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羅馬帝國的敗亡,少不了酒池肉林,拍攝資本主義的淫奢,少不了紙醉金迷,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所拍攝的《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遠比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的《華爾街(Wall Street)》系列電影更華麗,也更壯觀。
關鍵之一在於《華爾街之狼》有主人翁Jordan Belfort的懺悔錄作藍本,多了真人實報爆料內幕,電影就多了血肉;關鍵之二在於1987年的《華爾街》的預算1500萬,2014年的《華爾街之狼》成本則達一億美金,就算加進了四分之一世紀的通膨指數,兩片格局還是相差懸殊。唯一有趣的連結是Belfort後來承認他的不擇手段成名術其實是受到《華爾街》的Gordon Gekko這個角色(由Michael Douglas飾演)所啟發的。
《華爾街之狼》提供兩個有趣的觀察點:導演如何重建那個狂亂年代?演員如何超越肉身障礙?
馬丁的導演功力顯現在他對「fever/狂熱;病熱」美學的盡情揮灑。
華爾街強調的發財夢符合人心人性,絕對的壓力導致很多人追逐聲色犬馬,更讓許多人靠著酒精與毒品紓壓,縱情狂歡成為《華爾街之狼》一開始就定調的視覺美學,全片的群戲都在迎合這種瘋狂律動,所以人數求多,場面求大,聲音求亂,鏡頭求滑,剪接求變,調和在一起就像五味雜陳的雞尾酒,很難精準名狀,卻可以得出浮華紅塵無非如此的綜合印象,視覺張力非常強猛。
至於Jordan敘事觀點的變動就更有趣了,有時是第一人稱觀點演出聲色名利場上的肉身拚搏,有時聽他以第三人稱帶出昔日往事,有時卻成了廣告片或者紀錄片,對著鏡頭侃侃而談的主角...萬花筒似的錯亂變化,豈不又是一個「fever/狂熱;病熱」美學的具體實踐。
此外,馬丁對於流行音樂一直有獨到的見解,他用Sharon Jones演唱的「Goldfinger(電影《金手指》主題曲)」不啻是承繼了007電影早就標記的奢華標籤,Bo Diddley 彈唱的「Pretty Thing」與「Road Runner」同樣書寫著江湖兒女縱情快意的狂猛野勁,至於用The Lemonheads重新詮釋的「Mrs. Robinson」來註解Jordan兵敗如山倒的困境,似乎也呼應著《畢業生》中的班傑明找不到愛人時的急燥與失落,有故事有趣味,看似天外飛來的音樂,其實巧妙開闊了電影的想像連結,讓人不得不佩服老薑功力,美國影藝學院若把最佳導演獎頒給馬丁,也不會有人敢囉嗦的。
在《華爾街之狼》中飾演Jordan的Leonardo DiCaprio,堪稱是他近年來最放得開的一次表演,因為他終於不再仰賴臉蛋,而是懂得用肢體來表演。最經典的一場戲來自他嗑下陳年毒品,藥效逐漸發作,眼神渙散,唇齒失控,全身癱軟,四肢不聽使喚,但是面對FBI已經追上門的壓力,整個人要從俱樂部大廳「連滾帶爬」前進廿公尺外的門廊停車處,歷經身不由己地匍匐掙扎,好不容易才用「腳」開門,再「滾」進車內,手不是手,腳不是腳,只剩意志與焦慮苦撐的「肢障」戲,艱難指數差堪與《我的左腳(My Left Foot)》中飾演腦性麻痺患者而奧斯卡封帝的Daniel Day-Lewis相抗衡了(今年的奧斯卡盛會上若有人模彷他的表演,或者請Leonardo DiCaprio再表演一次,肯定可以再次轟動江湖)。
展現肢體奇觀,當然是演員本色之一,Leonardo DiCaprio有此能耐,已然不俗,更不俗的是他對角色的Up and Down,也釋放了不同能量,得意時,他可以豪爽狼嚎,求爽不求帥;失志時,他可以暗恨碎唸,求賤不求美,也就是精彩的劇本給了他跡近人性本色的揮霍空間,不必再像《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那樣,成了扭捏的拘謹情聖;不致於像《決殺令(Django Unchained)》那樣色厲內荏;也不會像《強‧艾德格(J. Edgar)》那樣不夠陰,不夠狠;更不像《全面啟動(Inception)》成了動機不明的盜夢專家。
《華爾街之狼》的角色塑造讓他多了在男性友伴身上享受歇斯底里地意氣風發,也讓他在女性角色前敢愛敢恨敢玩(調情姑媽的那一場戲,看似荒唐,卻也精準詮釋了商人的投機性格),即使遭人踐棄,也像隻受傷的野獸,狂嚎療傷(最後一次作愛的拚命往前衝),堪稱是他最接近奧斯卡影帝的一次表演(諷刺的是,他最強勁的對手竟然也是《華爾街之狼》中教他狼歌的啟蒙老師Matthew McConaughey,因為他在《藥命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中劇瘦變形的愛滋病患表演,也非常犀利)。
本片飽受衛道之士抨撃,指其渲染情慾亦沒有懲罰主角,道德觀上有所虧欠。但正如文章提到,Martin Scorsese 對流行音樂的理解及與畫面的結合,正好填補了這一塊空缺,當中尤其一曲 "meth lab zoso sticker",在極盡靡爛荒淫的生活描繪中,怎能不挑釁觀眾的神經,提醒這種迷幻瘋狂的墮落極致,相當具警世意義。
這是Leonardo DiCarpio 從影最佳演出,則已為公認事實。歇斯底里到自高自大,遊艇上與FBI探員交手,停下來的定鏡才首次透視其不安,再到老師談及的那一幕陳年毒品發作的重頭戲,最後在船難直升機爆炸一場,完成從擁有一切到發現有些事不在個人控制之內的階段,可稱完美的表演。
Martin Scorsese 的剪接與節奏貼合主角的心境及情境,實為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