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艾伯特:影評寫成精

j58

寫影評也可能揚名立萬,好萊塢的星光大道要為影評人羅傑.艾伯特立放一塊星星地磚了!

寫影評會有什麼成就?台灣影評人的地位不高,有人質疑影評不夠專業,有人懷疑影評被片商收買,最大的遺憾是台灣媒體的掌門人不懂得珍惜,不會培養,更不能力挺權威言論,以致於影評文化花果飄零,乏善可陳。

影評文化式微,關鍵在於多數人相信電影評論不難,看完電影後的「喜不喜歡」、「好不好看」,成為最便利上手的「印象式」評論,而言雄辯滔滔,不太能接受其他客觀專業的論述,一切我說了算。

中外媒體對待影評人的態度可以看得出評論文化的成熟度。

芝加哥市議會日前決議要把七月十二日定名為「羅傑.艾伯特日"Roger Ebert Day"」,因為芝加哥出了一位名聞全美國的影評人羅傑.艾伯特。

對於六月十八日才要過六十三歲生日的艾伯特而言,今年是他非常風光的一年,他從一九六六年就定居芝加哥,十五歲那年就做了伊利諾州 The News Gazette的體育記者,半年之後加入芝加哥論壇報擔任影評人,一九七五年時就成為第一位因為寫影評而獲得普立茲藝術評論獎的影評人做了四十多年的芝加哥市民,終於因為影評權威被議會肯定,實在很有面子。不過,美國人對艾伯特的肯定還不只於此,今年夏天,好萊塢的星光大道上也會有一塊署名羅傑.艾伯特的星星地磚,推崇他的影評貢獻。

優秀的影評可以頌揚電影成就,可以拓廣影迷視野,可以針砭電影盲點,最重要的是影評權威的建立,讓觀眾看片時有個客觀的指標。

台灣在戒嚴時期的影評可以分為本土與留洋派。

本土派藝人就台灣看得到的電影寫評論,不乏學理探討(例如哈公所寫的「理論蒙太奇」就很有份量),但是針對某些影片的藝術和技術成就的批判比較少,歌功頌德的比較大,一方面是當時的片商勢力龐大,一方面是當時的評論風潮傾向談好不談壞,大家都不做黑臉壞人,後來甚至一度引爆了年輕電影愛好者看不慣部份影評人相互吹捧、私相授受的作風,還激爆過十大爛片風波,如今你還可以在台灣的電影資料館裡查到這本書,細述當年影評界的種種內幕。

留洋派的評論家,在那個資訊閉鎖的年代裡,正巧在海外唸書,可以最快看到最新電影,可以搶先發表電影風潮的論述稿,對於熱愛電影的影迷而言,都是極其珍貴的最新資訊,迅速建立他們的權威指標地位。然而,細究這些喝著洋墨水的評論家,卻可以發現很多時候的評論文字相當類似,再細細比較後,就發現他們好像都不時引用著Film Comment這類權威影評雜誌上的文章,所以就有英雄所見略同,觀點非常相似的結果,使得媒體雖然不同,文章卻很相類的,這種現象在奧斯卡提名名單揭曉或得獎結果的分析文章時最為常見。

寫影評,能不能參考別人的意見?這其實是個好問題,基本上,本土新片比較難找到參考評論,比較看得出評論文的洞見與功力;外國電影則因為檔期未必同步,試片也有先後,再加上文化和語言隔閡,確認電影訊息,查考相關人名或對白,甚至進一步參考別人的看法其實都很難避免,最重要的是參考歸參考,是不是一字不改地抄?是不是把別人的觀點橫向移植到台灣來,拼貼成為自己的光環?都是檢驗影評權威的最佳試紙。

艾伯特是芝加哥太陽報( Chicago Sun-Times)的專屬影評人,你只要點選http://www.suntimes.com/index/index.html的網址找到他的專屬網頁,就可以看得出太陽報有多尊重這位影評寫手,不但有專屬網頁,還有星星的評分推荐,重要的是他寫作勤快,大小電影都是他評論的對象,甚至連dvd都有評論區塊,再加上過去上千部影評的資料庫,以及最新電影的連結資訊,甚至連讀者投書都有個專屬欄目做回應,影迷對某部電影有不同意見,或質疑他的標準前後不一,都可以投書,他也一定仔細回答,說明自己的看法,愛電影的人很難不把他的網站列入我的最愛。

但是,影評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評論夠份量,一代女星安妮.班克勞馥去世後,台灣媒體都千篇一律地翻譯外電文字,年輕的電影記者到底有沒有看過她的經典之作?成為我在閱報之後最深的感歎,台灣讀者成天接受這種完全沒有文化內涵的影視新聞能開拓多少眼界呢?答案其實很明顯的。媒體淺薄了,觀眾就更短視了。

反過來,我們看看艾伯特在那一天的追悼文字中寫了什麼,除了基本的身家資料和影藝成就外,他更細述了安妮在《畢業生》中的精彩演技,他在一九九七年重新看過《畢業生》之後就盛讚安妮的表演是那麼強大的性感、那麼機靈、那麼有自信,所以她演出那種老牛吃嫩草的誘拐戲時是那麼地真實可靠……她是全片中唯一不炒冷飯,抄襲舊有模式的演員……她會誘拐班傑明(即達斯汀.霍夫曼),並非出於色欲,而是一種絕望與施捨…她是整部電影中你唯一想找來好好聊聊的角色……。他甚至還不諱言自己在三十年前初看這部電影時漏看了許多精彩的表演細節,甚至還親自去拜訪安妮,坦承自己昔日有眼無珠的失誤。

一方面告訴你,安妮的表演好在那裡,一方面坦承自己影評多年也有看走眼的時候。見人所未見是影評人的天職,覺今是而昨非的評論心情,有幾人做得到?

艾柏特同時也是ABC7的影評節目主持人,以豎起大拇指做為他的評論意見及觀眾看片指標,我沒看過這個節目,不敢多做介紹,但是做一位影評人能夠獲得多數人的信賴,甚至能被工業界封為電影「明星」之一,甚至還能被城市視為榮光之寶,這樣的評論環境,這樣的評論成就,坦白說,實在是很讓人羨慕的文化里程碑。

2 Comments

多年後的今天2016.06才發現這篇文章.
這位影評人真是讓人敬佩.
讓我這種電影小粉絲...心裡五味雜陳.

不過也很遺憾.
這麼具有好萊屋影響力的資深影評.
在2013離開人世.結束了他繼續創作的生涯.
一個人能一輩子堅持這麼多大量的創作.
真的是很不容易.也很燒腦力心力.

負責任的影評人絕對不是在電腦前敲敲鍵盤就好.
背後創作的來源.非常需要做好前置工作.
到處涉獵各種資源才能做出判斷.
猶如各種比賽評審找路人甲VS找專業評審.
兩者呈現的料.口條論述.與看到的地方就差很多.

這位影評大師.
真是足以影響整整一代人觀影的"態度"與眼界.
甚至數十年部分電影相關創作者的發展方向.
(影評能影響部分票房跟風向.
而劇組與資方很看重票房跟口碑.
所以
傳媒與影評.影迷.劇組.資方.
有綿密的影響.共生.的"特殊性關係"XDDD)

謝謝你的回應。十一年前的舊文章,依舊能夠吸引到讀者,很迷人的一種感覺。也讓伏案寫作的心情,更增溫度,謝謝。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厲陰宅2:真假來拔河

    所有嚇人的元素,《厲陰宅2(The Conjuring 2)》一點沒少,更精彩的是它加進了很多鬼片忽略的「人味」。...

  • 遠方禁戀:看不清的愛

    矇矓中,血脈賁張的人們,相親相近;霧散雲開後,雙眼明亮的你,還是原本的你嗎?《遠方禁戀》的迷霧,形塑了魅惑的感情迷宮。...

  • 出神入化2:滄海一聲笑

    看魔術表演,千萬別認真,看魔術電影,也別太當真,享受娛樂也就夠了。...

  • 我要復仇:殺意的拼圖

    高雄市電影館策畫的《激情日本-今村昌平の映畫浮生錄》正在高雄映演中,因為這個活動,我慶幸自己趕上了今村昌平的經典《我要復仇》。 -...

  • 扣押幸福:人爭一口氣

    好手出招,輕描淡寫都有戲,看Julianne Moore表演,就有這種興會淋漓的舒暢感。...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