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王子:重建時代符號

pt208.jpg

用一張圖,控訴一個時代,其實是中外導演都偏愛的圖騰印記。

 

 

 

意像先行,是楊凡新作《淚王子》最鮮豔的符號;意境曖昧,則是《淚王子》最蒼白的論述。

 

《淚王子》至少刻意雕琢了四個鮮豔的意像:

首先,林佑威飾演的美術老師,帶著女學生到海岸禁區寫生,狂風吹拂下,草叢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如海浪狂潮般翻騰湧滾,誇張又喧騰,原本青綠的草色,卻也在黃昏夕照下,另外添加了一抹暈黃的色澤,綠與黃,搭配成了妖豔莫名的不詳氛圍,不但吞沒了因為寫真而惹禍的林佑威,也席捲了女學生的青春記憶。

 

其次,張孝全飾演的男主角孫漢生是一位很會拉手風琴的帥氣軍官,最會拉奏的曲子就是他初學乍練時就愛上的曲子「孤獨的手風琴」,那是1945年由蘇聯作曲家莫可洛索夫(Boris Andreevich Mokrousov)創作的樂曲,在1950年代物資缺乏的年代中,拉奏手風琴其實成了很奇特的身份標籤,不論是走在樹林中,或者穿梭在自家庭院裡,手風琴的樂音就與浪漫和多情結下了不解之緣。

 

pt04.jpg活在21世紀的我們,一旦聽見「孤獨的手風琴」,心情上只會浮現出純美感的理解與擁抱,那也是楊凡選擇這曲首子的始意,但是他也同樣在純藝術之中排納進「莫湏有」的伏筆,1950年代的台灣,最琅琅上口的政治口號就是「反共抗俄」,部隊裡的政治作戰幹部只要替他戴上一頂「你的音樂太東歐了」的帽子,就等於在「明示」你傾向東歐,而東歐又是蘇聯的羽翼,相關的等號一路相連下來,原本只是單純地拉一首手風琴曲子,卻已經面臨了隨時會被羅織定罪的恐怖壓力。

 

「孤獨的手風琴」替男主角穿上了一件浪漫的外衣,「孤獨的手風琴」同樣也替男主角戴上了一頂悲情的帽子,浪漫與悲情交相摻雜的效應,正是楊凡替《淚王子》打造的感官符號。

 

再者則是范植偉飾演的老丁,他住在一個大倉庫的夾層屋裡,那款房舍很容易讓人想起《全民公敵(Enemy of the State)》中曾經參與美國中央情報局監聽工作,對國家和周遭所有的人都充滿猜疑,絕對不信任的金.哈克曼(Gene Hackman),他隱居的寓所就是空曠工廠的庫房,一道又一道的鎖,鎖住了自己的秘密,也隔離了外人的窺伺與接觸。

 

就在把老丁居所庫房的牆上卻有一幅巨大的孫文畫像,孫文是國民黨的總理,中華民國的國父,部隊把官兵用餐和開會的空間命名為中山室,牆上就必定掛有總理(孫文)和領袖(蔣介石)的肖像,既意謂著效忠,也代表著篤遵遺訓奮鬥向前的淬練與提醒。但是老丁庫房的孫文肖像卻有約三層樓那麼高,人在肖像前就顯得格外渺小,難以用筆墨形容的畏懼之情就會油然而生。

 

這種手法,蘇聯導演艾森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在《十月(Oktyabr)》用過,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Theodoros Angelopoulos)在《霧中風景(Landscape in the MistTopio stin omichli)》和《尤里西斯生命之旅(To vlemma tou OdysseaUlysses' Gaze)》中亦用過,德國導演(Wolfgang Becker)在《再見列寧(Goodbye Lenin)》中也用了直昇機吊掛著列寧雕像飛過柏林街頭(那和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中載著耶穌聖像凌空飛行的場景有著異曲同功之妙)...楊凡不是第一人,但是他同樣巨大的政治圖騰來嘲諷孫文信徒,沒有在「和平、奮鬥、救中國」的遺訓下謀求黨國福利,反而是相互傾軋,攘權奪利,殘害同志,也同室操戈,諸如這類政治圖騰下公然演出的背叛與出賣,也成了刻意雕琢的圖像。

 

pt205.JPG第四個圖像則在曾江飾演的劉將軍夫婦的官舍內外,那間官舍佔地寬敞,室內的家俱擺設亦極奢華,那是關穎飾演的夫人在撤離上海之前,悉數越洋搬來的傢俱,不過,室內雖美,戶外草坪庭園卻是雜草叢生,不忍心看見田園荒蕪的關穎於是請曾江:「找人整理一下院子吧!」但是曾江不肯,只淡淡地說了一句:「再過兩年就回老家了,何必呢!」

 

這句平淡至極對白卻暗含了楊凡導演的批判重手,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時,多數政要官員都沒想到會老死台灣,都以為很快就可以反攻回老家了,因此都懷抱過客心態,不願深耕台灣,最後是曾江看著傳令兵在落葉滿地的庭園裡,不停掃著落葉時,也不能不歎息了。

 

pt207.JPG不著痕跡,卻能直指核心的批判力道,反應著創作者的格局高度,《淚王子》的意像手痕確實看得出楊凡的巧思與用心,但是每個手痕所洩露出來的一語雙關意境,顯然也太過淺白直接,容易給人另外解讀的空間,例如在反共抗俄的年代,不知迴避政治紅帽,是純真?還是無知?例如在風聲鶴唳的年代,闖進軍事重地寫生畫像,是浪漫?還是挑釁?當然,你亦可以主張,人應該有免於恐懼的自由,拉一首手風琴音樂,畫一張寫真素描,何罪之有?...

 

時代的無情與無奈其實是同時並存的,楊凡用寫意的手法重建了1950年代的台灣軍旅生活情貌,那些已經斑駁的往事,也合當用黃綠交雜的妖豔色彩來定調了。

6 Comments

飛官孫漢生(張孝全 飾)...不是漢威
也襲捲了女學生的青春記憶...是席捲

......
好經典的淚王子...三疊篇啊
我想 孩提時代閱讀的童書快樂王子
就是淚王子童書吧

電影中不免俗的有....中央日報
呵呵

每隔一段時間
閱讀本站的影評分享
常常感受到 對電影的熱情感受分享
想到自己每次想寫下什麼強烈的感受
總會振筆疾書 深怕靈感一閃而逝
往往在電腦選字上 或文法上 會有一些小錯誤

不過 我想完全不影響影評閱讀的樂趣

當然我想樓上的 應該也是很認真仔細閱讀 所以才看到這些小錯誤

不夠完美,總是遺憾,不過,每一次寫完文章,多少都會期待讀者的回應,特別是對於文章中的觀點或論述,畢竟那才是最最主要的核心。

呵呵
我是職業病使然啦
對作者文章中的觀點或論述
每多尊重
但對於..正字 則不吐不快
一如不捨白米有米蟲 除而快之
....

席捲==蓆捲
原意是如草蓆般的大片席捲
為什麼不是如海浪般的襲捲
我想那得請問倉頡大師啦

這兒沒有悄悄話設立
只好多都露
得罪囉

歡迎不時指正。

導演要說的東西並不多,大概十分鐘就可以講完...
然而大量的慢動作以及美麗如精品廣告的畫面,鋪排放大了整個篇幅,那樣無止盡的延長,讓觀眾有時昏沉有時啞然.彷彿電影的主題並不在於人們面對巨大的時代壓迫下的掙扎與卑微...不,那不是導演關心或有餘力(或能力)去處理的,
我們無從在看完之後,得到一點生命的啟示,或者因此而悵然理解到,面對命運我們實在是有太多的無可奈何,因而油然生出一股哀衿勿喜的心靈洗滌...

我懷念起導演精巧奪目的'美少年之戀',耽溺唯美卻讓人低迴眷戀.導演並不急著對我嘮叨他自己也沒想清楚的事...

或者我們有一部"色.戒"已經足夠?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羅曼波蘭斯基:戲如人生

    下個月底我們可以在台灣市場上看見羅曼.波蘭斯基、伍迪.艾倫和愛彌兒.庫斯杜立卡三位知名導演的紀錄片,他們才情過人,紀錄片能夠挖出多少更動人的真實傳奇呢?今天先介紹波蘭斯基的紀錄片《戲如人生》!...

  • 世界第一麥方:紅豆憾

    吃起紅豆麵包,你會連想到「紅豆生南國......此物最相思」的詩句嗎?多數人不會這麼多愁善感,但在《世界第一(麥方)》中,紅豆情意結佔了不少篇幅,可惜卻未能蔚成催淚情思。...

  • 07月27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華格納教我們的電影配樂法

    德國作曲家理查.華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 ,1813-1883)今年逢上二百周年誕辰紀念,他的音樂作品提供給電影創作者多少靈感呢?...

  • 貝多芬教我們的電影配樂法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的時代還沒有電影,自然不會想到如何用音樂來搭配電影。但是貝多芬的作品,卻帶給後代電影工作者許多創作靈光,而且巧妙地在電影中幻化成各種不同魔法身影。...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