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創造問號,再提出解答驚歎號,是科幻驚悚片一定遵循的公式,Wes Ball執導的《移動迷宮(The Maze Runner)》亦不例外,從水泥迷宮到進入第二階段的最後疑陣,問號確實都發揮了吊人胃口的功效,只可惜驚歎號略嫌弱了些。
電影從一位名叫Thomas的男生(由Dylan O'Brien飾演)從電梯中驚醒開始,他先是失憶,所以只能聽從前輩(或者先到者)解說橫亙在他眼前的奇觀:四面高牆,像是監獄,卻是迷宮;旁有樹林,還有草屋,甚至還有農耕園藝,但是那兒不是桃花源,而是名叫The Glade的林間空地,一個你不乖乖待在裡面,就會屍骨無存的棲身地,同樣也是困境。
我在哪裡?為什麼在這裡?只是科幻驚悚片的起步公式,接下來的公式則是前輩要揭示生存規則:服從領導,論階排序,日入而息...這個遊戲規則提供了劇情往下走去的軌道格局,也讓第三個公式有了活動能量:誰來挑戰這個規則,誰就是救世主。
Thomas就是挑戰者,但是他卻需要更多的成功來証明自己的「直覺」與「能力」,而且他更需要澄清何以每位被機器螫過,因而恢復記憶的人,看見他都會心生驚恐?都會質疑他何以來到這裡?甚至「最後一位」送進電梯的女生Teresa(由Kaya Scodelario飾演),理應和其他人一樣先行失憶三天的她,看見Thomas時就直接叫出了他的名字,為什麼?一直有新的問號拋出來,等待Thomas去查驗及發現真相,就是《移動迷宮》最鮮活的動能了。
《移動迷宮》中都是年輕男孩,莫名其妙困在迷宮中三年,就像是漂流荒島的落難孩子,因此才會被人比擬成有如英國小說家William Golding的《蒼蠅王(Lord Of Thr Flies)》,不過,兩者格局相差懸殊,《蒼蠅王》透過青年的褪色純真,質疑了文明與禮教終就不敵生存壓力,認定人類基因中的野蠻與暴力天性,都會在欲望的誘使下強加他人身上;《移動迷宮》固然也有年輕孩子的領導與奪權矛盾,重點卻不在誰來當家,誰說了算(雖然最後攤牌時分,還是要大家選邊,跟從不同領導),重點在於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拔河,究竟誰才會勝出?
自由主義往往熱情激進,敢往外衝;保守主義則是理智掛帥,尊重體制。Thomas就是自由主義的代表,好奇心重的他,急著想闖進迷宮,搞清楚真相;Will Poulter飾演的Gally則是保守主義的代表,Gally很務實,既然平安無事待了三年,繼續遵守規則,永保安康,何樂不為?
他控訴Thomas,就是因為他不安分,不守規矩,激怒了迷宮守護獸,才會引發獸群攻擊;Thomas則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然困居三年都理不出真相頭緒,甚至獸群已攻城掠地,就憑著幾回闖盪拼湊的訊息,勇敢殺出血路,豈不比坐以待斃要好得多,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對決,提供了理念與價值觀的思辨,也讓《移動迷宮》多了幾分生死存亡之際,你究竟該如何抉擇的哲學趣味。
《移動迷宮》的迷人設計有三,但各有利弊:首先,靠著行動快速的Runner,孩子們才拼湊出迷宮藍圖,Runner是特權,亦是勇士,每個族群都因為有Runner才有希望,不過,一旦他們暗嵌秘密,不分享知識,那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危機?
其次,迷宮原本就有讓人暈頭功能,加上水泥迷宮還會按時按序變動組合,那可不比兼具「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八六十四種變化的八卦陣更強更炫?只可惜《移動迷宮》中這座可以移動的迷宮除了會夾死人與獸之外,看不出太多變化,如果導演想到多用一點鳥瞰觀點來書寫迷宮之迷,不只視覺上更有可觀,也就更能解釋,把這群孩子丟到迷宮的始意了!
第三,選擇性的失憶與記憶。遇到重創就失憶,其實是早被人玩膩的老梗了,而且啥都記不得,三天會只會想起自己姓名的選擇性「重生」,究竟與科學家的「腦部」實驗工程有多大關連?Teresa不記得自己姓名,卻能認得Thomas的「突變」,又是什麼道理?《移動迷宮》施放了不少迷霧,可惜都未能提出令人滿意的答案,或許這亦是電影還有二部曲和三部曲的原因吧。
你好。關於 'Blake Cooper 飾演的Chuck則是保守主義的代表' 你指的應該是Will Poulter 飾演的 Gally。Blake Cooper 是那位胖胖的可愛小男孩。
感謝提醒,已修正。
藍老師,
看到迷宮時遙想黃藥師的陣.迷宮感覺遜色多了, 很 YA 的電影.還好幾位男孩演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