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瑪的抉擇:翻牆藝術

omar008.jpg

光是這個翻牆的意像,就已經完成了《奧瑪的抉擇(Omar)》最深沉的時代批判。

能用鮮明的意像來定義一部電影,肯定讓人印象深刻,巴勒斯坦導演Hany Abu-Assad執導的《奧瑪的抉擇(Omar)》就用一面高牆訴說了許多故事。

 

從權力的觀點來解讀牆,可以粗分為兩種概念,首先是築牆:

 

01.自家的牆:目的有二,一在遮風擋雨,二,在畫分領域,目的都在保衛財產。

 

02.統治的牆:同樣是要鞏固勢力與保護利益,執行方式卻多元,包括防禦、隔離或監禁。

 

築牆構成障礙,也構成了制約,更形塑成一種符號,因此就會衍生「翻牆」動能,目的同樣有二:

 

omar014.jpg01.  追求自由:自發地追尋意志、政治、經濟、愛情或者行動的自由

 

02.  挑戰威權:受迫後抗議體制、制約束縛。

 

《奧瑪的抉擇》中的那面高牆是以色列人聳立起來的,目的就在防堵來自己勒斯坦人的攻擊,它不像秦始皇的萬里長城是要抵外敵,它是以巴衝突(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下隔離內敵的產物,不但切割了以巴民族居所,連巴勒斯坦人的往來互動也更增麻煩。但是有政策,就有對策,電影一開場就讓我們看見了壯碩的Omar(由Adam Bakri飾演)三兩下就捉著圍牆上的垂繩攀上牆頂,翻身來到牆外世界,一切只因為牆外有他的朋友,以及他的愛人。

 

有路不能行,非得爬牆不可,不只是不便或辛苦,更有著政治岐視迫害下的怨氣,《奧瑪的抉擇》中的Omar說了一句經典名句:「多一天佔領,多一天受苦。」他因此與兒時玩伴Tarek(由Iyad Hoorani飾演)與Amjad(由Samer Bisharat飾演)組織了暗殺隊,想要狙殺以色列軍人,因此成為以色列軍機單位獵殺目標,更在情報頭子的離間計下,Omar先被設計成叛徒,不做線民,出不了獄,進而要在兄弟間找出叛徒,最後甚至連最親近的愛人Nadia(由Leem Lubany飾演)都對他起了疑心,Omar就在連環錯底下,先是迷航,卻在犧牲了青春與友情後,才告頓悟。

omar001.jpg 

《奧瑪的抉擇》中的牆與繩有多重意義:

01.  它是真實存在的事實。看到牆,就彷佛看見了先人血淚。

02.  有牆亦有繩,守衛亦除之難盡,說明了人民的反動能量。

03.  Omar輕快上牆,意味他體能豐沛,政治高牆困不住他的身心。

04.  Omar翻牆時,會有軍人開槍,會有警報響起,他有冒險決心,亦有脫險身手。

05.  軍人每一回對Omar的干預盤查與騷擾,都更強化他的反抗決心。

06.  多年後,Omar掙扎半天還爬上牆,是他老了?還是心倦了?

07.  雖然Omar一時上不了牆,走過的老年路人卻伸手幫他,勸他別洩氣,再試一次。

 omar003.jpg0105那是Omar鬥志昂揚的年代,只要翻過牆去,就能見到心愛的Nadia,還能與同胞一起為理想奮鬥,這麼沸騰的熱血,讓他不知天高地厚往前衝,完全不怕反噬的浪潮。唯其如此浪漫,後續的蒼涼才更加慘白。

 

0607則是人生有了對比,就有了唏噓。體力已經做不到的事,意志已經消磨的人,最後卻還要再拚一次,徘徊在牆與繩子間,不住掙扎扭曲的肉體,不是因為難捨故舊,不是不甘沉埋,何以要再上高牆?正因為有這種難捨與不甘,Omar的最後抉擇才不凡,才有意義,也才會有如最後的槍聲一樣,迴盪在觀眾的胸膛腦海中。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奧瑪的抉擇:魔鬼藝術

    惡魔如果穿上撒旦的外衣,你一定寒毛直豎,全力迎戰;一旦他換上朋友的外衣,你的抗體有多強呢?...

  • 奧瑪的抉擇:翻牆藝術

    光是這個翻牆的意像,就已經完成了《奧瑪的抉擇(Omar)》最深沉的時代批判。...

  • 05月17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全面進化:但願人長久

    能夠讓人思考的電影,都有值得喝采之處,《全面進化》的思考指數,補足了電影特效與表演的不足。...

  • 線人:敢有歌吟摧心肝

    2010年我錯過了《線人》,2014年的五月天,我則在電視上撞見《線人》,意外的不是林超賢調度的火拚功力,而是他用音樂抒情的細膩與多情。...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