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專訪王蕙玲

1470603acb3a6f.jpg

她叫王蕙玲,一連與李安合作了《飲食男女》、《臥虎藏龍》和《色,戒》三部電影的劇本,日前,她接受了我的專訪。


一聽說李安要拍《色,戒》,心中最好奇的就是李安要如何改編?一看完《色,戒》電影後,心中最想知道的就是編劇王蕙玲究竟如何著手改編的?

9月26日晚上,約到了王蕙玲,原定一小時的訪談,結果談了兩小時又十五分,不是下一位訪客已經等了半天,我還捨不得結束呢,一切只因為王蕙玲談到了極多創作上的幽微私密,她的不吝分享,絕對可以幫助更多的人了解《色,戒〉的創作面向,這次的訪問,因而有了一點見証歷史的味道在內了。

10月1日中午,我才整理好這篇訪問稿,隨即傳給已經離開台北,飛返加拿大溫哥華的王蕙玲過目,她又做了相當詳細的補強,語氣、用詞和思緒更能貼近她的心意,也讓我更加體會她自我要求的細密與一絲不苟。

這篇訪問很長,從今天起在自由時報的副刊中分上下兩篇刊登,在部落格登出的網路版本是我的訪問原文,則分三天刊登,希望能讓張迷、李迷和《色,戒》迷都能在王蕙玲的導覽下,看見更多藝術精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蕙玲是台灣影視圈的傳奇作家,學音樂出身的她,卻在劇本寫作上嶄露頭角,寫了20年的影視劇本,王蕙玲產量並不多,電影劇本卻只完成了《飲食男女》、《夜奔》、《臥虎藏龍》、《候鳥》和《色,戒》五齣,其中有三部是和李安導演合作,「我是幸運的,」回頭看自己的編劇人生,王蕙玲笑著說:「能和李安一合作就是三齣劇本,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而且又能把張愛玲的作品與人生揉合在一起,我只能說人生因緣真的非常神奇。

配合《色,戒》台灣首映,王蕙玲回到台北,抽空聊起了編劇歷程,短短一小時訪談中,王蕙玲談及了她和李安、張愛玲的淵源,以及創作《色,戒》劇本的心路歷程,「張愛玲的小說《色,戒》,往往在看似不經意處藏有迷團,越往下挖,越感覺深不見底的黑;李安的電影《色,戒》亦然,是迷宮也是藏寶圖,有太多的東西等待大家去挖掘。」王蕙玲說 :「原本覺得創作人應該保持沉默,讓觀眾自己去觸摸電影,但對於創作過程,許多人感到好奇,我也認為值得和大家分享這一種難得工作的經驗。


147060f55a1f95.jpg問:先談你創作《色,戒》劇本的緣起吧?
答:我必需說人生因緣非常神奇,不是《臥虎藏龍》,我就做不到「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傳奇」,不是李安,我也許永遠不會去碰《色,戒》。2001年,因為《臥虎藏龍》獲得了奧斯卡編劇獎的提名,我獲得了一張直飛洛杉磯的機票,參加奧斯卡盛會固然好玩,但是能得走訪張愛玲生前在Westwood的故居,對於我而言更是意義不凡,因為那時我才剛開始要為電視劇腳本大量蒐集張愛玲的各項資料。

張愛玲生前最後落腳的寓所位在羅切斯特大道(Rochester Ave.)10911號上,對街就是一家戲院,剛巧正在演著《臥虎藏龍》,當時我就心想,張愛玲如果還在人世,會不會一幌一幌地慢步走進戲院也來看《臥虎藏龍》呢?畢竟,李安和張愛玲都是最懂得用英文表達東方思想精髓的人啊。

奧斯卡盛會當晚一念閃過,張愛玲最愛漂亮衣裳的,我很想帶著她去走一趟星光大道或者奧斯卡party,聽她如何對美國明星花枝招展的盛況品頭論足一番,那一年起,整整三年的時間我只生活在張愛玲的世界裡,甚至在上海安了家。

2004年我做完公共電視製作的電視劇「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傳奇」後,以為自己可以將張愛玲的種種都打包了,短期內不會再碰這批資料了,不料,就在李安籌拍《斷背山》前後,他卻告訴我下一部作品就是要改編張愛玲的「色,戒」,當時我直覺是:「完了!」因為「色,戒」之精練,之難,是讀來最神秘、最參不透的一篇小說,坦白說,我從來沒有衝動(應該說是沒有膽量)想要改編它,一聽說他要做「色,戒」,當下我就傻愣在那裡,心裡就想問他:「你何不去找別人?」偏偏李安卻是一個決定要做什麼就一定要做到的人,雖然態度低調,卻是眼前就算有三座大山橫亙在前,他也一定會跨越征服過去的人,除了拔刀相助,我似乎沒有其他選擇。

問:從1980年代開始,台灣和香港有多位導演都試圖改編張愛玲的小說,成績都不盡理想,她的文字魔障總讓導演在雕琢意像的同時,都跳脫不了張愛玲的文字魔障,不得不用字幕卡夾雜幾句書中精彩文句,改編《色,戒》之前,你不擔心嗎?
答:張愛玲的文字是華麗的,太多導演都急著捕捉或者複製潛藏在文字之間的意像,千言萬語都想要轉化成影像,所以我常說改編張愛玲的小說,就像面對著一次文字獄的挑戰:你一旦落進她的文字中,就如同坐進了監牢之中,再難翻轉脫身了。過去五十年來,喜愛張愛玲作品的文藝青年,少有人不活在張愛玲巨大的文字魅影之中的。

張愛玲每完成一個作品就像建立了一個廢墟,你只能去憑弔,不可能再造以取而代之的,她一造好文字堡壘,人就走了,但是殘影如廢墟卻一直在讀者眼前徘徊不去,任誰都不可能複製,李安與其他導演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從來不是張迷,從來沒有想過要複製張愛玲的文字影像,沒有膜拜之心,才能悠遊自在,才有可能重新創造小說在文字之外的另一種生命

我則是因為編寫「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傳奇」的電視劇,參考閱讀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其中有關他第二任丈夫賴雅(Fedinand Reyter)的日記,更是非常珍貴的第一手素材,賴雅受過紮實的記者訓練,即使日記寫作也像一則則的新聞報導,儘管都是芝麻蒜皮的生活瑣事,對我而言卻像是提供了非常詳細的秘密攝影機,讓我得能窺見張愛玲下半生的有如「在荊棘中穿梭」的真實人生,更加體會她的冷調與深情的人生情貌。

再加上「人間四月天」和「她從海上來」的導演丁亞民,當年曾和朱天文姐妹一起認識了胡蘭成,在工作中他們也提供了汪政府時期胡蘭成撰寫的政論等等與當年第一手接觸的見聞實錄,使我對張愛玲的一生及作品都有了更深入寬廣的認識當李安決定要拍「色,戒」 ,我只心中冥冥有感,莫非三年的努力有其必然的意義和目的?

做為一位小說家,早慧的張愛玲,最精彩的作品大約就在她25歲前即已完全展示出來了,轉赴香港美國以後,寫作難免有為了謀生而寫的壓抑。「色,戒」卻是她到了50歲才發表的作品,精工細琢磨寫十年,文壇行家都明白,那是她的作品中最精煉的寶石,堪稱是極品中的極品,層次之深,耐人尋味。故事是不是採集了鄭蘋如暗殺丁默邨事件?是不是試圖暗示解說她和胡蘭成之間的情仇恩怨?其實都不是重點,她在創作小說時所用的技巧,以及最後完成的作品登峰造極,才是對張愛玲投以讚嘆的關鍵所在。

147060f2c9a39f.jpg問:長篇小說因為事件多,人物雜,改編成電影,通常就得刪砍挪移;短篇小說則是文意精煉,字字珠璣,要擴大成為劇情長片,在不失原味的情況下加油添醋,就是許多改編工程必要的手段,你如何著手的呢?
答:我的第一稿,其實就像拆鬧鐘一樣,把「色,戒」的小說整個切碎拆散,索性徹底地把它解體了。

為什麼?一切只因為我一直認為「色,戒」是一篇無法改編的小說,文字之間有太多的空白,三言兩語就講完了一場戰爭,但是你只要細看張愛玲的文字,其實她的一生都縮影在「色,戒」的小說之中。整個人的老辣和銳利都淹沒在字裡行間之中,她又是文字的精算師,有人說「色,戒」是張愛玲自己的故事,她卻有本事把自己細細隱藏在文字之中,又時而又呼之欲出,面對她大段精練的文字描寫往往在電影改編上全無用武之地,而戲劇關鍵處常常如同兩張蓋住的王牌沒頭沒腦的一筆就掠過,張愛玲是曹雪芹的知音,這恐怕是我們後人讀她時不能忘記的重要線索。面對這麼廣大的文字魔障,把小說全拆了,就是我自以為脫困的唯一方式。

原著用一場牌局做主軸,兩位主角就在牌局前後,思想一再閃回,故事就說完了。看起來,結構並不複雜,但是文字底層下卻潛藏遮蓋了太多的東西,於是我根本不管原著的故事架構為何,先拆了再說,拆了才知道裡面有多少零件?多少空隙?用什麼方式結構組合起來的?我把原著的一字一句全都像零件一樣給拆下來,給一個編號,給一個位置,了解張愛玲把這副零件這樣擺,到底在想什麼?

147060efa8ba41.jpg問:在拆缷和還原拼組的過程中,你遇到的第一個瓶頸是什麼?
答:梁閏生。

讀「色,戒」時,我最震撼,或說最過不去的就是梁閏生事件,我看到張愛玲筆下的冷酷,王佳芝要色誘易先生,就得先開苞,同學之間只有梁閏生有性經驗,卻是嫖妓來的,要犧牲,就得便宜了他,同學們是商量過的,而鄺裕民絕無可能挺身而出,所以輪到粱潤生,還要讓王佳芝帶著怕染髒病的憂慮,只能怪自己傻。張愛玲三言兩語就交代了王佳芝的心情起伏,我卻是看了如同芥末衝鼻頭皮發脹,始終過不了這一關,因為我寫不出如此天真的壞,我常常要問李安:「梁閏生到底長什麼樣子?她怎麼可以?他們怎麼可以?」

小說中,王佳芝後來怎麼鬧僵、懊悔的,同學間如何避嫌疑,甚至一度可能喜歡鄺裕民的她,結果還是恨了他,這些散落各地的文字,看似不經意,卻都有脈絡可循的,切碎之後,也才能任由串連的線頭來重組。

問:所以原著中只有一句:「也不止這一夜。」到了你們手上就成了王佳芝、梁閏生二試雲雨情的素材藍本了?
答:是的。雖然只是一個短場幾句話,此處的艱難對我而言是整個故事的痛點,也許要從最純真的友情開始摧殘起而後此去一路.....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07月20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白宮末日:就怕貨比貨

    不約而同,或許叫巧合,不期而遇,或許是意外,電影作品若有雷同,或許亦可推說是巧合,卻也無可避免讓人要來貨比貨了。...

  • 環太平洋:轟隆乒乓響

    我用轟隆乒乓響來形容《環太平洋》的觀影感,畢竟這是追求聲光之娛的作品,其他點到為止的訊息,嗯,參考就好,不必深究了。...

  • 天台:中了張藝謀的毒

    看到本文標題,張藝謀一定覺得冤枉,他既非《天台》的顧問,更非監製,電影賺錢,他分不到紅,電影沒拍好,為什麼賬要算他頭上?...

  • 平凡人生:偶然與刻意

    他們可以是夫妻,可以是姐弟;可以是父子,卻可也可以是舅甥,《平凡人生(People Like Us)》對於人際關係的排列錯置,在高潮時刻,溢發出動人的能量。...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