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貴與王寶釧:出土

IMG_3018.JPG

195614,台灣第一部35釐米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在台北市的中央和大觀戲院聯映(三天後,美都麗戲院(今日之國賓戲院)加入聯映),一共演了廿四天,票房三十多萬台幣;2014119,《薛平貴與王寶釧》再度在台北市華山光點映演一場,觀眾兩百多人。

 195614我才剛滿月,未能躬逢其盛;201411959歲了,終於補上了影史空白。那一天,許多比我年輕的電影愛好者,也都見證了那頁斑駁的影史。

以前,對《薛平貴與王寶釧》的片名及轟動情況,全數來自呂訴上先生的「台灣電影戲劇史」一書,但因影片逸失,只能在紙上遙想神遊,無法理解究竟是什麼樣的電影,可以吸引及餵養那一代的影迷?趕上《薛平貴與王寶釧》的重映會,我的腦海裡又浮想起小時候跟著母親去大觀戲院看《乞丐與藝旦》的往事了。

 

得見《薛平貴與王寶釧》,第一功臣當然是得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他們的計畫團隊在苗栗中找到了該片拷貝,而且把已經酸化、破裂及燒焦的拷貝重新整理及修復,讓昔日名片得能重現銀幕。那是傻人才會做的傻事,但是沒有這群傻人的即時搶救,台灣影史的失憶症,絕對比今天更嚴重,曾經生產1200部台語電影的黃金盛世,如今剩下不到200部拷貝的花果飄零,只會讓台灣的昨天更形殘缺與空白。shewang006.jpg

 

重看《薛平貴與王寶釧》,至少讓我看見那個世代的電影九個大膽又細緻的嘗試:

 

一,語言

 

呂訴上把《薛平貴與王寶釧》歸類為帶動台語電影風潮的第一部作品,但是今天看到的《薛平貴與王寶釧》卻是客語版本(這或許與拷貝從苗栗現身有關),卻透露著當時出品該片的成功影業社有著「分眾」市場的行銷策略,講台語人多的城市,就看台語版,客語城鄉,就看客語版。我不懂客語,分辨不出客語配音功力,但是我看到的是製片人因地制宜的行銷膽識(這和2014年港片《金雞2》也要配台語版的策略約略近似,雖然,我在電影院聽到的台語版預告片有些「毛骨悚然」,不忍卒聽,但是我佩服片商的嘗試〉。

 

二,服裝

 

《薛平貴與王寶釧》是由當時台灣最著名的歌仔戲團麥竂拱樂社成員演出,黃以猛負責的服裝、頭飾、披帶、盔甲,幾乎都是全新行頭,「新」衣的光鮮硬挺質感,在黑白電影的顯影光澤中依舊非常突出。「新」或許不盡寫實(連乞丐的補釘都像新縫),也顯得多餘而累贅(每位女角頭上都要戴起沈重的鳳冠,沈甸甸到幾乎壓扁了角色),卻也反應出那個年代的人們對於「拍電影」的慎重其事。

 

三,美術

 

我看到《薛平貴與王寶釧》的紫禁城遠眺圖時,忍不住就笑了起來,李安的《臥虎藏龍》為了重現清城的京城模樣,特地用電腦動畫「創造」出一個彷古的紫禁城,《薛》片的創作年代沒有電腦動畫,導演何基明面臨著與李安同樣的困擾:能有一個京城的遠眺畫面,故事就能說得更動人,怎麼辦?沒有電腦的年代,就用手工繪製吧,從下圖中我們就可看到1950年代的台灣電影人如何「土法煉鋼」,亦能衝破困境(雖然畫工粗略了些)的努力。

 shewang005.jpg

其實,《薛》片承繼了不少歌仔戲班的景片概念,不論是朝廷宮殿的樓台亭閣或者王府庭院,布景師黃良雄用透視法畫出的景片,就能在攝影棚內「交代」戲劇背景與規模,或許那是便宜行事的製片手段,卻也同樣顯示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因應有道。

 

四,音樂

 

我完全沒有能力分辨「山歌」、「八音」、「大戲」等客家戲曲曲調方差異,更無法體察客家戲曲與歌仔戲曲究竟有何異同,但是《薛》片卻不時會出現一些我熟悉的樂曲,從黃梅調的旋律,到1930年代本士音樂家所打造的「滿山春色」和「農村曲」等本省歌謠旋律,當然更少不了後來被布袋戲《雲州大儒俠》發揚光大的《出埃及記(Exodus)》主題曲「This Land Is Mine」磅礡非凡的旋律,原來,後現代主義標榜的「拼貼(Collage)」精神,在1950年代的台灣即已經有了忠實的執行者(負責音樂的作曲家是黃錦坤),那個年代的觀眾「聽見」這款前衛的拼貼音樂,應該亦是有著等量的驚歎與滿足吧!

 

五,馬戲

 

在王童執導的《策馬入林》後,台灣電影幾乎已經極少看見馬隊的蹤影了,古裝電影的萎縮,反應著製片現實(取景困難,製作費用大增),騎馬戲的再難一見,看到《薛》片以蘇龍與魏虎策馬進京考武狀元做開場時,我不禁莫名興奮了起來,光是九九峰前的山野景觀,就是台灣城市開發未及的處女地舊觀,隨後的征戰場面,即使馬匹只是虛應故事地列隊交戰,至少亦能有模有樣「超越」舞台劇格局,讓歷史電影多少有著歷史的規模。至於戲班演員俐落上馬的身影,是不是亦說明了那時演員方紮實訓練?shewang008.jpg

 

六,繡球與窰洞

 

王寶釧拋鏽球招親的傳奇,其實是演義小說中最浪漫的描寫,電影要如何呈現拋繡球的場面呢?何基明的安排非常樸拙,卻也相當有趣,他用了一根木竿繫著繡球,就在眾家男子頭頂飄來晃去,或許是因為拷貝殘缺的關係,重映版本未能清楚交代繡球是怎麼落在薛平貴手上,畢竟慧眼識英雄,才是王寶釧傳奇的重要關鍵,中間的突兀與失落,或許是影史上難以圓滿交代的另一個遺憾了。

 

更有趣的是大家都知道王寶釧後來苦守寒窰十八年,那座寒窰該是啥模樣?台灣沒有窰洞,美術黃良雄選擇了一個防空洞來取代窰洞,再看著王寶釧與薛平貴等人彎腰側身才進得了窰洞的模樣,全片就此散發著強烈的爆笑能量。

 

七,表演

 

《薛平貴與王寶釧》的編劇是陳守敬,在打造薛平貴傳奇之前,先打造王府千金被妖魔附身的驅魔戲(後來才知道那妖是馬妖,等著薛平貴驅鬥鎮攝才還原馬身,一路伴隨打拚功名),從邪魔上身的哈哈哈狂笑,到驅魔道長的胡言亂語及墜落水缸,其實都採用了舞台表演的傳統誇張框架,六十年後重看這些畫面,依舊有著逗笑娛樂功能,只是笑點從單純的逗笑,多了些今昔歷史的比趣唏噓了。shewang004.jpg

 

八,選角美學

 

《薛平貴與王寶釧》的男女主角都是女性演員(歌仔戲班的傳統),飾演薛平貴的劉梅英還算清秀,飾演王寶釧的吳碧玉則是標準的大圓臉,與《花漾》中的陳妍希約略相彷,顯然,那個年代的觀眾遠比今日厚道,就算吳碧玉後來不曾大紅特紫(我必湏承認,這種無法查証的說法只反應著我自己的偏見與無知),至少《薛》片的票房佳績(根據呂訴上「台灣電影戲曲史」的描述,光是1956年那一年就有22部台語電影順勢而生)充份說明著觀眾的喜愛(呂訴上還告訴我們:電影上映前,全體團員整裝打扮,乖兩部小車,吹著西洋樂器遊台北市大事宣傳...首映的中央戲院甚至有觀眾擠破玻璃的情事),遙想寶釧當年,或許也只能用「雌姿英發」來形容了。shewang007.jpg

 

九,預告

 

《薛》片一共有三集,今天看到的只是第一集,就在映演的最後突然就跳出了代戰公主的戲份,那是她去攔截想要偷溜回國的薛平貴,此時,畫面上也出面了「使你感動」和「切莫錯失」等宣傳字句。這種預告手法,其實在影壇早已消失多時,但是昔日我們在看「如來神掌」等系列港片時,卻是屢見不鮮的招式,那是與影迷有約的最有效手段,只要忠誠,就不會錯失,只有確有好戲,就會持續捧場,那個美好的年代,那個電影掛帥的娛樂年代,已如滾滾長江東逝水了。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鐵獅玉玲瓏:創作迷航

    語言趣味理應是《鐵獅玉玲瓏》最迷人的魅力,但是既然選擇了獅陣做核心,如何從獅舞中舞出玲瓏結晶,對導演就是最艱難的考驗了。...

  • 傑克萊恩:意外何其少

    《傑克萊恩:詭影任務(Jack Ryan: Shadow Recruit)》實踐了「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的美國中情局CIA理念,但是新意不多,意外亦也不多。...

  • 菲立普霍夫曼:流星

    2014年2月3日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聽說Philip Seymour Hoffman疑似因為吸毒猝死,腦海中快速回想過去看過他的電影,最後停格在我印象最深的這部《天才雷普利》之上。...

  • 奧斯卡之爭:富貴名利

    很多電影人一輩子就想擁有一座小金人,榮華名利,得失計較,其實都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 彼得奧圖音聲四帖

    我喜歡他的藍眼珠,我喜歡他吟誦起詩句的神采,追思一代巨星有很多種方式,且讓我從音樂和聲音談起吧。...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