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這一年,我選出自己鍾愛的2009年度精彩外語片,一選就選了二十部,主要是都曾經到感動或啟發,很難割捨,就權充是自己的觀影筆記吧。
電影是夢想的世界,這個世界或許沒有太多的新鮮事,但是只有電影的世界總是能讓我們多認識或感知世界的多元情貌,同時寄情想像,勾畫無限的夢想,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選《第九禁區》和《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做為年度的前兩名作品,因為兩片的情節安排與設計都讓我一方面覺得匪夷所思,一方面卻又拍案叫絕,由衷想為創作者的巧思與才氣鼓掌。
必需一提的是法國導演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的電影《夏日時光(L'heure d'été)》,該片於2008年的七月就已在台灣上映,我卻到了2009年初夏才得見,一看就愛不釋手,只是理應放入2008年的片單之中,而非2009年;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德國導演Doris Dörrie執導的《當櫻花盛開(Kirschblüten - Hanami)》上,該片同樣是2008年七月就已在台灣上映,我卻到了2009年初冬才得見,悔恨交加,也進退失據,只能在此加註一筆,提供愛看電影的朋友分享或尋寶。
2009年的日本片和法國片都很精彩,日本片中《橫山家之味》、《東京奏鳴曲》和《幸福的彼端》都以細筆勾畫人生,細緻動人,雖屬小品,卻遠比票房賣座的《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和《崖上的波妞》更能發人深省,我的選擇已經充份說明了我的偏見。
法國片則是類型不一,同樣是香奈兒的傳奇,不同的時間切入點,換由兩位女星來詮釋這位設計師,卻巧妙完成了一幅從奮鬥到發達的人生歷練,實在應該好好對照來看。更巧的是,同樣是面對創作與人生價值的困惑,《女人出走》和《明天的黎明》同樣也可以對照來看。
至於包含動畫技術在內的《與巴席爾跳華爾滋》與《阿凡達》,雖然等級不同,費用不一,但是我偏好更會說故事的作品,當然,《阿凡達》的科技成就亦不可能視而不見,這些考量都是我在排序時掠過心頭的想法。
我個人偏好的2009外語片,排序如下:
01.《第九禁區(District 9)》導演:Neill Blomkamp─政治與人性議題的科幻包裝
02.《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導演:David Fincher─人生逆行的奇思,人生顛覆錯置的寓言。
03.《惡棍特工(Ingolorious Bastards)》導演:Quentin Tarantino─驚悚情緒的魔法師
04.《時尚女王香奈兒(Coco avant Chanel)》導演:Anne Fontaine─女兒悲情血淚史,藝術饗宴
05.《橫山家之味(Still Walking )》導演:是枝裕和─人生練達的世代香火情
06.《東京奏鳴曲(Tokyo Sonata)》導演:黑澤清─不景氣社會中的人性寫真
07.《為愛朗讀(The Reader)》導演:Stephen Daldry─從慾望昇華的情愛
08.《白色緞帶(Das weisse Band - Eine deutsche Kindergeschichte)》導演:Michael Haneke─見微知著的社會解剖圖
09.《與巴席爾跳華爾滋(Vals Im Bashir)》導演:Ari Folman─反戰寓言的沈思
10.《阿凡達(Avartar)》導演:James Cameron─因為前衛特效
11.《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導演:Sam Mendes─荒謬主義的家庭生活版。
12.《心靈暗湧(DeUsynlige)》導演:Erik Poppe─在時間長河中重組的生命拼圖。
13.《即刻救援(Taken)》導演:Pierre Morel─一氣呵成的父權狂想曲。
14.《幸福的彼端(All Around Us)》導演:橋口亮輔─慢步走過生命風雪的陪伴
15.《破碎的擁抱(Broken Embraces)》導演:Pedro Almodóvar─永遠無悔的情癡
16.《女人出走(Villa Amalia)》導演:Benoît Jacquot─放下才能再出發。
17.《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導演:李安─激進的年代,不變的主軸
18.《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導演:Danny Boyle─目瞪口呆的印度神話
19.《香奈兒的秘密(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導演:Jan Kounen─歷史時刻的重建,名人八卦的細剖解析。
20.《明天的黎明(Demain dès l'aube)》導演:Denis Dercourt─音樂家浴血重生的洗禮。
看來家庭議題是藍老師的大宗.
那韓片的非常母親呢?
很抱歉,韓片看得不多,眼界不夠寬,因此無緣入列,且待今年補看嘍。
可是像這樣改編自文學作品的電影
如何能因其概念發想及情節的獨特或是巧思 來給其"電影工作者"的讚美呢??
這些電影工作者(在此應是指電影編劇)所完成的工作並不是在這兩方面的吧......??
我常常覺得有些改編電影的電影工作者 被讚美的地方並不名副其實......
把文字「電影化」其實是很艱難的工程,畢竟世人閱讀文字的意像很唯心,要落實到具像的影像,需要工程浩大的溝通技巧,原創到改編之間的界限確實有時很難畫分,需要細心的比對,才能見真章。
抱歉抱歉
我留了三個重複的留言
可以麻煩幫我刪掉兩個還有這一則好嗎?
謝謝&不好意思
只有藍老師不會矯情的因為
The curious case of BB 是Made in Hollywood
就把它排除在外 還把它高掛第二名
不過有Taken
這實在太讓我意外了
選擇最愛時,你不會在意它是不是好萊塢作品,只問自己當初是否被它感動,是,就值得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