第五十四屆金馬獎的五部最佳電影入圍作品,各有犀利刀法,但就「新創」指數來論,台灣導演的銳猛與圓熟,更勝一籌。...

  • 表演論:許瑋甯┼陳竹昇

    變老或醜,是明星大忌,卻是演員利多,外型考驗著他們的專業與奉獻,多數人只關心明星的花草韻事,卻不知道該如何理解演員的表演專業。今年金馬獎上,以《紅衣小女孩2》中沈怡君一角入圍最佳女配角獎的許瑋甯,以及在《阿莉芙》飾演變性人Sherry入圍最佳男配角的陳竹昇,都在外型上做出重大改變,演技更讓人驚豔。他們不約而同透露:「嗅覺」就是讓他們得以能「入戲」的關鍵。   整理:楊媛婷  攝影:王藝菘那一天,我先後訪問了許瑋甯和陳竹昇,一方面是他們都入圍了金馬獎,另一方面則是他們的演技都有了大躍進。台灣媒體從來不缺八卦新聞,卻很少討論演員的功課,這篇訪問是我試圖開拓的新方向。...

  • 追思巴卡洛夫:伯樂情

    人生有貴人扶持,奮鬥歷程就比別人省力得多,知名電影音樂作曲家路易斯.巴卡洛夫(Luis Bacalov)就曾遇上兩位伯樂,一位叫尼諾.羅塔(Nino Rota),一位叫安尼歐.莫利柯奈(Ennio Morricone),在他們的賞識與推荐下,才華洋溢的他才有了後來的成就。...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