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承澤艋舺:瀟灑精算

  manga02.jpg

 

《艋舺》賣座,絕非偶然,簡單來講,就是導演拍出了一部好看的電影。

 

Kuso小品進化成為動人史詩,不但是《艋舺》導演鈕承澤的巧思與妙技,亦是他在廝殺激烈的春節檔市場中勝出的企圖心。

 

美國導演柯波拉(Francis Coppola)的《教父(The Godfather)》傳奇雖然是從女兒婚禮開場,但是教父在街旁買橘子遭槍擊,卻是黑幫火拚高潮的前奏,熟悉《教父》脈絡的鈕承澤,在《艋舺》一片選擇了雞腿來開場,乍看有些無厘頭,卻因此有了新意,也使得男兒情義有了與台灣過去黑社會電影截然不同的切入觀點。

 

這種要停格就停格,要插字幕就插字幕的Kuso破題法,兼具了青春、浪漫的狂想氣息(很有日本導演行定勳力作《GO!大暴走》的狂野氣味),再搭配往復拉鋸的流暢敘事,鈕承澤確實找到了與新生代觀眾對話的文法;等到觀眾都已登堂入室之後,他再回歸黑幫爭鬥的史詩主流,就連挑剔的中生代影迷,亦能看得津津有味了。

 

是的,《艋舺》賣座,無關乎青春夢想的重建,亦難與台北市改造舊社區的強力行銷畫上等號,《艋舺》賣座,純粹只是因為鈕承澤會說故事,且有故事可說,讓觀眾看到了一部有想法,亦有內容的好看電影。

 

乍看《艋舺》前十五分鐘的戲,卻讓人有些提心吊膽的,原因是迎合市場的Kuso風格,其實有點嗆俗,可以博君一粲,卻很難持久,就像鳳小岳飾演的志龍一樣,囂張搖擺,卻也容易自暴其短,稍有不慎,就會墜入青春校園電影或是古惑仔電影的傳統框架之中。

mg5114.jpg 

但是,沒有,《艋舺》的Kuso前戲只是調味,只是要帶出趙又廷飾演的蚊子從寂寞到認同的轉變過程,鈕承澤在處理最關鍵的跳牆戲時,故意留了一手,先只是介紹了他們的集體行動,終場前才又回顧趙又廷在攀牆前的猶疑與決志,讓「跳牆成一夥,青春不回頭」的行動有了最精準的對位符號。先是大刀斬切,快意揮灑,最後才來一記如雷灌頂的回馬槍,這種敢放敢收的剪輯手法,確已證明了鈕承澤懂戲會說戲的功力。

 

鈕承澤是台灣新電影時期的重要演員,但是那個時期的演員,除了楊惠姍之外,多數演員都只是導演的棋子,做了導演之後的鈕承澤卻懂得讓演員跳出來,《艋舺》的演員空間確實大過以往的台灣電影,這也是創造觀眾投射與共鳴的重要手段。其中,阮經天的表現更勝趙又廷,王識賢的韻味更勝馬如龍,算是全片最重要的關鍵人物。至於席曼寧和陳漢典的鋒芒亦極亮眼,甚至鈕承澤自己下海演出的外省掛角頭,也比《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楊清順更精準貼切(鈕承澤強在他的坐姿與眼神,得知兒子真相時的腳步聲,卻顯得亂蹄失控了)!

 

mg5110.jpg如果說趙又廷的角色是一根腸子通到底的直率與認真,阮經天的表現則像九轉迴轉般彎轉多變。首先,他的光頭造型在那個髮禁初開的80年代末期,在多數青年強力護髮變髮的年代裡,就顯得格外突出;其次,其他的演員都只會血性談話,只有他吐得出智慧語絲,不管是「今天你不弄死他們,有一天你就會被他們弄死」或「想知道,就會知道」,所有的關鍵語句全都是他來說的;第三,他的情欲傾向,也是全片最詭奇的設計,所有的異性糾纏都與他無關,兄弟間的情義卻全賴他來串連(不管是洗背、代塗強力膠,或者出面頂罪)。至於整齣戲最見城府的設計當然就在於他沒有贅戲,也沒有贅辭,他被廟口角頭馬如龍打個半死,並非單純地只是老大教訓手下而已,暗含的權力鬥爭與歷史恩怨,才是牽動後續劇情的關鍵,至於他是為了復仇,還是志龍,還是廟口,才做出最後抉擇?同樣創造了耐思的曖昧空間。

 

台灣電影很少看見這麼有血有肉的角色雕塑,看得出鈕承澤對和尚這個角色的偏愛,而阮經天也沒有辜負與錯失這個機會;當然,趙又廷靠著他擅長的憤怒吼勁,保住了他的血性江山,沒有被阮經天把所有的戲份全都吃了乾淨,也算不容易了。

 

manga04.jpg整齣《艋舺》的最大失誤,其實在於馬如龍的Geta角色,關鍵在於他頭戴浴帽出場的Kuso搞笑,以及在那卡西演唱時,張羅著年輕小輩的模樣。鈕承澤確實有意要顛覆前人模式,新塑「俗擱有力」的台灣角頭模樣,但是Geta角頭的豹變模樣,卻失去了必要的連結,你很難想像Kuso搞笑、家法嚴懲以及力戰群雄的三稜鏡如何折射在他身上,相較於其他角色的脈絡鮮明,Geta角頭反而是刻意混血反而混到面目模糊了。

 

manga082.jpg 

《艋舺》的角頭談判戲也是味蕾精準的詮釋,《教父》中,馬龍白蘭度與五大家族的談判,就因為長子的多嘴,讓對方看出縫隙,而有了下手之心;《艋舺》的談判戲,其實也精準地運用剪接對比,把爾虞我詐與心浮氣燥的流動氣息都換算成演員的五官特寫,讓人一看就明白,但那卻是鈕承澤早已潛入角色與劇情核心,又浮出水面的消化結晶,看過這些場面調度,《艋舺》的魅力即已確然,鈕承澤瀟灑精算的導演地位亦已確然。

4 Comments

請問一下
文謙跟和尚他們要暗算geta時
是放煙幕彈說阿忠出現了
把大家引到別的地方
可是文謙他們怎麼可能算得如此剛好
可以預測到所有人裡面就恰巧只會有geta沒去找阿忠?

這算是劇情上的bug吧?

外出找人,通常是手下的事,老大不必親自出馬,煙幕彈的目的本來就是要聲東擊西,趁虛下手的,應有機率,但是能否成功,亦很難說。geta沒去,才有機會,geta去了,那就再等下一次了,戲劇的發生,只能選擇geta在廟裡的那一次。而且geta太強了,否則最後那一槍就不會那麼意外與震撼了。

沒錯,那個年代的故事如果沒加上些回敘、動畫的kuso手法,可能還是會停留在早期拍黑道電影的手法。
王識賢刻意的抖動頭部,雖然看來造作,但是仍然有種讓人不寒而慄的感覺。手下有那麼多人,卻是親自下廚做菜,還頭帶浴帽,不免有些kuso過了頭,但整部戲的成功已經淹蓋了這些微不足道的小遺憾了。
值得一提的是陳珊妮在音樂、配樂上的選擇。
讓那年代的韻味躍然而上。Air Supply的歌曲雖不是原唱,但是聽來仍膾炙人口,連舞廳裡的舞曲都讓人回味。
眼尖的人是否也察覺到了廟口的電影看板,
上面介紹的電影就是鈕承澤的成名作品「小畢的故事」,而在舞廳裡面白猴對志龍說:吼.....戀愛。也是出自小畢的故事內的經典台詞。

個人覺得影片中使用Air Supply的歌雖然符合時代背景,可是在整部國台語夾雜的艋舺中,顯得突兀,也少了為本土歌曲宣傳的一次大好機會.甚是可惜!海角七號雖然劇情深度不如艋舺,其歌曲則讓許多人朗朗上口.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聶隱娘:古典肌膚之親

    Normal 0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刺客聶隱娘》中該以風情惑人的是胡姬,裸露最多的卻是聶隱娘,為什麼?...

  • 聶隱娘:雙螺旋破冰記2

    DNA的雙螺旋結構,方向相反,兩兩對應,功能可以互補,時有正意與反意的交錯運作,讓基因表現更加穩固紮實,那是渾然天成的結構,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或許從未思及雙螺旋的巧思布局(至少至今未聞他有過此類談話),但是細品劇情,雙螺旋的印痕俯拾皆是,才能結構出如此澎湃巨觀。...

  • 聶隱娘:雙螺旋破冰記1

    《刺客聶隱娘》堪稱是侯孝賢二十年來密度最厚實的作品,關鍵在於作品中遍布著雙螺旋的敘事結構,正負相生的兩股螺旋拔河,就讓底片中揭露的戲劇張力更形豐沛。...

  • 青田街一號:黑色大喜

    If a picture says a thousand words.《青田街一號》的這張劇照絕對是典範,電影的趣味與奧秘盡在其中了。...

  • 火山戀曲:人間有情癡

      看完這兩張圖,或許你就明白了,什麼叫做滄海桑田?更明白什麼叫做衣帶漸寬終不悔!...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