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或偶像都有「粉絲」追隨,或因崇拜,或因耽戀,有為者亦若是的行動展示,成為「粉絲」的自然投射反應。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玩了兩場很有趣的粉絲趣味,呼應了電影的本尊與分身的主題論述。
首先是蝙蝠俠即將出場的黑道火拚戲,黑道相約在停車場交易,警方已經掌控線索,蝙蝠俠當然也有線報,妙的卻是現場猛然出現多位冒牌蝙蝠俠,碴呼動手,群蝠亂舞,把現場搞得一團亂。
這群冒牌蝙蝠俠,簡單來說,其實就是追星族的進化版,歹徒出沒處,偶像英雄必定現身,於是聞風而聚,就成為他們晉見偶像的大好良機。你永遠不知道為什麼追星族就是有本事比記者更能掌握明星偶像的動向,諾蘭導演也不必大費周章介紹這群冒牌蝙蝠俠的心理動機,總之,套起蝙蝠俠的外衣,就是角色扮演遊戲(Cosplay)的開始,起初的裝模做樣,確實有些唬人,很快就被打得七零八落,則是讓被唬得一楞一楞的觀眾看得目瞪口呆,:何以蝙蝠俠如此不堪一擊?
然後才是正牌本尊開著寶車破牆而臨,本尊就是本尊,三兩下定乾坤,然後還能回頭叮嚀那些躺在地上哀號的冒牌分身小心安份點,別再鬧了。
這要算是《黑暗騎士》中最幽默的一場戲了,導演諾蘭透過角色扮演的諧謔手法,開了追星族一個小玩笑,卻也悄悄帶出了本尊與分身的嚴肅主題。
至於小丑搶銀行的開場戲,則是分身亂人耳目的另一種趣味,所有要搶銀行的人,不論是天上飛的,地上闖的,人人一副小丑面具,那是小丑幫的宣傳秀,小丑殺保鑣,兇悍;小丑殺小丑,無情,但是觀眾無從分辨,誰才是真正的小丑,眼花撩亂構成了小丑面具的最大欺敵效果,混亂遮掩了本尊的身份,卻也擴大了迷亂效果,完成了超高效能的宣傳造勢效果,因此,等到本尊拿下小丑面具,顯現臉上的小丑粉彩時,才讓小丑形象正式定調,創造了煙花四射的出場秀。
然而這場戲都只是《黑暗騎士》的暖身戲而已,主要戲肉在於Aaron Eckhart飾演的檢察長哈維,他相貌堂堂,說話有力,打擊罪惡也有一套,連蝙蝠俠都覺得他是最理想的正義代言人,願意把所有的光采獻給正義俠客,蝙蝠俠寧願做為打擊不法的馬前卒,而且正因為蝙蝠俠隱身暗處,所有哈維不宜也不能的辦案方式,就交由蝙蝠俠的代行,一個白臉,一個黑臉,看起來就像一枚銅板的陰陽兩面,各行其是,各自施力,銅板才能滾轉。
然而,哈維的銅板卻是兩面同一個人形版模,表面上,他遇到難以決定的事,就會擲銅板,視陰陽決定行止;事實上,兩面同一版模,怎麼丟擲都是同樣的形狀,決定權從來不是機率所操縱,而是他自己的心意來決定。看似隨意,聽天行事,實是一切操之在己,他的噱頭手段,其實也暗示了權能者用了美麗包裝來唬人,其實卻是獨斷跋扈的強人本質。光明與黑暗本來就是相對卻也相應而生的自然現象,檢察長的「雙面人」外號,本來是道德偽善的消遣嘲弄,後來卻在被火紋身後,成為玉面猙獰同時並存的「雙面人」,當醜陋被逼現形後,哈維檢察長的悲憤私情也就成了邪念滋長的營養液了。
小丑的粉妝書寫著他一以貫之的邪,哈維的雙面則是人性善惡的拔河,這一切就像蝙蝠俠穿起蝙蝠衣是要除暴鋤奸,穿起西裝卻成了沈浸醇酒美人,玩世不恭的韋恩少爺,克里斯多福.諾蘭在《黑暗騎士》大玩善惡黑白二元論,雖然雕琢得極其用力,但是因而衍生的那一面才是本尊本色的人性省思,卻也讓蝙蝠俠這位漫畫英雄多了不少哲學韻味。
留言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