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家玩Wii可以玩得多熱血?多興奮?Guillermo del Toro執導的《環太平洋(Pacific Rim)》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觀察點,不管雙人同玩的遊戲名稱叫做「神經元浮動連結」或者其他,只要在駕駛艙對著大視窗(亦即大電視?),同心同步操作,甚至相互掩護,就可以打敗怪獸強敵,何等快爽。
當然,《環太平洋》的遊戲配備等級是極高的,不再只是任天堂式的卡通寶寶模樣,看到主角盔甲上身的肌強體健造型,儼然已有了戰士上身的威風感,再加上Guillermo del Toro熟悉日式怪獸與動畫電影,不但有體態與戰力直追「噶幾拉」的各式怪獸(展翼高飛時,更似「摩斯拉」的再生,平頭怪臉的造型更是日本影集Ultraman常見的怪獸模樣),更直接套用《新世紀福音戰士》那種「人/機器」合一的操作模式,機甲獵人的鋼臂鐵拳已成為玩家的化身,用以痛擊體格壯碩的三四五代怪獸,卻又變成了摔角搏擊的自由決戰,主角可以「參與」,觀眾亦可以「感受」,這就是《環太平洋》比起《變形金剛》或者《鋼鐵擂台》更讓人覺得熱血的原因所在了(《變形金剛》中的人太渺小,只能看著機器人狂打;《鋼鐵擂台》固然有有拳拳到肉的快感,但是尺碼太小,遠不如放大數十倍的《環太平洋》。
年輕人或許很享受這種實戰肉搏的感官刺激,不過,《環太平洋》在熱鬧之餘,暗中滲透的幾個獨特訊息,亦有值得深思之處:
首先,防堵無效,寧可進攻戰敗,不能只採守勢:地球人打不過怪獸,於是拚命建築鋼鐵長城,偏偏怪獸也會進化,所有的防禦工事,不管多壯觀,都註定徒勞無功,所有的鎖國策略,都等同投降,雪梨破牆記,堪稱其中代表。
進攻才是最佳防守,所有的軍火商一定熱切歡迎本片散發的軍國精神。
其次,Idris Elba 飾演的Stacker元帥曾經是第一代的機甲獵人戰士,但是當初匆忙上陣,花了十四個月趕工,知道運用核能作戰,卻來不及加強核子防護措施,以致於身受輻射之害,不定時吃藥,就會流鼻血。
大元帥也是核能受害者,這款核傷訊息,應該也算「後福島」的啟示錄吧。
第三,新一代的機甲獵人都採數位通訊,遇到會發射電磁波的進化怪獸,瞬間全掛了,只有挨打的份,唯獨Charlie Hunnam與菊地凜子操控的「吉普賽危機(Gypsy Danger)」採類比通訊,即使老邁,卻英雄有用武之地,足夠來迎戰超強的第五代怪獸。
台灣在去年結束了無線電波的類比訊號年代,正式進入數位紀元,畫質更好,音質更佳,類比還有什麼利用價值呢?《環太平洋》突然來了個擁抱類比的思古情懷,反而像是摩斯密碼在《ID4星際終結者(Independence Day)》的救亡功能了。如果Guillermo del Toro堅持不拍3D版,或許全片向類比致敬的閒閒一筆,就更耐人尋思了。
最後,怪獸目的要擊敗人類,掠奪地球資源,理應是世人公敵,但是敗亡怪獸的遺體與器官卻成了香港黑幫搶食分佔的戰利品,只要叫得出口的怪獸器官,Ron Perlman飾演的Hannibal Chau都有貨,都可以賣給你(更別提Hannibal這個名字與「人魔」的關連了)。
《環太平洋》最壯觀的分食怪獸場景就有如一頭巨鯨被人獵殺後的切割屠宰,編導對華人什麼都吃,什麼都賣的揶揄註記,有沒有種族偏見或岐視呢?還是真有幾分真實呢?
電影沒有交代戰場為何發生在太平洋,但是亞洲風景卻是擅長拍怪物題材的導演Guillermo del Toro(別忘了他的《羊男的迷宮(Pan's Labyrinth)》與《地獄怪客(Hellboy)》向日本的怪獸電影致敬的一種方式,至於Charlie Hunnam與菊地凜子的不打不相識(那也是中國棍術的再發揚),不也有了《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的碇真嗣與明日香的翻版變奏?
我用轟隆乒乓響來形容《環太平洋》的觀影感,畢竟這是追求聲光之娛的作品,其他點到為止的訊息,嗯,參考就好,不必深究了。
Idris Elba還演過《雷神索爾》裡的守門人海姆達爾(Heimdall)
那種沉著冷酷的味道讓人印象深刻
不必深究的理由,恐怕是看不出有哪些動漫特攝元素帶來的趣味,再講下去恐怕就要穿幫了吧(會說飛起來像魔斯拉的,想必是沒看過拉頓吧?超人力霸王的頭型現在已經演變成什麼樣,想必也都沒注意吧?碇真嗣與明日香的關係,又只是不打不相識嗎?)
無力深究就不要勉強,何必說什麼不必深究
本文的內容主旨應是強調環太平洋所帶來的視覺特效,作者在開頭及結尾都提及環太平洋是部追求聲光之娛的作品,並非刻意要賣弄自己對於動漫特攝的了解。
另外,不一定得是對動漫特攝元素有十分了解的人才可以發表對環太平洋的看法吧?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興趣及專精的部分也不同,當然對於電影的看法也不盡相同,在觀賞電影時,自然只會把自己的既有經驗投射在電影上,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是嗎?
而且作者在文章提及點到為止的訊息並非只有動漫特攝,軍國精神、核傷訊息、還有器官的黑市買賣,不必深究的訊息並不只有您提及的元素,作者只是提供了自己的看法分享給大家,若有不盡深入之處大家可以提出討論與補充,並不理解您為何得加上最後那句充斥著挑釁意味的句子?
點到為止的訊息指的是我從電影中解讀到的核輻射等訊息,至於動漫特攝元素的趣味,我倒是願意聽聽專家的有力見解。
這樣的發言令人想起「衝鋒發現號」那個年輕氣盛的駕駛員
自以為是價值觀的擴散,對於整個社會顯然是一種不幸
若作者本意是各方面都無需深究,那除了動漫特攝之外的話我都同意。
只是動漫特攝不深究,實在太可惜了。
若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那為何喝了沒有感覺的非得發言,
而感覺良多的人卻連質疑都不行呢?
我把留言拉長一些好了,
能夠像環太平洋那隻OTACHI那樣展翅的,
要是非得用其他日本電影怪獸來比喻,
有東寶的拉頓,有大映的加歐斯,
除非真的想不到,否則實在輪不到說是魔斯拉。
怪獸的造型更是本片值得一提的部分,
為何會說這部片有著傳統日本特攝的味道?
怪獸們在細部寫實,但整體卻透露出一種接近皮套的質感,
怪獸質感的設計有千百種可能,
但導演在幕後提過「怪獸的設計最基本的一個要求,就是要想像有一個人在裡面。」
藉著這樣的概念,環太平洋的怪獸抓到了日本的味道,又平衡了好萊塢的寫實。
至於這像鹹蛋超人(即便現在已多半稱為超人力霸王)無數怪獸中的哪一種,
這可能還得請原作者補充。但因為怪獸實在太多種,
所以說像其中一種也沒錯,這點我道歉。
這次也很慶幸電影使用緩慢沉重的方式來呈現最精彩的對決,
而不是麥可貝那種高速。
最初的日本怪獸電影也有過這樣的優點,
整個以緩慢的氣氛(包括低迷到極點的配樂,
這點在第5級怪獸從火炎中登場時令人興奮地重現了)
來強調重量、壓迫感,但在後來娛樂化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輕薄,
一直到1990年代日本才重新拾回這樣的特色,
而1998年的"酷斯拉"為何被批失去原味?因素之一就是失去了這樣的沉重。
環太平洋不僅是拳拳到肉,從駕駛員的指令到獵人的動作,以及獵人每個關節之間的遲緩,
就是那個比怪獸更慢一步的延緩,讓重量和味道都出來了。
多半好萊塢電影中都沒有,其他的傢伙只是越修越快而已。
至於關於其他涉及動漫,尤其是巨大機器人動畫的部分,
因為專業的愛好者頗多,
我就不自己另闢淺見了,
引用bbs上一位網友的回文,
裡面就提到了許多EVA以外更像這部片的機器人,以及EVA本身受到的影響:
http://www.ptt.cc/bbs/movie/M.1373996287.A.916.html
以上自以為是價值觀,還請多指教
本文提到的觀點甚多,但您卻選擇忽略其他觀點,然後下了一個別人看的電影沒有感覺的結論。
您提出的質疑也只是斷章取義後的元素,沒有人提及本文的論述主題是在動漫特攝,連作者自己都回應說關於動漫特攝的趣味,願聞其他專家的見解。
難道非得長篇大論的論述動漫特攝才能夠達到撰寫環太平洋影評的水準?抑或是您心目中的水準?
big O:
01.多謝分享。
02.有關皮套的分析,確實是怪獸迷格外感興趣的。
03.你說「比怪獸更慢一步的延緩,讓重量和味道都出來了」,或許吧,打wii的人有時亦能感受到勁力的變化,但是很抱歉,我未能接受到諸如重量和味道的訊息,自然就不會去提了。
04.怪獸名詞確實隨著年代在演化,怪獸迷能夠列舉的「實例」與名稱,確實遠超過我。生也有涯,知也無涯,有人提點,我都是感謝的。
05.就事論事,不動氣。就有討論空間,相信你是同意的。這裡的討論模式,我期待亦是如此。
提供一下相關訊息:
導演並非有意拍攝3D 而是華納強迫轉的
他畢竟還不向諾蘭有可以對抗公司的地位 也因此他修改了電影的一些分鏡來配合3D
另外Godzilla目前的正式譯名是哥吉拉喔
另外鹹蛋超人也是一個較為玩笑的稱呼(來源應是周星馳電影),對於影迷其實相當刺耳,建議改用"超人力霸王"來稱呼。
多謝指正,我想就回復最初的Ultraman,卅年前初識他的時候,自己都只會哼哼主題曲,隨口以日本超人名之,後來買了不少玩偶與書,卻也純粹只是玩票,時代在進化,骨董名詞也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感謝作者海涵。日後語氣會多改進,向你致歉。
既然提到動漫元素,正好有美漫達人就原著做了深入的分析
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2084211
文中也提到,台灣人有個缺點是小鼻子小眼睛,喜歡爭論而缺乏廣闊胸襟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台灣日漸沉淪吧
也希望往後不要再發生同樣的事
PS:文中的「魔神Z」即無敵鐵金剛的對岸翻譯,至於為何作者這樣寫就不知道了
魔神Z亦是作品原名マジンガーZ的漢字翻譯喔~不用急著扣上對岸的帽子啦
之前查過這應該是對岸的譯名無誤,當然如果我記錯也歡迎指正
實際上對岸也確實流行逐字逐句直譯法
隨著中國熱越來越夯,直譯法也在台灣流行起來
所以常聽很多人說「字面直譯本來就這樣」
但國內翻譯風氣原本就不是拘泥於直譯
自然每種方式都各有優缺點,但如果只因為直譯法很流行就覺得應該把它當作絕對標準
這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Idris Elba 也演過影集 The Wire 的黑幫老大,不知道老師有沒有看過呢?
我倒是蠻想知道為什麼戰場會選在香港
背後是有什麼故事嗎
選擇香港作為主要陣地的意義,
當然在於片中對白所說,
其曾經是貿易港口的輸送物資優勢,
其可匯集國際美食作糧的多元化;
亦或在於東京鐵塔已經於特攝片集中被破壞過太多次,沒有了新鮮感。
不過最重要一點,是鄰近的亞洲城市中,
就只有香港有較具標誌性的地標,及較具繽紛色彩的燈牌,
於是看著背景那中銀的標誌建築物,五光十色的燈光,
再輔以香港長年有風雨有雷電卻不成暴的天氣特色,
為前方的決鬥,提供了璀璨百變的東方舞台。
這是我的blog寫下的對選址香港之看法,不知你是否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