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電影大師─文創行

825-01.JPG

每次的演講,我都得花上好大力氣準備資料,這次要在一個半小時內介紹三位電影大師,註定只能趕趕趕,走馬看花式地介紹,但是有些力氣,就讓我留在網頁上與朋友一起分享吧。
 

2013年的夏天,我在縱貫上來來回回,光是台南就來回了五次,所有的忙碌都與電影相關,正因為纏著電影,繞著電影,即使總是迷迷糊糊地就在車上睡著了,但是一點都不覺辛苦,這個星期天,首度走進了位在松菸的文創大樓(以前,只在車子行經市民大道高架橋時有些疑惑,台北何時又蓋了這麼幢大樓),也走進了人聲鼎沸的誠品電影館。

 

有了「文創」加持,電影映演空間又多了,剩下的問題應該是有多少人口會來支持這些藝術電影的映演?正基於此,只要遇到有心推廣藝術電影的朋友,能幫得上忙,我都不會猶疑。

 

這次佳映公司推出的「當代電影大師」三部大導演的紀錄片映演活動,我是迫不及待想要一睹為快的(畢竟,他們都是一有新作,就會吸引我駐足觀賞),但是我其實也好奇:除了影癡,電影工作者或者電影科系學生,有多少人會對這些導演的創作心路感到好奇?這些紀錄片的導演又要從那些面向來滿足這些特定觀眾?

 

基於此,我在這次的演講時,先就導演的角色與功能做了一番討論,與會的朋友如果先對「導演」有更廣闊的認知,面對紀錄片的解讀,或許就更有體會了。

 

我選擇了庫布立克(Stanley Kubrick)、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和柏格曼(Ingmar Bergman)的肖像照來解讀歷來的電影產業中,導演曾經發揮的一些工具功能,畢竟在我心中,他們是三個世代的導演代表,各有自己頂天立地的一番事功,我的功能解釋文字或許粗略了一些(主要只是演講的題綱,更多的是現場發揮,我選用了比較中性的文字,希望或能給大家一些靈感與連想。

825-06.JPG

825-02.JPG其次,對於這三部紀錄片我是各有不同評價的,簡單言之,《伍迪艾倫:笑凹人生(Woody Allen: A Documentary》比較像流水賬的記述,從單口相聲的闖蕩開始到呼風喚雨的創作資源,甚至鬧出八卦醜聞的生命重點盡皆碰觸了,攝影機也登堂入室拍到了他專記靈感的那些小抄紙張,只可惜,少了更往內鑽,也更具俯看視野的犀利觀點,也未能聽見伍迪本人細述他如何做出創作選擇,形塑個人的獨特風格,甚至持續一年拍一部新片的心理動機(這些,或許就留給電影學者來寫書了)。825-03.JPG

 

《羅曼波蘭斯基:戲如人生(Roman PolanskiA Film Memoir)》有點像刻意做出的記錄片,因為導演在提問時都已知道答案,還不時會提醒波蘭斯基「正確用字」(我不是暗示波蘭斯基在背劇本,畢竟只因英語非他的母語,全片用英語訪談,停頓想字,就會影響電影節奏,但也因為如此,全片的紀錄能量似乎就遜色了些)憶述他的生命篇章,不過,本片卻是最能用影像和紀錄圖檔清楚看到集中營的童年人生對波蘭斯基的生命影響,看完本片也才能明白何以波蘭斯基會選《戰地琴人》做為平生代表作品了。825-04.JPG

 

在千年動亂的巴爾幹半島長大的庫斯杜力卡(Emir Kusturica)則是這次大師系列作品的三位大師中最能大筆揮灑的導演,吉普賽文化中那種放狂不羈的野性,與現實人生的荒謬殘酷(塞爾維亞和波士尼亞戰爭都是他親身經歷的生命無奈),在他的作品中總能匯聚成交互驗証烘托的力量,同樣地,這部《庫斯杜力卡:夢遊狂人(KusturicaBalkan's Bad Boy)》也不想走回歷史的地平線,回頭細究他的創作源頭與生命思考,反而是以更多的篇幅,描述他如何走回故鄉,在窮山峻嶺中完成木頭村(Drvengrad),保存了讓人驚豔的一棟棟木式建築;當然,聽他批判好萊塢如何謀殺電影,目擊他如何動用個人影響力推廣電影文化,甚至細述電影不會死亡,但會以更新科技的方式持續發光的觀點,也還是靈光點點,值得細品的作品。

 

825-05.JPG

 

 

2 Comments

謝謝藍老師,我一直是您部落格的忠實讀者,星期日去聽了您的講座,非常開心能夠在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內對這三位電影大師有了粗淺的了解,因為我本身不是電影相關科系的學生,對於觀賞電影也總是憑著自己的喜好去挑片。

其實在聽演講之前,我還蠻害怕自己會不會跟不上大家的節奏,因為這三位知名導演的作品,我只看過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不過當我聽完老師的講解後,反而更激起我想找這三位導演的作品來看,也從老師的解析中,瞭解了原來看記錄片可以有著這種解惑的趣味存在。

平常都是在您的部落格閱讀文章,週末有時間也會收聽您在愛樂電台所主持的電影最前線,昨日第一次參加老師的講座,不但內容有趣,而且終於見到老師本人又能要到簽名也很開心,謝謝老師給了我一個美好又收穫滿滿的星期天下午。

Eric:

感謝你的回響與共鳴,有你們的支持,我就會更來勁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多謝!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丹麥女孩:夢裡身是她

      My Oscar Watch 007 因為性別,因為性向,所以《丹麥女孩》有了掙扎與煎熬;因為疑惑,因為解放,所以《丹麥女孩》有了表演與好戲。光是他的淚光,你的心都要碎痛了。...

  • 因為愛妳:黯然銷魂手

    My Oscar Watch 006: 愛上一個人,對方一切都美,拍起愛情電影的導演則是想盡辦法,要讓美遊走在具像與抽象之間,觸景能生情,一切盡美。《因為愛你(Carol)》的美感神經,印證了導演Todd Haynes的細膩感性。...

  • Andrzej Żuławski:波蘭名導

    你未必熟悉Andrzej Żuławski的名字,但我相信你肯定熟悉他曾經合作過的羅美.雪妮黛與蘇菲.瑪索。...

  • IFMCA2015:瑜亮之爭

    面對83歲的大師John Williams與88歲的另一位大師Ennio Morricone,你要怎麼投下你的選票?這個難題考驗著IFMCA的會員,同樣考驗著OSCAR的影藝學院會員們,既生瑜,何生亮?有瑜又有亮,世界就更精彩了。...

  • 驚爆焦點:低調的重量

    Normal 0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My Oscar Watch-003 可以煽情,卻不煽情,只要事實,不要形容詞。《驚爆焦點(Spotlight)》示範的低調美學在今日社會,珍奇得有如稀有動物,卻也因此取得了與眾不同的置高點。...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