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紐約:光陰的故事

nyt.JPG

年輕時為你寫的歌,恐怕你早已忘了;年輕時為你拍的電影,你還記得嗎?


 

肯做事,有在做事的人,都應該先拍拍手,打打氣的,至於能不能做得更好,有沒有改善空間,平心而論,那是第二階段的事。

 

今天,在紐約時報網頁上瞧見了《童年往事》中的游安順劇照,先是覺得意外,稍一細想,就知必定是新聞局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電影出擊行動了。

 

確實,新聞局與紐約林肯中心電影學會從五月六日到十九日起在林肯中心的Walter Reade放映廳,舉行了二十部精選作品的「台灣電影展」,其中包含了五部新片,分別是《艋舺》、《茱麗葉》、《第四張畫》、《眼淚》及《海角七號》;另外還有《蚵女》、《啞女情深》、《秋決》、《街頭巷尾》、《俠女》、《西施》、《台北發的早班車》、《家在台北》、《母親三十歲》、《光陰的故事》、《童年往事》、《我這樣過了一生》、《怨女》、《青少年哪吒》和《暗戀桃花源》等十五部經典台灣作品。

 

乍看這份片單,我是錯愕的,「老」片太多,新片太少,是我的第一個反應,原因是要介紹台灣電影,何以還是原地踏步,一直圍著老經典上打轉,既然要行銷台灣,何以不介紹活力四射,選材求新的新導演?久久才文化出擊一次,卻拿不出太多新菜色,不積極經營新生代,還是不停地倚賴早已名垂影史的舊作,會不會讓人產生台灣電影就是拿不出新佳作了的「錯覺」?

 

關鍵可能在於辦活動的心態。新聞局行銷的不是新台灣,而是昔日台灣。

 

新聞局到紐約辦「台灣電影展」的始意是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才會從台灣過去五十年的作品中選出二十部,算是一次總回顧,難免就老片偏多,不知情的老外,如果聽說「台灣電影展」之名,想藉此觀賞到新人新片風采,就此認識台灣最新風貌,就難免覺得菜色老了;但是若想一次認識台灣電影的發展面容,這次的「台灣電影展」倒也提供了歷史回顧的欣賞管道。

 

要向老外介紹台灣並不容易,要在文化首善之都辦電影活動更不容易,如果不是訴諸老導演和名導演的名字,幾乎不容易找到交集與共鳴(雖然,你只要接受這層論述,就代表著你亦同意台灣電影的國際知名度,有著嚴重的斷層現象),我不是愛挑剔,細讀紐約時報的介紹文章,他們對於鈕承澤、鄭文堂、魏德聖和鍾孟宏的名字其實是相當陌生的,文章提到的名導演不是侯孝賢,就是楊德昌和蔡明亮,當然還有李安,由前輩帶領新人,未必是壞事,只是江山風景不能全靠老撐持,畢竟要持續有新血,才能常保氣血紅潤。

 

我從1984年開始跑電影新聞,每個星期至少可以寫一篇報導,提到侯孝賢、楊德昌和萬仁導演的新作又獲得某一個歐美影展的邀約參展,那是台灣新電影廣受歐美重視的關鍵分水嶺,新聞局又不時會安排國際影展的選片人直接來台看片兼做導演訪問,彼此互動極佳,由於大家對台灣電影很覺驚豔,邀約頻繁,而且頻頻在各大小影展得獎,喜訊不斷,先是有人譏諷,都是一些鳥不拉屎的鄉鎮影展來邀約(殊不知,那個時候的台灣電影人就是如此這般走遍大都市或避暑勝地,散播台灣的影像魅力);繼而又有人批判,台灣新電影的娛樂性不高,票房不成比例,得獎影片必屬悶片......但是曾幾何時,台灣電影在國際影壇的熱潮逐漸退燒,媒體已經很難看見外國人如何看待台灣電影的報導了,重要影展上也很少再看見有台灣影片入選的消息了,唯一還算讓人欣慰的消息是台灣民眾對於自家電影的關心程度逐日回溫,如果再有銳利新作,贏得更多的國際關注,或許就能應驗一代新人換舊人的名言了。

bale.jpg 

這次的「台灣電影展」中有一部象徵台灣新電影里程碑的《光陰的故事》,我心中想起的就是台灣電影曾經風光走過國際,如今依舊在尋找肯定的光陰故事,游安順在《童年往事》中鐫刻的台灣孩子形象其實是1980年代的記憶了,下一回,紐約時報再來介紹台灣電影時,會不會改用《第四張畫》裡的畢曉海劇照?或者是《賽德克.巴萊》中的莫那魯道呢?我期待著。

6 Comments

臺灣好的電影,都無法從劇本上脫穎而出或是驚艷持續在關注臺灣電影的觀影者。
我雖然對電影沒有深厚基礎的知識和認知,不是讀影劇、藝術相關科系(何況現在休學了),但是很愛看電影,我曾記得《謎樣的雙眼》導演璜恩荷西坎帕奈拉說過,「他就是熱愛電影。」這跟電影中犯人因為「興趣」是看足球賽而被逮到,多少有某種意會後的連結吧。(抱歉扯遠了)
因為愛看電影,所以會找ㄧ些電影資訊來過濾篩選,減少浪費在某些片的時間。從這裡或某些網站找到的片單(EX:百大什麼片或各得獎名單)來挑選,發現華語片劇情很難突出,可能沒什麼小說可以改編吧。
我深怕對《賽德克.巴萊》失望,不是怕他錢砸了沒回本,而是看完後即使獲得喧囂過的寂靜(最近對好片的定義),現實殘存的偉大,卻對ㄧ直期待突破的瓶頸給塞住了,我會對此感到深深的惋惜。我不是強調劇情要驚悚、乖舛跌宕起伏,而是幾乎每次看完都覺得無法觸摸到問題本質,這跟臺灣部分小說差不多。寫寫情感就沒了。
請問站長有什麼方法可以讓ㄧ般人較易尋找到經典老片、難以受到注目的佳片?(年輕人莽撞,別見怪。)

有片單,就可以按圖索驥。前提是,不要怕枯燥或失望,一部接一部勇敢看下去,一定會有風景萬千的。

藍老師,你好,不知道是否你看過了走出五月,這是在五月六號上檔的國片,是果陀劇場協助拍攝的電影。我今天本來帶著預售票要去威秀影城看的,但沒想到影城已經草草下映,不到一禮拜時間的速度讓我對這部片的票房反應感到非常的驚訝與納悶,難道這部片真的引不起大家的興趣嗎?我感受到了國片在宣傳的不足與弱勢,看了導演落寞的留言亦有相同心情。現在不知道要去哪裡看了,只感到失望與悵然,很希望台灣電影能更好還有獲得大眾更多的注意,這樣快速下檔的結局真的很令人難過,希望藍老師有機會的話能抽空看看這部片,跟我們分享你的看法與感受。謝謝你!

來不及看呢,很可惜,日後再補寫文章了。

華語片劇情很難突出?華語圈沒有小說好改編?請問鬼戀、藍與黑、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桂花巷、魯冰花、孽子、紅高粱、活著、霸王別姬、紅玫瑰與白玫瑰、陽光燦爛的日子、天浴、看上去很美、色戒哪一部不是小說改編?難道您認為徐訏、黃春明、張愛玲、蕭麗紅、嚴歌苓的原作缺乏故事性?建議先認識一下華文文學,有助於您脫掉成長過程中好萊塢強加於您的有色眼鏡。

站長您好,真不好意思,這篇語氣可能衝了一點,但不是針對您的文章,而是對「愛電影者」網友留言的回覆。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05月14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伍迪艾倫:千秋或一時

    大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經常在作品中質問著浮世男女在滾滾紅塵中始終參不透的生命議題,最近他的生命感懷,同樣亦能帶給紅塵男女極多的生命思考。  ...

  • 情慾內視鏡:骨子騷動

    文學家用「騷到骨子裡」形容某人的風騷魅力,如果真有人從你的骨髓內裡尋找你的風騷媚勁,那又是多讓人寒毛直豎的悚然呢?...

  • 陽光練習曲:無用人生

     從小到大,學校與老師都教導著我們要做過有用之人,但是無能與無用,卻是我們每天生活時經常上演的生命現象。無用之人,讓人揶揄,無用之事,惹人發噱,懂得無用之用,戲就活了。...

  • 台灣紐約:光陰的故事

    年輕時為你寫的歌,恐怕你早已忘了;年輕時為你拍的電影,你還記得嗎?  ...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