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每個人的自我介紹,其實都是很有趣的事,不論是一本正經、緊張空洞或者狡滑老練,都可以清楚看出一個人的個性。
他對製片的工作內容與辛酸壓力,曾經有過三段時期不同的描述,看過下面的三段描述,電影製片的本色輪廓,大致即已完成:
首先,1962.年他接受Cue 雜誌專訪時曾經說過:「製片人不只是會記賬,也不是銀行家或者背景而已,他要製作電影。電影慘敗,我要負責,電影賣座,那則是演員、導演、編劇和其他工作人員的集體成就,但與製片人無關,那就是真相,我坦然接受,毫無怨言。」
其次,1977年時,他說:「影評人說我拍的都是爛片,但是觀眾才是我的老闆,他們付錢給我,他們告訴我該拍什麼電影,我是個戲子,目的就在娛樂眾生,我只要讀一頁劇本,往往就可以聞嗅出好故事的味道,然後,就拍了。」
再下來,到了1984年時,他說:「我選擇故事、導演,劇本要先經我同意才能開拍,選角也要我拍板才能定案,我會釘著拍攝進度,每天都要看毛片,我會找導演或者剪接師溝通,每一個環節,每一段進程,我都會嚴密掌控。」
大製片家都有說不完的傳奇,1976年他決心集資二千四百萬美金,重拍經典怪獸電影《大金剛(King Kong)》,大家都說他瘋了,同為知名義大利製片家的卡洛龐蒂就說:「狄諾,成本太高了,你回收不了的。」他的回答是:「當年,你也不看好《大路(La Strada)》,嫌它成本太小,沒有搞頭,結果我摘下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你有你的路,就讓我走我的路吧。」《大金剛》的技術成就或許乏善可陳,但是觀眾果然捧場,最重要的是,電影發掘了一位「金剛女郎」─潔西卡.蘭芝(Jessica Lange),後來先在1982年以《窈窕淑男(Tootsie))得到了奧斯卡女配獎角,1994年更以《藍天(Blue Sky)》登上了奧斯卡影后。
我很好奇,勞倫蒂斯在1954年的時候如何看出了費里尼的潛力,答應他投資拍攝《大路》,同時也帶著費里尼夫婦首度踏上美國土地,迎接他們合作拿下的第一座奧斯卡獎(三年後,他們合作的《卡比莉亞之夜(Nights of Cabiria)》再度拿下了一座奧斯卡獎)?費里尼在他的回憶錄上,對於勞倫蒂斯著墨不多,只簡短提到了《大路》名利雙收之後,勞倫蒂斯提出了五部新片的合約,費里尼的太太對於合約中的片酬有意見,嫌少,但是費里尼只在乎著自己有沒有新片能夠順利開拍。終其一生,勞倫蒂斯只和費里尼完成了兩部作品而已,沒有履行的合約中,藏有多少彼此的爭執與矛盾?或許有待電影史學家給個交代了。
不過,《大路》能夠揚名,一方面得力於費里尼的精彩寫實功力,男主角安東尼.昆(Anthony Quinn)飾演的流浪藝人,與楚楚可憐的女主角Gelsomina(由費里尼的妻子茱麗葉塔.馬西莫(Giulietta Masina)那段小人物戀曲,確實把狂言與癡情、動人與悔恨的感情調理得極其細緻感人,當然尼諾.羅塔的主題音樂,更扮演著畫龍點睛的力量;另一方面,則要歸功於勞倫蒂斯成功說服了好萊塢紅星安東尼.昆離開美國本土,參與義大利電影的演出,這種混血合作的製片實務(拍片現場,演員各自說著自己熟悉的語言,最後再依市場需要配出不同語言的版本),確實強化了歐洲電影的世界賣相,也讓各國電影菁英得以相互交流,激化出更多火花,後來他說服奧黛莉.赫本(Audrey Hepburn)與亨利.方達(Henry Fonda)合作演出《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也同樣讓人看見了大製片家的眼光、手筆與企圖。
另外值得一提的神奇傳奇則是他獨排眾議,支持美國導演大衛.林區(David Lynch)開拍古怪又詭異的《藍絲絨(Blue Velvet)》,電影叫好又叫座後,公司職員忍不住問他,如何決定拍這種事先沒有人看好的怪片?勞倫蒂斯的回答很妙:「我真的不知道這部電影在講什麼,但是我就是喜歡這部片。」
電影圈流行一句話:「拍片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影壇多一點瘋子,世界的傻子就有福氣了。
標題有別字, 不是蒂倫蒂斯, 是勞倫蒂斯
多謝提醒 ,已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