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亂蹄:神探亨特張

hunter651.jpg

獲得今年金馬獎最佳影片等五項提名的《神探亨特張》,手工繁複用心,一如這張捕鼠器海報,相當奪目吸睛,但是美麗的形式底層,卻另外有其意欲歌頌的主題。我亦很想聽聽評審對本片的評語。


 《神探亨特張》最後得到了金馬獎最佳影片,我對該片的意見已都寫在文中,不另贅述,我只想拿莫言的獲諾貝爾文學獎來做比方:沒有人懷疑中國小說家莫言的寫作功力,但是他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為何引起國際文壇譁然?問題不在寫作本身,而在創作者的核心思想,一位認可審查制度,抄錄政客思想指導文字的作家,就算一時風光,還是難以改變歷史定位的。藝術抱著為政治服務的心,格局就不高了。


形式最迷人,也最唬人,最容易騙人。特殊形式肯定會讓人眼睛一亮,但也因為形式太招搖鮮明,混淆了視聽,錯亂了感官,往往就讓人忽略了底層夾帶的訊息。


高群書執導的《神探亨特張》是一部聰明算計的作品,首先,它顛覆了「神探」的定義,其次,標榜平民暴力的寫實風格,你可以不喜歡他的手法,卻不能不承認他的美學姿態非常突出,很容易就被刻意高舉的普羅美學給誤導了認知,忽略了電影的骨子裡其實包藏了「主旋律」電影,為人民政府(或者警員)歌功頌德的主軸。

 

男主角張慧領(由素人演員張立憲飾演)是位便衣警官,不高不帥,行動不矯捷,走路會摔跤,跑步會氣喘,捉賊時身手亦不例落還會掛彩;開場時趁著酒意唱起羅大佑的「現象七十二變」更是荒腔走板,難成曲調;最大的武器無非就是隨手帶著錄影機,隨時隨地存証,讓被他釘上的竊賊無所遁形......這種「反英雄」的警員造型,未必可親,卻足以搏取好奇,憑他也能稱「神探」?偏離傳統商業主流的偏鋒式形式美學,其實最能夠贏得蛋頭學者高捧入雲的「寫實」美譽。hunter654.jpg

 

《神探亨特張》的機巧還在於電影努力想要拍出當代中國街頭之怪現象,因此完全不閃躲黑暗面,張慧領的對手並不是殺人放火的江洋大盜或者恐怖份子,無非就是公車上不讓位的年輕人,無所不在的第三隻手、專以騙術唬人換錢、製造假車禍的痞子,以及靠怪力亂神愚弄凡夫俗子的小奸小惡...這些人平時人五人六,出事時卻也能雄辯滔滔,把歪理說得理直氣壯(例如騙子在審訊室裡會說:「你是北京警察,我是下崗女工。我不去做小姐就不錯了!」),電影啟用了大量的素人演員(據說是中國微博社群的名人大會串,共襄盛舉完成一齣當代浮世繪),演活了北京大街小巷不時可見的乞丐或騙子,搭上極其生活化的口語及動作,符合了所有寫實主義的必備元素,視覺上創造了類似紀錄片的逼真質感,輕易就披上了勇於揭發現實醜陋面的「人民電影」彩色外衣。神探亨特張605.jpg

 

張慧領確有其人,據說是一位曾在七年內逮捕1600多名違法罪嫌的「反扒神探,電影中就曾出現電視台記者前往辦案現場拍攝的採訪場景,被當成指標英雄廣為宣揚,但是高群書也不忘描寫「神探」亦有弱點,不時有死者家屬登門騷擾,要求他給個公道(那是良心上的罪),然後對方一路在寒夜中尾隨時,他卻也不忘叫碗熱湯和幾個包子飽人饑腸(那是道義上的罰),但是有罪有罰的邏輯演替,目的卻只在把神探打造成其實是有不忍人之心的「好人」。

 

因此,他的辦案團隊與麾下兄弟都是急公好義的哥兒們,聽話乖巧,辦事又有效率;甚至有小女孩走失時,守望相助的左鄰右舍在警察頭子的一聲拜託下,快速集合,快速四散找人,即刻就有訊息回報;遇到多行不義的惡人,連路人都是見者有份,揮拳相向...聖經箴言書上說:「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神探亨特張》一方面並不諱言罪惡固然是人民的羞辱,但是公民(以及公僕)的正義,才更讓邦國得到聖潔救贖,邦國縱有千萬不是,只要有張慧領這類平凡善心人善盡一已之力,不時勤拂拭,邦國亦不會惹塵埃了。

神探亨特張632.jpg

 

《神探亨特張》完成的北京浮世繪,固然散發著看似是苦澀的黑暗,骨子裡卻還是生機無限的果糖,差別在於高群書是位高明工匠,他善用了街景和現場音,更動員了眾多素人,打造出一齣不同尋常警匪電影的「素樸」情貌,因而容易讓人驚豔,因而願意褒揚,不再驚覺被糖衣包裹了的做作,不再敏感於為公權力擦脂摩粉的小針美容,《神探亨特張》能躋身金馬獎最佳影片之林,想必是不少評審激賞其選材與表現手法,但是細究其實,一切就如「現象七十二變」這首歌的歌詞中所唱的:「...就像彩色的電視變得更佳花俏,能辨別黑白的人越來越少...

 hunter653.jpg

 

至於電影中多次出現的「沉默如謎的呼吸」這首歌曲,歌手周雲蓬的嗓音及唱腔有其魅力,但是從歌詞中顯現的韻腳形式與若有所指,卻又渾然不得其解的詞意,恰巧也擊中了電影刻意追求形式美感的罩門,每回聽見:「千鈞一髮的呼吸,水滴石穿的呼吸,蒸汽機粗重的呼吸,玻璃切割玻璃的呼吸。

火焰痙攣的呼吸,刀尖上跳舞的呼吸,彗星般消逝的呼吸。

沉默如石的呼吸,沉默如睡的呼吸,沉默如謎的呼吸。

魚死網破的呼吸,沉默如魚的呼吸......」你只能歎息,形式如此迷人,形式如此欺人。

10 Comments

形式欺人,不過欺不了明白人。

如果您的解構只揭開了這一層面紗,我不得不說有點令人失望。"政治正確"也是原罪? 令人不得不想到剛得到諾獎的莫言。
說{神探亨特張}是歌頌片? 這樣的解讀會不會太淺了點? 尤其是以一位資深影評人而言。

小弟並非專業電影人。我的解讀是: 導演其實想說的是: 大家都出來混世界,都不容易。小奸小科者也是無奈,公僕盡職也是天經地義,誰不知道社會天差地遠,不公不義? 但個人力量渺小,只能盡好本分。每個人都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則天下可太平矣! 何必捨本逐末,竟日憤世嫉俗呢?

大師參考,慚愧了!

多謝指教。你有你的解讀,我尊重,我的解讀則是藝術創作的本意,若有替政治美容的動念,就不妥了。

記者藍祖蔚/特稿

即將半百的金馬獎,昨天踉蹌跌了一大跤!就算主持人曾寶儀不忘高喊:「台灣電影加油!」評審們卻毫不留情打了台灣電影人一大巴掌。節目乏味,頒獎人對話無聊耍冷,都還算小事,一部精細包裝的中國主旋律堂堂攻佔最佳影片寶座,才最讓人心驚。

金馬獎共有二十個主要獎項,台灣電影只靠桂綸鎂一人守住最後一個堡壘,十九比一的競賽得獎結果(最佳新導演、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這兩個獎都是專為台灣影人而設的特別獎,不屬正式獎),意謂台灣電影今年幾近全軍覆沒,站在紀念台灣電影卅週年的今天,這個結果不啻是莫大諷刺。

如同曾寶儀以「令人哭笑不得」來形容今年金馬獎最佳影片《神探亨特張》,今年的給獎結果,不僅「令人哭笑不得」,其實更令人憤怒。

金馬獎評審可以不理市場及觀眾對台灣電影的熱情,但是眼睜睜看著一部以「類紀錄片」的形式唬人,實質卻是在歌頌人民政府(或者警員)「英明偉大」的主旋律電影奪下大獎,靠的是什麼樣的專業?評審難道不需要公開釋疑?金馬獎執委會難道不必檢討評審的遴選機制嗎?

高群書執導的《神探亨特張》是一部充滿算計的作品,主角是七年內逮捕了一千六百多名罪犯的「反扒神探」,但是神探一點不神,走路會摔跤,跑步會氣喘,身手極不俐落,輕易就會掛彩,這種「反英雄」的素樸塑像,極易讓人覺得眼睛一亮。

加上高群書找來大批微博的名人,以極其生活化的口語及動作,重現了當代中國街頭無所不在的小賊小騙現象,輕易就沾上了「人民電影」美名,亦易讓人驚豔,因而無視於神探手下盡是急公好義的哥兒們,辦事乖巧又有效率;連社區民眾亦都是熱心守望相助的好人;遇上惡人,連路人都會揮拳相向……《神探亨特張》消費了街頭罪惡,卻頌揚了邦國機制,這又是多「光明」的一部作品?又是多「寫實」的一部電影?

《神探亨特張》全靠形式唬人,內容卻不堪細究,就如電影開頭由男主角演唱的「現象七十二變」這首歌的歌詞中所寫的:「…就像彩色的電視變得更加花俏,能辨別黑白的人越來越少…」評審的眼光與口味決定了給獎結果,但是誰來決定評審呢?誰又來評鑑評審呢?

以上文字是藍老師11/25於自由時報的撰稿,兩篇語氣有截然不同到讓我不禁懷疑這是同一人寫的嗎?

掛我的名字,就是我的作品,公開的媒體與私人的網路,讀者不同,語法自有出入,內容精神大抵相同。請多指教。

以我在大陸工作生活了近三年的經驗而言,看到這樣的影片時,首先仍舊覺得它該已算得上是滿寫實主義傾向的一部半偽紀錄片作品了。其中正如您所述,不少地方的確佈滿了一廂情願的精算與機巧;然而個人感覺,一部作品必須將其放置在整個產出背景的環境脈絡下去分析,或可更多一份對於其中無奈和妥協的體恤?

中國大陸是一個什麼樣的影視生態?田壯壯反躬自省的經典佳作,換得的是八年的禁拍;婁燁僅為時代背景需求而稍微觸及了敏感地帶,直到去年才剛剛解套。連片中往海淀橋方向跟車時偶然入鏡的五星城市標語都得趕緊進行失焦處理,你說這在內地拍戲如何能不像是走鋼索般的步步為營、膽顫心驚?

而部份人民公僕與素質低落的城管,在取締、強拆中的惡行惡狀,其實大陸同胞們早就司空見慣,甚至已然形成比台灣社會更加劍拔弩張的階級對立與仇視心理;然而,這其中難道真的完全沒有秉持著"為人民服務"理念的基層片警的存在嗎?應該也不盡然的,不是嗎?

我不否認樹立樣板、甚至虛構精神標竿之事,從"解放"後的雷鋒到時至今日仍昭告於街頭巷尾、旗幟醒目、顏色鮮明、三五天便翻兩番的城市政策標語,一直是對岸老掉牙的政治文宣手段,"偉光正"的此地無銀三百兩更是不少人心知肚明的老哏;然而,形勢比人強的結果,想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你做是不做出適度的妥協呢?

比起《八月一日》、《建黨偉業》、《建國大業》徹底一言堂式的歌功頌德,或是《白鹿原》看似史詩宏偉實則核心思維根本不脫內地抗日電視劇價值觀的成王敗寇敘事,《神探亨特張》的逢迎已相當收斂;更別說立場片面單薄、一味討好的《集結號》都還曾拿下"最佳改編劇本獎"了?真要回溯起來,那刻意迎合媚俗的墮落豈不早就非一兩天之事了?

在我看來,片頭荒腔走板的第二段改編式【現象七十二變】,難保不是將內心獨白具象外顯化的真情流露也說不定?

歌詞節錄—

道貌岸然寫在你的臉上,滿臉是裝腔作勢一表仁慈,

倚老賣老告訴大家你是,可敬的忠貞不貳愛國份子;

嘴裡說的永遠都是一套,做的事天地良心自己知道,

如果你覺得自己真的不可一世,為何不回家好好照照鏡子。

突然想起一點感想,再多嘴補充一下:

其實單由敘事手法來看,個人一直覺得這種透過主人公視點以串連各個零星事件的講述方式,實在十分容易使劇情結構趨於鬆散,事件彼此間缺乏環環相扣的線索,導致作品易流於有如生活百態浮光掠影般的片段紀錄,亦無明顯的故事軸線或角色成長,戲劇行動的延展、節奏步調的快慢疏密,以及劇情懸念對於觀眾情感上的緊扣頓時弱化了不少。如果從這個角度來思考的話,顯然剛從小螢幕轉戰大銀幕的導演似乎在編劇上又缺了那麼幾分靈巧,因此若以形式上的算計而論,恐怕也頂多就是"做對了那麼一半"罷了。

同樣的效果已在中外許多不同類型的電影中獲得印證(個人感覺),一時半晌要舉例也千頭萬緒頓然語塞,故暫且不在此贅述,硬擠版面了。 :)

(註:唯一曾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在我心中可能非《愛在日落巴黎時》莫屬。《太保密碼》或許也可以算是能同時兼顧敘事結構、人物特色、影像風格、節奏掌控的一部佳作。就不曉得這兩種片型是否能與討論主題的電影類型相提並論了。)

昨晚看了本片, 趕緊閱讀藍老師的評論. 似乎是少見的嚴厲. 除了電影的美學形式, 我們該如何看待電影中的意識型態?

社會意識隨時間演進. 也許高喊"為人民服務", 也有情真意切的一瞬間.

值此香港學生發起佔中抗爭之際, 該思考社會意識的差異, 只能等待時間來填補.

是的,這篇文章是在有點激動的情況下動念去寫的。關鍵在於金馬獎的評審們把最佳影片獎頒給了《神探亨特張》,是型式唬人?抑是骨子裡忙著為政權背書,評審只看到表相,未能深究底層的意識型態,透過給獎揭櫫的美學標準,就可慮了。

藍老師評個影貶政治正確 , 你個愛支病患就受不了紛紛跑出來要藍老師也政治正確啦?!

全面侵吞打壓臺灣的此刻 ,
你們以為臺灣才多少人 ,
笑死人了還有餘裕去講說體諒呢!

真的這麼有大愛 , 怎不在中國搞滲透搞革命 ,
解救你們那號稱的14萬萬同胞?

可笑至極!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幸福綠皮書:舉重若輕

    雖然,東尼分不出喬邦與蕭邦有什麼不同,但是聽醫生彈琴,他知道他彈得真好。只是彈得再好,下了台之後,他不再是貴賓,他依舊只是個黑鬼,《幸福綠皮書》充分實踐了「讓觀眾哭、讓觀眾笑,讓觀眾等下去」的佳構劇精神。...

  •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這是一篇紀錄片導演的訪談錄,傅榆導演紀錄了台灣近代史上影響深遠的一場政治運動,四年後,這支紀錄片連拿兩項大獎,即將要上映了,政治議題及風向已然變了,但是創作者的初衷沒有改變,她所捕捉的人物面貌,五年後再回首,有很多細節都值得品味咀嚼,尤其是紀錄片往往是從無人聞問的時刻就起步了。...

  • 2018IFMCA獎:得主

    國際電影音樂評論協會(International Film Music Critics Association)日前選出了第15屆的ifmca獎的得主。奧斯卡獎不是最高,亦不是唯一的標準,有觀點的給獎名單,總是會提供觀眾不同的思維,JAMES NEWTON HOWARD獲選年度作曲家是對一位資深創作者的肯定,他的《紅雀》確實很能凸顯這類電影的詭譎氛圍,至於《星際大戰外傳:韓索羅(SOLO)》的大勝, 作曲家John Powell應該最是開心了,雖然電影音樂能否傳世,能否成為大家口耳傳哼的樂章,才更有意義。 ...

  • 2019OSCAR:多少豪傑

    愛就是愛,硬要選個最愛,難道不傷神?有了最,難道其他就不愛了嗎? 好就是好,硬要選個最好,難道不扼腕?有了最,難道其他就不好了嗎? 《羅馬》、《沒有煙硝的愛情》、《小偷家族》和《我想有個家》我都愛,也慶幸自己得能看見這些精品。...

  • 2019OSCAR:多少聲音

    ...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