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頌:在舞台上作愛

g75

藝術作品都是藝術家的心血結晶,兩位藝術家通力合作的作品,不就像是天人合一的性愛巔峰嗎?

閱讀全文...

提到貝多芬,你一定會想起他的九大交響曲,有人偏愛田園交響曲,有人鍾愛命運交響曲,有人則是最愛「第九合唱交響曲」,波蘭女導演安格妮茲卡.賀蘭德(Agnieszka Holland)所拍的《快樂頌》,顧名思義就是以第九交響曲作重點。

多數的音樂家傳記電影除了介紹音樂家的傳奇人生與特殊癖好外,一些知名音樂的創作或演出過程,也是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快樂頌》的電影則是向世人展示了如何從音樂史實上找到可以切入的戲劇焦點,賦予傳奇樂章更多神秘或多元的解讀可能。

貝多芬在「第九交響曲」的標題上寫著這是一首「以席勒的『快樂頌』為終曲合唱的交響曲」,他採用了大膽純音樂的處理,節奏、曲調、和聲的變化,更在終曲時 由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及混聲大合唱與樂團合演獨唱及合唱曲,唱出採集自德國詩人席勒的「快樂頌 (An die Freude)」g76詩句,以歌頌一種與神走在一起的,帶著榮耀光芒的屬靈喜悅。然而,音樂的偉大並不是《快樂頌》的戲劇焦點,失聰的貝多芬如何指揮「第九交 響曲」的首演,才是電影的焦點所在。

先來看史實,多數人都知道「第九交響曲」是於1824年5月7日在奧地利維也納的克倫特乃爾托劇場(Kärntnertortheater)舉行,由於這次的演出是貝多芬十二年來的第一次作品發表,所以劇場內賓客滿座,大家都期待他的最新作品。

當代日本著名音樂家服部龍太郎在他所寫的「100位偉大的作曲家」一書中,曾經以簡短的文句寫著:「首演當天,貝多芬在舞臺上監督演奏的進行,當全曲演奏 完畢,全場聽眾高聲歡呼報以熱烈的掌聲,他卻渾然不知,仍低著頭看譜,打著拍子,一位女歌手拉他的衣袖,他才轉身看到這種感人的場面,就含淚鞠躬,向聽眾們答禮。」g77

其實,音樂史對於當天的演出情況的詮釋是各有重點的,有人強調貝多芬是親自指揮樂團,但是無法解釋耳聾的他如何指揮;有人則強調他只是站在舞台上「監督」 演出,事實上當晚的實際指揮者是劇場的音樂總監溫勞夫(Michael Umlauf),因為兩年前,溫勞夫曾經看著耳聾的貝多芬試圖上台指揮他的歌劇「費德里奧(Fidelio)」著裝彩排的演出,結果是一塌糊塗,災難收 場,所以第九號交響曲的演出時,他就讓貝多芬坐在舞台一旁翻著樂譜打拍子,但是樂師和合唱團員都不必理他。

但是當晚參加演出的小提琴家Josef Bohm卻在回憶錄上這樣寫著:「貝多芬是親自上場指揮,動作非常熱情投入,有時高昂,有時低潛,他的指揮動作好像是想要親自演奏所有的樂器,或者親自唱出所有的合唱曲,樂師們就根據他的動作節拍來演出。」

所以,第九號交響曲是由貝多芬或溫勞夫指揮就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說法。

g78 接下來的音樂史如此寫著:「當第九號交響曲拉出最末一個和絃時,現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與喝采,全聾的貝多芬卻絲毫感覺不到現場的熱情,這時候,擔任獨唱 的女低音卡洛淋.安格爾(Caroline Unger)於是上前拍了貝多芬的肩膀,引導他轉身面對劇場的熱情反應。」現場聽眾清楚貝多芬聽不見掌聲,於是有許多人就揮舞起手帕像大師致意,同時還前 後五次起立鼓掌,這種禮遇,是十九世紀音樂會的最高禮遇了。

音樂史上的傳奇到了電影,為了創造戲劇高潮,因而就有了逾越史實的勁爆「突破」了。

電影《快樂頌》虛構了一位女性樂譜抄譜員安娜(由德國女星黛安.克魯格飾演),她精通樂理,不但崇拜貝多芬,更了解貝多芬,還能在抄譜過程中修改貝多芬的 筆誤,全世界除了貝多芬之外,就屬她最了解第九號交響曲的起承轉合。就在演出前一刻,貝多芬情緒有些失控,希望有人能利用劇場地板的讀稿區打手勢,讓耳朵 聽不見的他亦能順利指揮,除了安娜,似乎沒有其他更合適的人選了。

於是安娜臨時披掛上陣,貝多芬指揮樂團和合唱團,她把樂譜擺在地板上,氣定神閒地指揮起貝多芬,有了安娜的眼神、表情和手勢,貝多芬頓時像是吃了顆定心 丸,瀟灑自在地指揮著自己傲世傑作,安格妮茲卡.賀蘭德的鏡頭先帶到有些疑慮的貝多芬,再轉向可以倒背樂譜的安娜,隨著貝多芬越來越放心,也越來越依靠安 娜時,第九號交響曲儼然已經成為這一男一女的共同心血體力結晶,這時候,導演將鏡頭架放在貝多芬的左後腦,他的手勢舞動,右前方則有安娜模糊的身影也在那 兒舞動著,觀眾的眼睛看到的是男女合一的天衣無縫,耳朵聽到的則是g79在這美麗大地上/普世眾生共歡樂;/一切人們不論善惡/都蒙自然賜恩澤。/它給我們愛情美酒/同生共死好朋友;/它讓眾生共享歡樂/天使也高聲同唱歌」的絕美合唱樂章,那不但是音樂的高潮,也是一對音樂家共同奔赴的高潮,那是多高妙的天人合璧的絕頂高峰吧!

而且,樂音方落,掌聲響起,上前帶領貝多芬轉向聽眾的不再是女低音卡洛淋.安格爾,而是共同指揮的安娜了。

多數人不會考據「第九號交響曲」的實際演出場景,多數人看到《快樂頌》的詮釋版本時,心知那是稗官野史般的解釋,頂多會心一笑,不會太信以為真的,但是這 樣的改編手法,卻讓這場音樂會有了更豐富的解讀空間,也有了更吸引看下去的戲劇效應,因為看到狂燥的貝多芬在安娜的指引下,快步登上藝術巔峰的天人合一場 景時,還真像是男女做愛時的靈肉合一的絕美境界了。

事實上,那天舞台上真的有兩位指揮,也真的有一位女生帶領貝多芬面向聽眾,在大家公認的「事實」中添加一點變奏,看似「天馬行空」,卻也「有所本」,有點出入,卻也不離譜,卻可以讓電影變得更有趣味,這正是電影劇本創作上很重要的一個化學變素了。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美味關係:美食不滿足

    好萊塢電影《Julie & Julia》,有人譯成《美味關係》,有人譯成《茱莉對茱莉亞-隔代廚神》,那一種譯名更貼切?  ...

  • 世界音樂獎:實至名歸

    規模最大的世界電影音樂大獎星期天頒獎,法國作曲家亞歷山大.戴斯培奪得最高榮譽。...

  • 美味關係:癡傻過一生

    癡傻熱情,才是改變人生風景的最大動能,《美味關係》透過兩位女廚師的際遇完成此一論述。...

  • 10月17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玩具總動員:片單感懷

    你最喜歡的卡通片是那一部?這一份片單,你同意嗎?還是你有什麼不同意見?...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