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雙影帝:評審無語

twins2.jpg

 

評獎不是分豬肉,亦不像棒球賽那樣,好壞球主審一人說了算,既然做出創紀錄的決定,金馬評審給個說法,應該不為過吧?

 

 

金馬影帝揭曉的那一剎那,原本沈靜的報館突然起了一陣騷動,有同事氣憤地跑來告訴我:「乾脆四個入圍者都得獎算了!」

 

左前方的一位同事說:「四人選了兩位,剩下的那兩位,是不是只好跳樓去了!」

 

右前方的一位同事也跟著說:「上台的兩位贏家,真的會開心嗎?」

 

不管開不開心,兩位影帝都上台領了獎,也說出了很體的得獎感言,畢竟他們都是好演員,在生命的榮耀時刻,繼續演戲,一點都不難。

 

難的,可能是金馬獎執委會要不要公開評審會議內容,讓大眾明白兩派評審堅持不下的癥結所在,導致最後給出一個並列得獎的「美學」理論,來為自己創紀錄的行動給個說法呢?評審既然寫下了歷史,卻雙手一攤,笑罵由人,不是很可惜嗎?還是沒有人可以代表各有堅持評審做出綜合陳述呢?

 

評審難做,大家都知道,可是從入圍名單中選出最優作品或個人,這就是評審的契約內容啊,最後選出了一個看似皆大歡喜,其實沒人歡喜的「鄉愿」決定,評審的工作契約能算完成了嗎?或者是他們其實不「鄉愿」,只是希望提供影迷更多的思考,刺激大家再回頭看片做比較,把最後的決定權交還給觀眾?畢竟永恆與歷史不是評審說了算,公道其實是在人心的。

 

做評審的人都有學養背景,各有所長,各有主見,也各有堅持,在評審桌前要說服對方放棄堅持,其實很難,因為多數人在決選前對於這一票要投誰,都已有了定見,臨陣放棄,就顯得自己心虛氣弱,專業素養會被他人瞧不起,除非自己的最愛獲勝無望,才可能轉投次愛。

 

當然,你也會遇見一些評審,喜歡挑戰規則,希望自創一格,不管是增加獎項,或者多增加得獎人,即使主辦單位出面釐清規則,也還未必心服接受...這些都是我過去參與電影獎評審時常見的情況。

 

今年的金馬獎男主角獎項,我只看過《不能沒有你》和《證人》,沒看過《如夢》和《鬥牛》,照說,對誰該得獎,根本沒有發言權,卻因為出現了史上的第一次雙影帝,反而有了一點說話的空間。

 

並列桂冠,確實是電影競賽史上少見的場景,奧斯卡靠票數統計,八十年來並列影后機率低到只出現一次:凱薩琳.赫本的《冬之獅》與芭芭拉史翠珊的《妙女郎》;坎城影展的歷史上出現過三位女影星同登影后的記錄,那是1988年的電影《分離的世界(A World Apart)》,同片演出的三位女星Barbara HersheyJodhi MayLinda Mvusi演活了南非實施種族隔離主義政策後造成的黑白不平等人生故事,三位白黑女星的攜手演出,讓《分離的世界》有了歷史與時代的烙印,缺一不可,三人同片獲獎是難得的榮耀。

 

we.jpg至於後來《霸王別姬》和《鋼琴師的情人》並列坎城金棕櫚獎的決定,則是路易.馬廬為首的評審團捨不得割愛,魚與熊掌都要得兼的最後選項,坦白說,兩部電影都很精彩,但是共享桂冠的結果,卻等於沒有做決定,把最佳影片的球又拋回給了觀眾。

 

坎城影展這種並列金棕櫚獎的「前科」其實還有多次,不論是1979年的《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與《拒絕長大的男孩(Die Blechtrommel)》或者《爵士春秋(All That Jazz)》與《影武者(Kagemusha)》都有相同的情事。美其名是重新定義與擴充了「最佳」與「第一」的定義,以更開放的態度審視人間的可能性,既然你無法決定香蕉與西瓜的絕美好壞,不如就讓他們並列吧。

 

但是戲有輕重,戲份情緒亦各不相同,所以獲得的共鳴肯定也就有所不同,描寫知名女作家Virginia Woolf傳記與人生的電影《時時刻刻(The Hours)》中,女星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與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和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戲份都很重,最後卻只有妮可獲得奧斯卡入圍,甚至最後得獎,其他兩位做了綠葉的女星,沒有人能夠忽略他們的貢獻。

 

金馬獎最有可能創造雙影帝的機會其實是《藍宇》中的劉燁和胡軍,他們兩人的表現其實是一時瑜亮,缺一不可,劇情如此,演技亦然,所以兩人同獲入圍,最後的桂冠卻也只給了劉燁。那一年的金馬評審在那麼艱難的情況下都做出唯一優勝者的痛苦抉擇,就算難免讓人有扼腕之歎,畢竟是有擔當的決定;今年金鐘獎的《痞子英雄》也有同樣的困境,最後英雄勝了痞子,但是英雄念茲在茲的卻是痞子的帶引與啟發,我相信那不是客套話,那是真心話,只是評審自有見解,只看結果,不清楚也不想清楚拍戲流程吧。

 

me06107.jpg相對之下,今年金馬獎評審先是要在《風聲》的李冰冰和周迅中做出選擇(兩人同獲提名),沒有周迅的外顯對照,李冰冰的內斂與焦慮,就看不出掙扎,好戲是兩人相碰撞的結果(同樣與李冰冰演出精彩對手戲的黃曉明卻因配音理由,根本未獲提名,更加暴露了提名評審的美學矛盾與盲點),評審如果愛李,就不應捨周,一旦能夠捨周,有這樣的擔當與見識,就更沒有理由在七輪投票後,還是選擇了影帝並列的結果,難免給人做不了決定,就不做決定的和稀泥感覺。

 

如果最後決選關鍵是《不能沒有你》的陳文彬和《證人》中的張家輝時,因為兩人的表演方式完全不同,一位渾人天成,一位講究方法,評審的品味就有了辯論的空間;然而《鬥牛》的黃渤若與《證人》張家輝的戲路近似,評審無法說服對方,七輪投票也得不到共識,被迫做出並列決定,那麼是不是應該給個說法,來說服被評選結果搞得一頭霧水的觀眾呢?

 

給個說法很難嗎?在藝術的世界中,說不出理由的事情太多了,雙影帝的風波不是第一回,也不會是最後一回。司法界強調法官不語,因為一切都在判決書中,法官心態與見解至少有文可查;但是金馬獎的「評審不語」卻只管給出個結果,沒有說法,亦沒有見解,典禮終結,人都散了,疑團就留給觀眾自己解讀了。

9 Comments

那乾脆從缺好了!
不過就算是從缺也要有個說法吧!><

Dear 藍老師:
恐怕有打字上的錯誤:〈藍宇〉的劉燁和「胡」軍。

感謝提醒,已更正。

換個角度看,如果真是兩方僵持不下,但為了選出一個唯一的得獎者,最後卻用個牽強的理由刷下其中一方,那豈不也是種和稀泥?

我也覺得不該有雙影帝的!真的是傻眼!這樣以後即使票數落後但只要評審力挺的都可以來個翻盤!一票之差也是一票啊!真的是...就如記者鍾明非文章內所說的雙影帝開先例後患無窮!

我也不敢苟同金马的双影帝决定,毕竟,比赛一定要分出胜负,就算是落败,也未尝是一种美丽的遗憾。为了节目效果而制度让路,先例一开,只会得不偿失。

毅阳

那與典禮設計無關,純粹是評審投不出個結果,但是主辦單位沒有堅持到底,事後亦不能給個說法,很可惜。

沒能拿到雙影帝真的是令人遺憾,確實是各有亮點,缺一不可。至於這次實在沒有很讓人信服。。

多謝回應。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07月26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猩球崛起2:猿不殺猿

    寫在石頭上的字,掛在嘴上,一唸再唸的戒律,強調了議題,也凸顯了宿命。...

  • 馴龍高手2:細胞分裂學

    能夠飛天的人,總是讓人豔羨,《馴龍高手2》的Hiccup是飄飄何所似的天地一沙鷗?還是不願獨善其身的明日帝王?  ...

  • 07月19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世界音樂獎:Francis Lai

    世上有幾人能在過去50年間,每個世代,都有代表作品問世?   《男歡女愛(Un homme et une femme)》是60年代的記憶;《愛的故事(Love Story)》是1970年代的經典情歌;《戰火浮生錄(Les uns et les autres)》的「波麗露」,1980年代的影迷誰能忘情?90年代的《偶然與巧合(Hasards ou coïncidences)》與21世紀的《情海浮生錄(Ces amours-là)》,都是癡情人不忍割捨的珠玉,這些電影的配樂全都出自Francis Lai的手筆。...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