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媛教育:古典樂把妹

ae403.jpg

喜歡音樂的人,看到電影導演用音樂來說故事,一定會覺得興味盎然,特別是音樂既可以做為文化包裝,還可以引爆笑料來消遣,電影的面向就更豐富了。

 

 

有人學音樂是真心喜好音樂,有人學音樂則是基於必要的文化美容,丹麥導演Lone Scherfig 執導的《名媛教育(An Education)》中則是既探討了學音樂所為何來,同時也在樂器上玩文章,譜出很有趣的音樂對話。

 

《名媛教育》係根據英國名記者Lynn Barber2009年出版的回憶錄改編而成的1960年代青春往事,她的父親雖然經濟狀況不是很好,卻也勉力供養女兒去學費昂貴的女子高校(Lady Eleanor Holles School)就讀,後來則又進入牛津大學的聖安妮學院(St Anne's College)攻讀英國文學,電影劇本把林恩的名字改成了珍妮,找來凱莉.墨里根(Carey Mulligan)擔綱,故事的年代就設定在她即將從高校進入大學的那段青春時光。

 

珍妮的父親雖然支持女兒唸名貴私校,但是卻不太支持會拉大提琴的女兒花太多錢及時間去學琴,女兒會拉大提琴就夠了,技藝精不精湛,不頂重要,音樂只是文化包裝,一種身份外衣而已,他告誡女兒的名言是:「拉琴可以是妳的嗜好,嗜好卻未必要妳天天耗在裡面。」學樂器,演奏音樂,對他而言只是一個社會進階的包裝工具而已,既然未來不會下演奏家,又何必花那麼大力氣去學琴呢?那是完全不符合中產階級的投資報酬率的。

 

珍妮其實並不確知她對音樂或樂器究竟有多狂熱,但是參加了學校樂團,至少可以與同學有共通的社團話題,不會太孤單或者太特立獨行,重要的是,她也在樂團中享受到男同學的仰慕與追求。

 

ae3220.jpg

 

不過,《名媛教育》最精彩的兩場樂器戲卻是在男主角Peter Sarsgaard飾演的大衛出場之際。那天,多雨的倫敦正在落雨,珍妮帶著大提琴正在路邊等公車,大衛開著跑車經過,看到淋著落湯雞的珍妮,於是就下車搭訕,從「我愛音樂,看不得樂器淋雨,妳絕對不會搭陌生人的便車,但是妳可以把大提琴放上車,不要讓它再淋雨了,如果妳不放心,一把大提琴值多少錢呢?我可以先付給妳...」風趣幽默又貼心的開場白,讓珍妮笑開了懷,她只在雨中走了幾步,就不再堅持,欣然地對大衛說:「我可以和我的大提琴坐一起嗎?」

 

大提琴先上了車,珍妮也上了車,這時候的大提琴不再只是文化美容的實用工具而已,它已經進化成為男女追求愛情的媒介了。

 

情竇初開的珍妮對於未來人生有著各種的想像與憧憬,父親期待她能申請到牛津大學就讀,她也相信進了大學之後就可以讀自己想讀的書,聽自己愛聽的音樂,隨意看畫展或者法國電影,跟博學多聞的人天南地北聊天,大衛的利害之處就在於他正是什麼話題都接得上的博學多聞之士,很快就套出了珍妮正在演奏艾爾加的「第三號交響曲(Symphony No. 3)」,然後扯出了艾爾加與猶太人並不搭調的話題,逼著珍妮澄清:「我不是猶太人。」然後再不急不徐地回應說:「我是啊!」多是多高明的泡妞交心手段啊,一段雨中邂逅,就在音樂和樂器交會中得到會心一笑的抒展。

 

ae28.jpg

後來,大衛果真說服了珍妮雙親,讓他得能帶著珍妮去聽一場拉威爾(Maurice Ravel)的《前奏與快板(Introduction et allegro)》音樂會,隨行的還有Dominic Cooper飾演的丹尼與Rosamund Pike飾演的海倫,那是一場得正襟危坐,全神貫注聆賞的音樂會,但在此時,珍妮才發現海倫雖然衣裳華麗,卻不識法文之妙(那也是一種尊貴品味的文化標籤),而且很受不了拉威爾的音符催眠,海倫在音樂會之後還講了句讓人捧腹大笑的名言:「每一回聽古典音樂時,我都覺得好像是來參加自己的喪禮(I always think I'm going to my own funeral when I listen to classical music.)。」

 

是的,強要附庸風雅,強做解人,確實是痛苦至極的折磨,珍妮或許衣著平庸,但是她的音樂修養與品味,卻也在大衛的友朋友中顯得極其突出,淑女風華與青春才情就在珍妮與海倫的並列與排比中,得出高雅與庸俗的鮮明結論了。

 

電影中的每個元素,每場細節都絕非偶然,這兩場音樂戲,既鋪排了一見鍾情,又展示了一往情深的電力交流,雖然最後情節逆轉,結局出人意料,但有音樂的地方,就有一曲難忘的魅力,短短兩場戲,卻已餘韻無窮,電影的密度就在音符護送下,創造了雋永高潮,對我而言,這就是精湛功力了。

 

6 Comments

真正的愛,是因為你這個人,喜歡這個人的本質~~而不是加諸於你身上的某些在外因素~

但什麼因素又會構成一個人的本質呢?

這是難以辯證的因果
加上時間與經驗交錯影響著

所以愛情來了
但也會突然消逝

的確
這是難以辯證的因果
時間與經驗交錯影響著
所以愛情來了
卻也永遠消失了~

藍老師您好

剛剛看完"名媛教育"

對於片中珍妮和大衛在巴黎時的那首法文歌念念不忘

請問藍老師知道這首歌的資料嗎

若能到您的回覆 將十分感謝

應該是「巴黎天空下(Sous le ciel de Paris)」
Lyrics by Jean Drejac (as Dréjac)
Music by Hubert Giraud
Performed by Juliette Gréco

或者就是「在巴黎的舊橋上(Sur les quais du vieux Paris)」
Written by Ralph Erwin and Louis Poterat
Performed by Juliette Gréco

這篇和型男飛行日記,相似又有很大的不同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潛規則:挑逗政治幽靈

    創作上如何小而美?難度確實極高,金馬獎執委會監製的《10+10》就考驗著台灣的20位導演如何在5分鐘內說出一則動人故事。  ...

  • 夢露謎情:法蘭西拼圖

    女神用肉身布施,成就了信徒的夢想,女神的心路歷程,卻一直等待著知音來解謎,完成缺角拼圖,美國人做不好的事,換成法國人來做,如何?  ...

  • 12月10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切膚慾謀:多少癡情種

     詞人韋瀚章在「山在虛無漂渺中」一曲中寫過:「卻笑他,紅塵碧海,幾許恩愛苗,多少癡情種 ?」這段話,適合詮釋西班牙大導演阿莫多瓦,因為他的作品總  是「離合悲歡,枉作相思夢,參不透,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

  • 選戰風雲:記者的浮雕

     大選需要媒體造勢,不懂得因應或者利用記者的公關發言人,就已失職,《選戰風雲》只突出了一位記者,她的戲份雖不多,卻是場場關鍵,充份發揮了角色註記的功能,也說明一部成功的電影是如何透過角色塑造來傳達寫實氛圍。...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