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百年:鬼怪奇譚

j87

火星人到底長成什麼樣子?每一部科幻電影的怪獸或外星人的長相都格外吸引人,為什麼?

你應該不會忘記史匹柏電影《外星人》的長相,更難忘《第三類接觸》中成群外星人的可親模樣;所以,你看到《世界大戰》時的火星人,難免就會大失所望……可是,那款模樣,就是符合劇情需要的怪物傳統。

我們對怪物,或者說異種生物,一直是懷抱著既愛又怕的暖昧情意結,電影從1895年問世至今一百一十年,全球電影產量早已突破億萬部,影迷該看的經典電影更是不計其數,妖魔鬼怪電影更是佔了相當比例,如果能有一部電影能去蕪存精,在明確的主題類型畫分下,縱橫古今,旁徵博引來導覽,真的就是影迷福音。

上揚唱片公司為了慶祝成立三十周年,即將發行一套《Creature’s feature》電影三部曲,內容分為Beast 、Machine、Death三大單元,內容就集歐美類型電影的精華,不但畫面精彩,令人目不暇給,更因為影片資料豐富(這意謂著版權費用驚人),再加上、論述精闢扼要(這意謂著編導本身就是超級影癡),利用毫無停歇的經典畫面,直接剖析電影工作者是如何將人類的深層恐懼,轉化成炫麗多姿的畫面,再用離奇劇情昇華成為觀眾情緒的出口,這樣一套既花梢又有內涵的作品,堪稱是影迷夢寐以求的電影聖經。

我先看過了這套電影,就分三大類型,做重點介紹:

Beast :

人類是萬物之靈,但是人類不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人類是經過幾千萬的生存演化競爭才能在地球享受主宰權,但在人類的基因底下,人類對異動動物一直不能抹除曾經競爭對峙的基因恐慌。

淵遠流長的怪物文明基本上可以區分為生活取材、變形幻想和科學實驗三大類。

生活裡的怪物有的潛藏在深山湖底的大蟒蛇,有的是肢體殘障的《象人》,突然就瘋狂攻擊人類的《鳥》、在外星球稱霸的《異形》,甚至是《世界大戰》中幾乎就要滅絕人類的外星人……都是不講道理和邏輯,說來就來的無情人生,反倒是全球動物集體罷工的狂想曲更能體現人們對寵物也有不能完全理解和掌空的恐懼。

變形幻想則要訴諸文明的起源。華人不信西洋狼人,但是五千年文明中卻僅有屈指可數的白蛇和孫悟空等人獸傳奇;洋人的怪物想像力卻遠比華人發達,森林王子泰山和、來自核能輻射激發的大蜘蛛、螞蟻雄兵、或是基因重建的侏儸紀恐龍,遠距傳輸科技製造的《變蠅人》…………所有的負面災難其實就在傳遞著文明必需剎車,不能無限擴張的警訊。

至於科學實驗追求新文明必然就會帶來失控災難,更是眾所週知的創作公式了,日本獨家的噶幾拉就是核能輻射塵的毒害報告,《浩劫餘生》和《決戰猩球》講的都是科學寓言的人猿易位;漫畫改編的《蜘蛛人》、《綠巨人浩克》更都是科學實驗潰敗的結果;至於《星戰毀滅者》嘲諷生物科學裡的狗頭人身,更是只有提姆.羅賓斯這種鬼才想得到的奇思幻想了,偏偏很多人都相信就有科學家會幹這種事,電影是瘋狂的,人性不也是嗎?

Machine

基督教文明強調上帝以祂的形象造人,人的文明進化後也開始懂得用自己的形象來創造類人的木頭人或機器人,人有靈魂,木頭人或機器人呢?從德國經典《大都會》、科幻經典《科學怪人》、迪士尼卡通《木偶奇遇記》到史匹柏的《A.I.人工智慧》其實講的都是同一件事,肉身不難,科技不難,靈魂和愛才是關鍵。人們用自己的形象打造神話(這就是為什麼《綠野仙蹤》裡的錫人、獅子和稻草人會那麼討喜迷人),人類將偏好將人性特色融注在戲劇角色中(這就是為什麼盧卡斯所打造的R2D2 和C3PO機器人堪稱是影史上最討喜的機器人搭檔),科學是理性的,唯獨有感性的機器人相激盪,電影才感人。

機器是人類文明的象徵,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但是機器文明昂揚後,人類那種既驕傲又畏懼的矛盾天性也始終揮之不去。一方面擔心人會成為機器的奴隸(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堪稱這類思惟經典),一方面則擔心電腦運算強過人腦,終於會取代人類(從70年代庫布利克的《2001太空漫遊》、80年代的《魔鬼終結者》、一路到21世紀的《駭客任務》和《機械公敵》講的都是同一件事),本片的深刻論証,確實有助於觀眾進一步思考人類文明的基本情意結。

電影也忠實反應著科技人生中的人性省思,從遺傳、複製、虛擬實境到網路世界的新科技架構裡,扮演造物主角色的世人如癡如狂地追求著掌握世界的鑰匙,卻又驚覺防範著機器物件終必要背叛和超越的宿命。好看的電影永遠讓你清楚看到人性真相。機器人其實就是人的反射而已,人的缺點,它都有,人的恐懼,它也一點都沒少。

Death

愛情和死亡是電影史上最愛表現的兩大主題。愛情很少奇觀,死亡雖是擾嚷人生的安息終點,死神一直換穿著不同的外衣來和觀眾打招呼,從悲壯、淒厲、驚恐、荒誕到安詳,死神提供了源源不絕的能量豐富了電影創造的奇觀。

死亡主題電影基本上可以區分為「人/鬼」、「屍/怪」和「殺/掠」三大類。

「人/鬼」類的電影主要強調陰陽兩世的相互來去與糾纏,人和鬼的互動就在仇恨、悲怨、情愛和驅奪四大欄目下交錯碰撞,從集愛恨喜趣於一身的《第六感生死戀》,突破死人敘事邏輯的《日落大道》到陰森怪異莫可名狀的《靈異第六感》都是歐美人鬼情電影的代表作品。

「屍/怪」電影就複雜多了,從殭屍、吸血鬼到木乃伊,每一種類型都有它特殊的文法和文化,從血漿到尖吼,從化妝、模型到特效,這類電影提供了觀眾情緒的宣洩出口以及瞠目結舌的影像奇觀,所以才能讓觀眾趨之若騖,歷久不衰。

「屍/怪」電影源自人生世界的幽微恐懼,「殺/掠」電影則是人類暴力天性的正常出口,本片號稱電影是一秒二十四格的殺人機器,堪稱是最貼切不過的形容了,在滴滴答答的齒輪轉動中,觀眾看到文明毀滅,肉身塗炭,卻依然有無可名狀的快感能夠孳生,只有少數的人在走出電影院之後才會驚覺人類的濫殺結果其實遠比噬血的吸血鬼或漫無意識的殭屍還要可怕千萬倍。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羅賓威廉斯:昨夜星辰

        Robin Williams, 1951-2014...

  • 等一個人咖啡:眼見實

    《等一個人咖啡》有不少精工雕琢的趣味橋段,既能逗觀眾開心,還能誤導觀眾,符合商業電影的基本結構,若能再精準與精緻些,咖啡就更香了。...

  • 08月09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愛的餘燼:生離死別痛

    紋身是她的工作,紋身是她的符號,紋身藏有她的愛情印記!愛極,不惜針刺紋身,恨極,不惜盡皆抹去,《愛的餘燼》用紋身說了無數生死纏綿的故事,一如電影對於生死議題的探索,都讓人有刻骨銘心之痛。...

  • 愛的餘燼:昨日夢已遠

    《Once》是動人的歌唱愛情電影,《藍色情人節(Blue Valentine)》也用情歌訴說著終必惘然的愛情,《愛的餘燼(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會讓你想起這些往事,可是你依舊迷戀著飄揚在歌聲中的愛情章節,誰教我們就是參不透,鏡花水月總成空的癡人啊!  ...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