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國際影人並沒有忘記黑澤明,至少,英國、美國和俄國都有相關的紀念活動或者報導,參考別人的做法,或許可以提供台灣的電影愛好者另一種思考方向:我們該用什麼態度來對待一位才情洋溢,值得學習的導演。
首先,我在英國衛報的電影版上發現了一篇回顧報導,開列出十一部黑澤明必看作品;其次,我在美國MTV頻道的電影部落格上讀到了一篇「在黑澤明的百歲生日上談受到他啟發的《星際大戰》和《捍衛戰警》等片」的特別報導;另外,連俄國海參崴亦特別選映了黑澤明的經典舊作《踏虎尾的男人》。
俄國人對黑澤明的印像特別深,一方面是他曾經在美蘇冷戰時期,突破政治禁忌,到西伯利亞取鏡,把俄國作家Vladimir Arsenyev的作品《Dersu Uzala》搬上銀幕,拍成了《德蘇烏沙拉》;另一方面則是黑澤明在自傳《蝦蟆的油》中一直不諱言自己對俄羅斯文學的愛好,1950年代更先後把俄國名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的《白癡》與高爾基(Maxim Gorky)的《深淵(低下層)》搬上了銀幕。要研究黑澤明,當然不能省略俄國文化對他的影響,特別是有關於低下層人物悲歡離合的社會寫實觀察,俄國人的追思活動,讓我們看見了有心人的文化反思。
美國MTV頻道電影部落格的專文則有著比較日美影視文化的解讀趣味,例如知名的美國科幻電影《星際大戰(Star Wars)》(1977年叫做《星際大戰》,如今則應改稱《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Star Wars Episode IV: A New Hope)》了)其實是受到黑澤明的《戰國英豪/隱砦三惡》啟發(秋月家武將真壁六郎太,利用農民太平與又
這篇美日電影比較學的文章,引用的多數都是當初美國電影上映時,就已經被點名的「參考/翻拍」訊息,但匯聚在黑澤明的百歲冥誕紀念專文上,卻也依舊可以看見黑澤明對好萊塢及世界影壇的影響。
但是,如果你對黑澤明的作品並不熟悉,連結上英國衛報的電影網站,點選作者精選的黑澤明十一部作品精華連結,或許也是一次很簡便,但很充實的入門課。
英國衛報所選出的十一部作品如下:
1)《酩酊天使(Drunken Angel (1948))》
2)《野良犬(Stray Dog (1949))》
3)《羅生門(Rashômon (1950))》
4)《白癡(The Idiot (1951))》
5)《生之欲(Ikiru (1952))》
6)《七武士(Seven Samurai (1954))》
7)《蜘蛛巢城(Throne of Blood (1957))》
8)《戰國英豪(The Hidden Fortress (1958))》
9)《用心棒(大鏢客/Yojimbo (1961))》
10)《亂(Ran (1985))》
11)《黑澤明的夢(Dreams (1990)》
這十一部作品的片段,多數都是擷取電影的開場畫面(《野良犬》的片段因為觸及東寶版權,已無法觀看)其中,《亂》的開場最經典,山頭上凝視四望的探馬哨兵,時左忽右,三百六十度的鏡頭跳接,搭配武滿徹的極簡樂音,戰爭前夕,風聲緊急的緊張氛圍即已呼之欲出;至於《生之欲》空無一人,卻依舊擺盪的鞦韆,更已把「身可死,心不止息」的人生願景,精準有力地呈現出來。
有機會重溫這些經典舊作,不禁就會憶想起無數的觀影往事,能夠擁抱好電影的美麗時光,真的是人生絕美的幸福。
台灣媒體報導大師百年誕辰的新聞,也就只有一則,就是谷歌那天在首頁把原來的谷歌圖像改成大師和「七武士」中水車場景的圖像以示致敬這一則新聞而已。that's it! 至於黑澤明是誰,做了什麼事,為何谷歌要致敬他這些後續報導 什麼都沒有
這就是台灣媒體,淺碟膚淺無知可惡又可笑,我們又不能只怪媒體,有什麼樣的社會環境,就有什麼樣的媒體。 所以我現在也已經連罵都不罵了。反正要知道什麼訊息,上大陸新聞的網站,各種領域的消息和深入分析多到看不完。這就是活在網路時代和中國崛起時代的好處!
至於台灣這種垃圾新聞製造業,已經和台灣一樣,沒救了! 雖然還有少數像藍老師這樣的有心人在網路一隅努力散布一些真正的知識,但實在是獨木難稱大廈之頹圮。台灣社會,完了!
文化在變,媒體在變,我只是追逐自己的信仰,實踐自己心中想做的那個人而已。
盡其在我,其他的,也就不能多置一詞了。
阿星:「你是誰?」
黃金貴:「這位就是川島芳子手下第一高手-『姿五六郎先生』」
-周星馳《賭俠2之上海灘賭聖》
周星馳也是他的粉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