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刻刻:女性交響詩

hr15.jpg

有這種明星組合,有這款細筆人生,《時時刻刻》確然是經典的女性主義作品。

 

人生通常是混亂的。常常因為意識在跳躍閃動,所以我們偶而前言不對後語,時而出神,時而微笑,我們的意識狀態,通常是非理性、非邏輯、不經意就會跳躍而出的靈光閃動。

藝術通常是精緻的。不論是為了模彷人生,甚或超越人生;不論是寫實主義,或是意識流的抽象創作手法,都是在刻意雕琢的精心安排下,捕捉生命本質,展列人生精髓。

從混亂到精緻,從漫無頭緒到亂中有序,就是藝術工廠的提煉結晶作業結果,維吉妮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的小說「達洛威夫人(Mrs. Dalloway)」要從女人一天的生活裡窺見女人的一生,Stephen Daldry執導的電影《時時刻刻(The Hours)》則是把小說家麥可.康寧漢(Michael Cunningham)的同名小說「時時刻刻(The Hours)」重新做了解讀,接續「達洛威夫人」的女人生活論述,將「作者」(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飾演的吳爾芙)、「讀者」(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飾演的蘿拉(Laura Brown))和「小說人物」(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飾演的沃漢(Clarissa Vaughan)╱達洛威夫人)的三個觀點,三種角度串成一氣。

hr01.jpghr04.jpghr19.jpg 

主線是「達洛威夫人」這本書,吳爾芙在寫書,蘿拉在讀書,沃漢則在詮演書中章節,從「創作」─「閱讀」─「搬演」到「構想」─「感受」─「詮釋」,鋪展出了康寧漢作為吳爾芙的讀者、崇拜者和詮釋者,如何閱讀吳爾芙;如何從作家的靈魂與肉身,小說人物的過去與未來,讓寫書和讀書的人,產生前所未有的靈魂交通;以及如何為女人的處境做更宏觀卻又精細的註解。

時間是本書和電影美學的第一要素。吳爾芙原著的時間只有一天,但是達洛威夫人的回憶卻在今日與昔日的時間長廊裡往復梭巡;康寧漢的時間更寬,跳躍在「昔日」─「曾經」和「當下」三度時空中,時空座標或許不同,但是本質卻是一樣的,小說從一個女人的一天看見她的一生;電影則從三個女人在一天中的瑣碎細節和生活大事,來窺看普世女人的一生。

 

事實上,取樣的例証越寬廣,對照得越細密,就能產生越多的共鳴,一天看一生,就像一砂一世界,都是極其聰慧細膩的生活意境,考驗的是觀賞者的慧心巧思。

重複和變奏則是本片美學的第二要素。人生,絕大多數的年歲都在吃喝拉撒中重覆度過:重覆,所以單調;單調,所以才想變化;變化才有創作,才有藝術,但也可能是更大的誤解和寂寞。凡人在重覆的歲月章節中虛耗,藝術家則在重複中看破人生邏輯,在重複的流動中,擷取生命精華,點出重複中也可以不一樣的變奏主題。

所以,不論是康寧漢的小說,或者史蒂芬戴德律的電影,其實都在呼應本片配樂家菲力普.葛拉斯(Philip Glass)的極簡(低限)主義音樂思維─以簡單的音符與固定的節奏持續又穩定地反覆彈奏,就在外貌相似的反覆過程中,創作者同時也融入新的旋律和情感,在細微的變奏和變化中,音樂像流水,像時間一樣從手指縫隙中溜走。形式的相近讓一切彷彿在原點徘徊,逝去的時間線和感動,卻讓人在模糊的印象中彷彿撞見了單純簡潔的美。」只可惜理論歸理論,葛拉斯的音樂僅管標榜單純簡潔,有時太飽滿,太搶戲,不時碰撞電影的美學基調。

三個女人的生活步調有女人世界恆久不變的相似,卻也有各自獨立的性格與遭遇,生活和小說情節的重複,使得電影中原本互不相涉的三個女人有了共同的主題,她們面對死亡的不同態度卻也使得各自的生命空間有了不同的磁場能量,甚至在茱莉安終於穿越五0年代的謎樣時空,和梅莉.史翠普在兒子自殺身亡後有了交集。這部電影好看的地方就在「重覆」與「變奏」中,為單調的生活情境開創了迴旋共鳴的震盪感動。

hr11.jpg其中,女人該為誰而活?親情重要?還是自我重要?寂寞是孰令致之?同床異夢的誤解又該如何抗爭?親人、朋友和子女如果都不能了解你,妳又該如何讓自己活得開心自在?細緻又多情的女人情境反思,讓影迷不時可以「顧影自憐」,形成本片最強烈的感情催淚彈;三位女主角情不自禁抱起親愛的女伴的深深一吻,以及對方的錯愕反應,更是前衛與保守的一次強烈電擊,直中人心,耐人深思。

2002年的柏林影展把最佳女主角給了妮可.基嫚、茱莉.安摩爾和梅莉.史翠普是最明智的決定,固然,裝了假鼻子的妮可,形神兼備,體態全變,最是搶眼;茱莉安無聊倦極的頹倦生命,其實更是難演,梅莉則是不時就著血性脈博,要你心急、心痛和心酸,算計雖多,情緒掌控卻也異常精準,堪稱是近年來最精彩的「三豔兢技」。

 

至於憂鬱的死亡主題,更是貫穿全片的陰影,吳爾芙的先生質疑她小說中為何一定要有人死去?她的茱莉安.摩爾則是從死亡的邊緣走了一趟回來後,確定了她要從無奈的生活中走出自己的道路。然而,罹患愛滋的得獎作家跳樓,更新英國新文學風潮的吳爾芙則是慢步走向河床深處了結餘生......電影沒有提供標準答案,人生沒有解脫,也沒有真理,就像我們的尋常生活,歲歲年年,時時刻刻,平平淡淡等閒過。


4 Comments

請問藍老師,您認為為何吳爾芙的老公允許她回到倫敦,她仍執意要自殺呢?這樣是否是代表面對欲自殺者,不需要作出任何努力,任何尋求自殺者,也都可以打著女性主義或存在主義的旗幟而理直氣壯呢?

我很喜歡本片,以及導演以細膩的鏡頭說故事的方法,但對於其中傳達的偏激價值觀無法接受,不知老師的看法為何呢?

吳爾芙的自殺是歷史,要描寫這麼一個人,她的生命迷航與選擇,無可避免就要呈現。

給ed

對於吳爾芙為何一定要自殺,建議你可以好好了解一下吳爾芙的一生。我不久前看了她的自傳,裡面沒提到她小時候被異父還異母的哥哥性侵(網路上資料倒是有提到),加上母親過世,總總因素下讓她得了重度憂鬱,這方面你可以多多瞭解精神疾病的東西。另外我自己想說的是,跟吳爾芙相關的還有雙性戀(雖然大多數人都認為是同性戀),反正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好好了解一下)。

她的自殺跟女性主義沒啥關係吧?! 存在主義,身為卡繆的書迷,存在主義實在跟自殺也搆不太著。存在主義雖然說人生是虛無的,但也沒有合理化自殺這行為啊。去看鼠疫根本會發現卡繆是懷抱「希望」的人。薛西佛斯的神話,一個巨人被處罰要一輩子推著巨石,就是意指人若是生下來就是痛苦一生那要如何來面對、活下去?

從卡繆的成長過程跟人生態度來看,他根本是勵志作家。

關於怎麼面對自殺者,以我從十三歲開始十年來一直想自殺的這個經驗告訴你,碰到自殺者不管如何一定要救。

自殺的人有沒有權利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認為是有。可是對一般人來說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想自殺。而如同防自殺標語所說的:「自殺不能解決問題」是非常正確的。想死的人一定是在人生上遇到了困難,遇到什麼確切的困難可能很難講出具體的東西(像是我一直不懂為何我過去十年來都不想活著),這邊有點涉及人類精神層面的東西。

我試著想說的是,沒有一個幸福快樂的人會想結束自己的生命,而想自殺的人大多是因為精神上已經承受不了或是支離破碎了(有一天我在床上醒來聽到自己的心跳聲非常難以忍受自己還活著的這個事實)。

這片梅莉史翠普自己講是部關於despair跟desire。我自己的解讀是別人的死亡是對自己人生的借鏡,如果能透過他們的悲劇來讓這個世界更好,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

這部電影有傳達什麼偏激的「價值觀」嗎? 我看完更覺得要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或許你指的「價值觀」是不解吳爾芙的自殺,散場時我也聽到一位女生在講不知道為什麼女作家要自殺。對於不認識吳爾芙的人的確讓人很疑惑,又順帶提一下很多藝術家都有精神疾病,我有時都很羨慕有讀者說不知道為何海明威或是費茲羅傑「要崩潰,走入黑暗」。

自殺這部分,這部電影傳達或是呈現的就是,一些人無法承受無止盡的痛苦最後走向自毀,我的感受是同情跟悲傷以及可惜。

看文學或是電影,要脫離這個社會僵化的批判意識,才能真正感受到故事所要傳達的。

對於最後還是選擇死亡的人們,也不要有太多的苛責,他們的痛苦無法想像,活著的一分一秒都是煎熬,救自己這件事實在是太難了,還要道歉說:「我請你們原諒,我從沒想活著」,太令人心疼.................

感謝,寫的非常好,我也是像你一樣約14歲就不想活著的到了今天,我也道不明原因,只能「我請你們原諒,我從沒想活著』這句話真的很貼切,完全能寫出我的感受,這部時時刻刻,真的時時刻刻在我心裡迴盪著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厲陰宅2:真假來拔河

    所有嚇人的元素,《厲陰宅2(The Conjuring 2)》一點沒少,更精彩的是它加進了很多鬼片忽略的「人味」。...

  • 遠方禁戀:看不清的愛

    矇矓中,血脈賁張的人們,相親相近;霧散雲開後,雙眼明亮的你,還是原本的你嗎?《遠方禁戀》的迷霧,形塑了魅惑的感情迷宮。...

  • 出神入化2:滄海一聲笑

    看魔術表演,千萬別認真,看魔術電影,也別太當真,享受娛樂也就夠了。...

  • 我要復仇:殺意的拼圖

    高雄市電影館策畫的《激情日本-今村昌平の映畫浮生錄》正在高雄映演中,因為這個活動,我慶幸自己趕上了今村昌平的經典《我要復仇》。 -...

  • 扣押幸福:人爭一口氣

    好手出招,輕描淡寫都有戲,看Julianne Moore表演,就有這種興會淋漓的舒暢感。...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