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進化:獸性與理性

plice032.JPG

人性是什麼?獸性又是什麼?人性異於獸性者幾兮?《人工進化》提出了讓人心痛的觀察報告。


 

文森佐.納塔利(Vincenzo Natali)自編自導的《人工進化(Splice)》是一部美學精準,卻讓人看了會心疼的電影。

 

心疼,不只是因為電影透過一椿生命工程的實驗,檢視了人類的偏狹與自私,更因為電影突顯了神話理論中,人類最隱密,卻也可能是最低賤的天性。

 

影星亞卓恩.布洛帝(Adrien Brody)和莎拉.波利(Sarah Polle)在人工進化》中飾演一對生化工程師克萊夫與艾爾莎,成功地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了一個富含高蛋白的生命體,可以解決人類的多項疾病,但是出資做實驗的藥廠急於開發新藥,無意繼續複製人的實驗,於是艾爾莎悄悄把自己的DNA混合了新生命的基因,成就了一個全新的物種,這個物種寬耳大臉,兼具人形,手僅三指,另有獸蹄,模彷力甚強,艾爾莎教導她像人類一樣識字拼音時,她竟然能看著艾爾莎身上的T恤字樣,拼出了NERD(書呆子),然後艾爾莎靈機一動就把NERD倒過來唸,就成了她的名字卓恩(DREN)。

splice034.JPG 

在卓恩得名之前的人工進化》劇情焦點,只在科學和道德的矛盾層次上,主角只是在純科學研究和實用科學的兩極中徘徊,克萊夫與艾爾莎可以驕傲地展示他們的「新發明」,但是他們掌握到的只是表象,內在的心靈或基因奧秘,卻還像是個神秘的深淵,他們的樂觀與自信,熟悉科幻電影的影迷都相信那就是災難的開端;他們不忍毀殺自己發明的私心,同樣也預告著災難的降臨。

 

災難必定要來,問題在於如何來到,人工進化》最驚人的論述手筆就是加進了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鼓吹的心理學理論「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和「戀父情結(Electra Complex)」。

 

卓恩的人類基因來自艾爾莎,艾家有女初長成,因為是科學實驗的非法生物,必定得「養在深閨人未識」,但是很快就來到青春期,會想化妝,有了思春的衝動,會用蠟筆化下了「父親」克萊夫的肖像,再加上窺見了克萊夫與艾爾莎的雲雨歡愛場景,在「模彷」與「欲望」交纏作用下,在「LOVE CAN'T HIDE」的浪漫音樂撩撥下,在肌膚與氣象的近距離碰觸下,荷爾蒙酵素開始昂首亢進,暗潮洶湧的蒙懂情思開始翻騰蔚成主流,心理層面的「戀父情結」因而成為具體行動。

Splice0323.jpg 

可怕的不是「戀父情結」,而是這位「父親」在想些什麼?克萊夫在卓恩的眉宇間看到了艾麗莎的形影,因此有了迷惑,面對活色生香的胴體投懷送抱,科學家的理智頓時消散,起了貪慾,就跨越了人倫與愛情的紅線。

 

人工進化》中的這兩位科學家都是不遵守基本規則的冒險家(畫時代的科學家亦都有著不被世俗羈絆的野性與衝動),只是克萊夫與卓恩的肉體交合更嚴重,既逾越了物動的界限,同樣挑戰了「父女」的倫常尺度(血緣無涉,事關道德),更揉進了藝術家愛上自己創作藝術品的「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更嚴重的當然就是艾爾莎撞見了他們的失控失禮,「情人」不再是「同志」,「母女」頓時成了「情敵」...混亂必定帶來崩毀,再無人能夠逆轉。

 

更可怕的卻是卓恩的獸性基因中,另外有著「陰陽變」的特質,女性挫敗之後,她變成了他,成為可怕的掠奪者,殺父睡母的「戀母情結」就在那片陰暗的森林中展開,欲望的無邊蔓延,開啟了讓人不忍直視的夢魘。

splice04.jpg 

《人工進化》嚴厲鞭斥了醜陋人性,但是導演文森佐.納塔利不相信人心,更不相信人性,商業交易下的科學實驗最終還是要回到商務世界的利益考量。《人工進化》的結局其實是在為續集電影安排伏筆,不論生命遭遇了多悲慘的重擊,利之所驅,勢之所趨,一如科幻經典《異形》所揭示的真理,就算異形怪獸到之處必定帶來毀滅的,還是會有資本家和科學家相信自己能夠駕馭異形,讓災變和血腥繼續餵養著商業市場的下一個商機。《人工進化》的最後鏡頭是艾爾莎望著窗外灰濛的天色,精準的美術為電影的宿命寫下了最長最重的一聲歎息。

6 Comments

在周圍罵聲不斷的評論中
這篇文章真的勾起我想去看的欲望(笑)
我覺得這就是電影吧,除去那些好不好看的評論
更重要的是探討電影背後想要表達的東西

劇中主角皆迷網在科技文明之中
卓恩就像科學家們妖魔似的慾念
劇中克萊夫引誘了雌性的卓恩也因此艾爾莎才三番兩次想除掉帶有自己慾念的卓恩
最終關鍵在於雄性的卓恩強暴了艾爾莎,而結果卻要由艾爾莎獨自承擔,好沉重
該被獵殺的是慾念?還是被慾念投射的形體?
觀影後渾身不舒服,也有許多收穫,但不想再憶起了~

我覺得因為他門創造的過程必定有個疏失,然後呢
先是兩個小生物交配之後,雌性的就變成了雄性
接著卓恩跟父親性交之後,也變成了雄性
或許他們設計的物種因為計算錯誤,只要雌性跟雄性有過親密接觸,雌性取得雄性的基因或者體液之類的,就會改變性別~並且變得有侵略性
一點小小看法~請參考

一部變態片

從科學變成一個獨立的學科,人類就不斷在挑戰神的能力,從小說故事與電影的科學怪人,科學家妄想利用拼接的屍塊(墓園裡的屍體)與自然的力量(閃電)來取代神的能力-造人,到吵的沸沸揚揚複製羊或複製人話題,當科學取代神學,那道德的邊界到底在哪裡?

人工進化這部電影以雪萊的科學怪人為藍本創作,描述一對科學家情侶黨,因為野心創造出了一個由不同物種基因與人類基因結合(不就是科學怪人裡以不同人的屍體重組)的新物種-卓倫,而女主角(艾麗莎)在人類的基因選擇中挑選了自己的基因,讓這個新的物種跟女主角之前有奇妙的血緣關係與聯繫。

這樣的設定讓我想到西蒙波娃的著作第二性中提到,女孩在成長的過程意外當中發現與男孩在身體結構的不同,為了彌補缺少陰莖而把這個缺憾投射在裝飾、玩弄玩偶(娃娃)身上,雖然這只是一種說法,但是套用在這部電影裡的女主角身上卻意外的吻合,女主角因為幼年缺少家庭關愛以及失去女兒的關係,所以對自己意外創造的生物有著複雜的情感,既是自己野心下的實驗品也是自己的女兒,甚至將自己夭折女兒童年的玩具過繼給卓倫,甚至裝扮、打扮她(他),而因為卓倫擁有女主角基因的關係,讓他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對克里夫有了奇妙的情感,而對艾麗莎有了攻擊的行為,當艾麗莎了解後也狠下心再度將卓倫當成實驗品看待,影片中描述母親角色的心境轉換相當的矛盾卻又真實。

一如兒女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會對父母有伊底帕斯情結一樣,男孩討厭父親佔據母親、而女兒會厭惡母親搶了父親,兒女對於男女情感最初的認識就是來自於父母,而卓倫不小心目睹了艾麗莎與克里夫性交的過程也為電影埋下了伏筆。這類的題材從希臘神話到張愛玲的心經都有出現過,特別是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心經裡描述女兒、母親、父親三者微妙的關係與本片可相互對照。

只是本片將這樣的題材張力發揮到最大,當卓倫(女兒)完全的長成後,因為與母親相同的基因同樣媚惑了克里夫(父),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卓倫半人半獸的角色設定帶有佷重的神話性質,希臘神話中許多人物都是半人半獸,象徵了人類所隱藏的獸性(慾望)與人性(道德)間的拉鋸,而在許多遠古民族的傳說中也都有亂倫或是過繼(弟妻兄繼、父妻子承)的行為。而電影並沒有在卓倫與克里夫近乎亂倫的行為畫下句號,而是卓倫所隱藏的雙性(更加神話性)讓他真真實實上演了伊底帕斯的悲劇,當卓倫變成雄性後,因為與生俱來的侵略性把克里夫給殺了(而且還是利用像是性器的尾巴,呼應克里夫插入卓倫的性行為),而最後讓艾麗莎懷孕(艾麗莎一直想要個孩子而克里夫所不能給她)。

整部片看得我頭皮發麻、沒有冷場,卓倫既有像是牧神潘(象徵了慾望、獸性)的羊腳,又有人類的身體與容貌(人性),卻又生了一對像是天使翅膀(神性),這三種個性間不斷的在角力與三個角色也相互呼應,似乎也透露了人類不該妄想取代上帝的職權與越界後之後可能會面對的道德衝突。

延伸閱讀:西蒙波娃-第二性、張愛玲-心經、希臘羅馬神話

 人工進化這部電影以雪萊的科學怪人為藍本創作,描述一對科學家情侶黨,因為野心創造出了一個由不同物種基因與人類基因結合(不就是科學怪人裡以不同人的屍體重組)...
  這樣的設定讓我想到西蒙波娃的著作第二性中提到,女孩在成長的過程意外當中發現與男孩在身體結構的不同,為了彌補缺少陰莖而把這個缺憾投射在裝飾、玩弄玩偶(娃娃)身上,雖然這只是一種說法,但是套用在這部電影裡的女主角身上卻意外的吻合,女主角因為幼年缺少家庭關愛以及失去女兒的關係,所以對自己意外創造的生物有著複雜的情感,...
  一如兒女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會對父母有伊底帕斯情結一樣,男孩討厭父親佔據母親、而女兒會厭惡母親搶了父親,兒女對於男女情感最初的認識就是來自於父母,而卓倫不小心目睹了艾麗莎與克里夫性交的過程也為電影埋下了伏筆。這類的題材從希臘神話到張愛玲的心經都有出現過,...
  只是本片將這樣的題材張力發揮到最大,當卓倫(女兒)完全的長成後,因為與母親相同的基因同樣媚惑了克里夫(父),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卓倫半人半獸的角色設定帶有佷重的神話性質,希臘神話中許多人物都是半人半獸,象徵了人類所隱藏的獸性(慾望)與人性(道德)間的拉鋸,而在許多遠古民族的傳說中也都有亂倫或是過繼...
  整部片看得我頭皮發麻、沒有冷場,卓倫既有像是牧神潘(象徵了慾望、獸性)的羊腳,又有人類的身體與容貌(人性),卻又生了一對像是天使翅膀(神性),這三種個性間不斷的在角力與三個角色也相互呼應,似乎也透露了人類不該妄想取代上帝的職權與越界後之後可能會面對的道德衝突。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8月28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今敏連想:鏡中的影像

    在鏡子中,看見另一個自己,其實是很多導演愛玩的手法,今敏在《Perfect Blue》中既然玩起人格分裂的遊戲,鏡子就成了最便捷的道具了。  ...

  • 追思今敏:藍色處女作

    看過今敏的《千年女優》和《東京教父》,總覺得他是日本動畫界很想另創新猷的後起之秀,但是所有的創作手痕與心理脈絡,其實都得回到他的第一部長片。  ...

  • 波士尼亞:女人的記憶

    不是每位影迷都認識波士尼亞導演丹尼斯.塔諾維奇(Danis Tanovic),亦不是每個人都看過他得獎的《三不管地帶(No Man's Land)》,但是故鄉的血淚往事,卻是他念茲在茲的創作源頭。...

  • 女星當導演:幕後心情

    美麗的安潔莉娜.裘莉也要當導演了,我卻想起了和她同輩的女星娜塔莉.波曼。...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