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諺說:「To see is to believe.」眼見為實,Rowan Joffe執導的《別相信任何人(Before I Go to Sleep)》就圍繞著這個「看見/相信」論,發展出有趣的「真假論」。
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飾演的克莉絲汀,因為記憶會歸零,每天早上醒來,全都得靠著浴室中貼滿牆壁的她的照片,去勾取記憶。包括她究竟是誰?她身旁的男人又是誰,就在忐忑難安之際,枕邊人Colin Firth開始對她洗腦,我是妳丈夫,妳患了嚴重失憶症,每晚一旦體力耗盡,記憶也就空了,一切重新來過。
若非照片中全是她自己,也許她未必能接受這個男人的說法,別忘了,浴室裡還有面大鏡子,對鏡一照就足以提醒她,自己究竟長成什麼模樣,鏡子如此,照片又如此,即使腦袋空空,她也不能不相信了。
同樣地,Mark Strong飾演的奈許醫生也採用了這個「看見/相信」論,讓相機裡自己錄音錄影的影帶,「證明」她確實走過一天又一天的失憶人生,卻又曾經在過去歲月中,斷斷續續有過疑點,卻又無從證實的缺憾。
若非影帶中全是自己的身影,全是別人模彷不來的腔調與吐氣,克莉絲汀也無法那麼快速地進入狀況,急著探究自己究竟怎麼了。
《別相信任何人》的片名就在暗示,除了自己,你別相信「任何人」,所以克莉絲汀的生活照絕不可少,所以克莉絲汀的自拍錄像就更有說服力。
但是,《別相信任何人》卻也不忘調況「看見/相信」。畢竟,這兩款記憶重建工程卻是等級有差,想要無中生有的,靠著「合成」技術確實可以以假亂真,畢竟心慌意亂之際,誰有那個心思或眼力去注意極其細微的合成軌跡?「只見輿薪,不見秋毫」,不就是一般粗枝大葉的人常犯的錯嗎?偏偏,那就是真相所在,沒看見,或者沒看到,當然就怨不得別人。
只不過,就算真的看見,也看清楚了,也未必是真相。
克莉絲汀在完成自己的記憶拼圖時,隱約知道自己的遭遇與一位名叫Mike的男人有關,就在意亂情迷之際,撞見奈許醫生的名牌上就寫著「Mike Nash」的大字,天下有這麼巧合的事嗎?兩個Mike撞在一起,克莉絲汀會得著什麼樣的結論?就在克莉絲汀奪門狂逃之際,奈許醫生又拿出針筒一路緊追,「看見」與「想見」的誤會交響曲,就如此轟轟烈烈地上演開來了。
《別相信任何人》以「看見/相信」論做開場,但在幾度出入迷宮後,眼睛已不可信,最後還是得靠耳朵來背書,以「幻夢間」曾經片段浮現的親子對白來確認曾經有過的真實,眼睛加上耳朵,還有一點唯心的直覺,人生真相的尋訪確實多了幾分力道,《別相信任何人》的感官遊戲玩得虎虎生風,也算是說故事的好手了。
書很好看~~電影不知怎麼樣
我書跟電影都看過~但覺得書比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