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喜劇有個簡單的特質:不用帶大腦前往欣賞,也可以笑到捧腹。
伍迪.艾倫( Woody Allen)2012年的作品《愛上羅馬(To Rome With Love)堪稱是他近年來最平易近人的作品,訊息清楚明白,愛情遊戲雖然偏多老梗,但是紅塵中原本就天天上演類似戲碼,信手拈來,還是繁 花似錦;最有力的則是對弱智媒體的批判了。
一如片名《愛上羅馬》,電影中從遊客問路的萍水相逢愛情展開,帶出三又二分之一的愛情傳奇,千百年來,邱比特習慣重複同樣的遊戲,伍迪.艾倫其實也沒有提出太犀利的觀點,反而是隱藏在愛情故事底層的文化批判,從歌劇到電視的SNG現場,個個精彩有趣。
《愛上羅馬》中的伍迪.艾倫沒有了口吃毛病(神經質依舊,不過,台詞背後很流暢,即使尖酸苛薄依舊,而且還不時糾纏在心理治療的老框架裡,卻已不致於讓人如坐針氈),他因為女兒要嫁給拉丁男人,於是從美國飛來相會,不料卻陰錯陽差聽見了親家公(Fabio Armiliato)在洗浴時高歌一曲「今夜星光燦爛」,雄厚高亢,完全不輪三大男高音,於是就在羅馬上演了一齣匪夷所思的歌劇狂想曲。
伍迪.艾倫戲中的專業是歌劇導演,專愛前衛把戲,親家公明明歌喉驚人,偏偏在錄音室試音時唱得一塌糊塗,他立刻就明白了,親家公愛在淋浴時唱歌,熱水淋頭,通體舒暢,丹田之氣直衝腦門,才有雄姿鷹啼。既然如此,把浴室搬到舞台上如何?這麼誇張的劇情,早已不是人生寫實了,一方面消遣了前衛藝術的「無所不可」,另一方面則是揶揄了近年來媒體炒作得煞有介事的「素人歌王」現象。
莽莽江湖,多的是臥虎藏龍的能人,伍迪.艾倫並沒有瞧不起庶民/素人歌手,Fabio Armiliato愛唱歌,也有著小小的舞台公演夢,但是能上台,心願已了,並沒有繼續星夢的野心,適可而止的諧謔劇情,就在天籟高音一定要搭配蓮篷頭出水聲,以及洗刷刷的手勢,才能相得益彰,已是伍迪.艾倫謔而不虐的生命幽默了。
除了浴室男高音,《愛上羅馬》還安排了諧星貝尼尼(Roberto Benini)客串演出一夕暴紅的白領上班族。平常,他只能在辨公室茶水間打打屁,窮磕牙,不料一覺醒來,家門就已圍聚大量媒體,爭相採訪拍照。「為什麼找我?你們是不是搞錯了?」伍迪根本懶得回答貝尼尼的問題,因為重點不在他何以一夕暴紅,而是電視台只關心他早餐吃了什麼樣的吐司?記者只想打訪他穿什麼樣子的內褲......完全不登大雅之堂的瑣碎八卦,就靠著「觀眾有知的權力」,成為媒體自甘墮落的藉口,伍迪玩得越過火,越背離土地,反而越逼近真實(這也是喜劇最犀利的力量)。至於一旦乏人聞問,貝尼尼還要當街攔車與脫褲,爭取別人訪問的落寞心情,不也道盡了許多「過氣名人」的受挫症候群?
亂點鴛鴦譜的愛情,原本就是伍迪慣用的手法,他的世界中,愛情有各種可能,結果卻不脫幻滅或著嘮叨兩種。《愛上羅馬》比較有趣的形式是讓中年的Alec Baldwin 飾演建築家John,重回睽違卅年曾經就學的舊鄰里,遇見了年輕的建築學子Jack(由Jesse Eisenberg飾演),因而得以仲裁者/說書人的角色,不時對陷入三角戀情的Jack發出警語。
正因為他只是個冷眼旁觀的第三者,今日的Jack,其實就是昨天的John,紅塵愛戀,原本就沒有太多新鮮事,而且太陽明天照常昇起,一切繼續換人搬演,已經不想大呼小叫的伍迪,就用這麼輕描淡寫的眉筆,在觀眾的唇角勾起上翹的唇影,畢竟,那是喜劇電影不可缺少的贈品。
80、90年代,看伍迪艾倫當時導演的幾部片子,常有一種欣賞「戲劇」的韻味,(除了「September」,其他片名都記不清了),那種既特殊卻又能雲淡風輕的敘事「筆法」,頗為難忘。跟他之前與後來的作品也不同。但好像已不太被提到了。
藍大哥
情人節快樂
Love to love you baby
謝謝,有情人都快樂!
『而是電視台只關「係」-->「心」他早餐吃了什麼樣的吐司』
多謝提醒,已補正,一點都沒有僭越,由衷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