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獎:光之夏

711.jpg
沒有人的童年記憶是清晰完整的,零碎散亂不真切因此提供了不一樣的創作空間

音樂、貓咪和芭樂,構成了新導演王承洋作品《光之夏》的三段童年切片,黑白攝影呈現的高反差,剛好呼應著人生記憶的碎裂、模糊與不確定。

童年,不知天高地厚,所以百無禁忌;童年,只知有我,不知有人,對周遭人事的記憶因此總是零亂,不完整,《光之夏》的三段故事就在這樣的創作主軸下呈現出煥然一新的力量與趣味。

首先是貝多芬的音樂「給愛麗絲」,這段甜美的鋼琴小品,台灣人用做垃圾車的駛達音樂,只要聽見「給愛麗絲」,就是丟垃圾的時刻,或許荒謬,卻已形成台灣人的生活記憶。

但是對《光之夏》的七歲男童阿宏而言,「給愛麗絲」不只是垃圾車的音樂,也不只是他陪奶奶梅芳住在鄉下的田野記憶,他另外感受到貝多芬的音樂美學的召喚,所以他會哼著「給愛麗絲」的曲調,在窗台邊自刻自畫的琴鍵上煞有介事地彈著琴。

動作是虛擬的,心情卻是再明白不過的,孫子愛音樂,奶奶自然想成全,但是奶奶窮,供養不起學琴費用,於是帶著孫子到村中富人家學琴,碰到珍貴鋼琴,孫子開 心,但是陌生環境卻也讓他心生恐懼,掛在人家家牆上的家屬遺照,看在阿宏眼裡竟然有了情緒,陌生的忑忑因而衍生出魔幻般的恐懼。

a449057b6a044de.jpg
孩子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複雜的家族血源或往來親朋,不論是叔伯姨舅,孩子往往摸不清頭緒,也記不得面孔與稱呼,導演王承洋用了逆光攝影手法讓多數的身旁 人物都成了不甚清晰的人影,因此,阿宏既看不真確,也記不牢靠,那位阿伯提了一袋芭樂要送給奶奶,也就成了一段明明存在,卻一片空白的記憶。

正因為遺忘了信靠,隱約在心的罪惡感也就有了童年夢魘的心理基礎,也讓劇場幽靈得能在廣場上舞跳,在窗台旁獻身,卻又來無影,卻無蹤,只能在小小的心田中 留下驚懼,又無法名狀的成長經歷,王承洋的劇情進程其實既有邏輯合理性,同時也有著魔幻的揮灑空間,才讓《光之夏》的童年往事韻味獨具。

最重要的則是貓咪的不告而別。阿宏愛貓,但是貓也有自己的世界,所謂的主人,是人的自我定義與理解;所謂的回家,則可能是貓咪的覓食生理所繫,只是所有的 消失或出現,所有的思念與無撫,都是人類主觀認知,尋尋覓覓卻毫無所獲,那份焦急與失落的感覺,坦白說,就與總是模糊不完整的童年記憶形成了趣味的平行對 照。

夏天,總是陽光亮眼,仰首向天,就得瞇眼,看到的事物難免就是模糊,黯淡,但是夏天的記憶無非就是光與熱,《光之夏》用了黑白底片讓強光印像總結了夏天印像,王承洋的美學控制在強烈的主張下也有不錯的成績。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騎士出任務:淑女夠力

    傳統騎士電影,只顧標榜陽剛雄風,《騎士出任務》走闢蹊徑,讓鄰家女孩也能有了玉嬌龍拒任男性擺布的獨立個性了。  ...

  • 黃老師再見:晚霞滿天

    我們都是唱著黃友棣老師的歌曲長大的孩子,他讓我們聽見天籟,他教我們唱出人間最美的情歌,黃老師今天彈完了生命的最後一個樂章了,謹以本文聊表追憶情思。也敬邀所有唱過黃老師創作歌曲的朋友,一起再來唱首《當晚霞滿天》吧!  ...

  • 07月03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約翰貝律:知心才動人

    「我不過是創作了音樂,卻能擊碎人家的心,確實是太美妙的事了!」猜猜看,這句話是誰說的?...

  • 刺蝟與女王:青春女兒

      《刺蝟與女王》歌頌青春,亦揮灑青春,青春的身影成為最迷人的符號。  ...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