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演員一輩子能遇到一場好戲,能夠演出讓人難忘的好戲,即已足願,《濃情四重奏(A Late Quartet)》就讓克里斯多佛.華肯(Christopher Walken)在影史上留下了讓人頌歌的一次表演。
真正的名師,厲害之處不在一本正經地講授大學問,而是善用小故事,開啟學生大智慧。至於學生有無慧根,見微知著?那則是看個人造化了。
好萊塢影星克里斯多佛.華肯(Christopher Walken)多數飾演反派角色,或許心機猙獰,手段殘酷,但也都在浮光掠影的皮相層次,鮮少撼動人心的深層震撼,但在《濃情四重奏(A Late Quartet)》中卻有了極其「人性」的刻畫,他詮釋的大提琴家Peter一角,透過一則生命傳奇的分享,留下了充滿靈光的生命體悟。
Peter除了主導自家的四重奏樂團之外,還在音樂學院授課,那一天,學生吵了起來,精明幹練的小提琴手斥責起跟不上節拍的大提琴手,語氣甚為嚴厲,Peter沒有訴諸老師權威來維持課堂秩序,他突然說起了一則昔日師事卡薩爾斯的往事。
是的,卡薩爾斯,是的,Pablo Casals,二十世紀最富名望的大提琴家,一手將巴哈的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發揚光大,提升成為大提琴愛好者的聖經,能得到他指點琴藝,當然是莫大福氣,當然也會神經緊繃,Peter那回在大師面前獻藝,他拚盡全力,但卻拉得一塌糊塗,心想一定會被罵慘了。不料,卡薩爾斯無一語苛責,反而高聲讚美,怎麼回事?大師還需要「應酬」學生,虛禮瞎應嗎?
多年後,兩人再度相逢,而且在同個樂團裡合奏演出,Peter終於鼓起勇氣問卡薩爾斯這段陳年往事,卡薩爾斯當場就對Peter示範起當年拉琴的下弓手法,「我看到你與眾不同的拉法。」或許,那一天Peter真的拉得一無是處,犯了所有初學者都會犯的錯,但是卡薩爾斯獨具隻眼,他看見了Peter的用心、勇氣與潛力,所以優予寬容,甚至不吝獎勵。
說著說著,Peter當場示範起他在卡薩爾斯面前全力一搏的那回下弓技法。原本怒氣上臉,怒目相視的學生,聽到這裡,臉上都有了笑意,他們聽懂了Peter的故事。絕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嚴以「律人」,卻寬以「待己」,放大了別人的缺失,卻忽略了自己的缺漏,所以怨嫌多,讚美少,生命變得稜角鮮明,鋒芒銳利,卻也傷人傷己。但是大師不然,他看見了美好的那一點,就算渺小得有如纖毫細末,即已難得,一顆溫柔敦厚的善意種子,就此埋下,誰知他日能否開花結果?
《濃情四重奏》是一部音樂電影,卻也是一部人性電影。克里斯多佛.華肯飾演的Peter,一輩子都沈浸在音樂的和諧天堂中,求真盡善亦圖美,他遇過名師,也有知音相伴,但在音樂殿堂上,他不但嚴以「律人」,卻嚴以「待已」,才能一手帶出知名的四重奏團體,而且在多數人都聽不出的節拍隙縫中,放下琴弓,向滿座觀眾坦承自己的帕金森氏症病情,已經影響了演出。能在燈火時節下樓台,何其不易?也何其瀟灑!
他的言教,讓學子得見生命靈光,他的身教,則是藝術家的真性情,《濃情四重奏》就透過Peter的生命寓言,傳達了無盡的生命智慧,角色有如此深度,再加上克里斯多佛.華肯恰如其份地詮釋,成就了一次難忘的銀幕表演。
留言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