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桂冠:十大英國片

1006.1.jpg

電影的成就與電影的命運往往南轅北轍,不能爭一時,就爭千秋吧!

我一直不懂台灣片商為什麼要把英國明星Michael Caine譯成米高.肯恩,而不是叫做麥可.肯恩。

有一種解釋是譯者把Michael 中那個「i」唸錯了,不唸「艾」,唸成「一」,以致於與M合唸時,就不唸成「麥」而成了「米」;另一種解釋是譯者是廣東人,依照廣東發音,所有的Michael都唸做米高。

不管是麥可或是米高,我想多數人都很喜歡Michael Caine,那一嘴濃濃的牛津腔英語,剛好和帶有蘇格蘭口音的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相映成趣,正巧他們也是英國當代影壇人氣最旺的影星。

米高戲演得好,文筆更溜,他寫過一本回憶錄和一本表演論,暢談表演原理和實務,很有參考價值,其中讓我印像最深刻的一句話是:「銀幕上的醉漢都力求跌跌撞撞地表現蹣跚醉態,卻不知生活裡的醉漢只是一股腦地喧嘩著自己沒醉,極力保持清醒。」傳統的醉漢表演是要讓你「看見」,他追求的表演境界卻是讓你「感覺」到。看不見,卻能感覺到,這是演技「外顯」或「內斂」的最大區別,考驗的就是演員功力。

今年,米高.肯恩辛苦地以《沈靜的美國人》爭取到奧斯卡男主角獎提名,不少外電宣稱該片是他嘔心瀝血之作,希望能替他的演藝人生爭得一座奧斯卡帝冠。以前有不少好萊塢明星保羅.紐曼和亨利.方達都是靠著這種行銷術,以一部並非他們生平代表作品如願在奧斯卡盛會上稱王。但是《沈靜的美國人》實在不是米高老爺的代表作,我的確可以聞到他身上那種老記者長期酗酒的酒精氣息,不過,電影中的他既無戰地記者的機敏與睿智,也不見老狐狸般的老謀深算,更欠缺身不由己的捨身情操,「沈靜」到讓人感受不到華采,只能黯然陪榜。

QuietAmerican.gif不過,塞恩失馬焉知非福,最近,英國電影雜誌Total Film邀集了二十五位影評人選出英國影史上的十大名片,結果他在一九七一年主演,卻不幸被禁演的電影《Get Carter》擊敗了環伺強敵,榮登影史冠軍。

電影會遭禁演,一定都有時代因素,即使日後平反,影史地位也未必就會崇高,通常都是時代意義消失後,就不復記憶,不復有人討論。《Get Carter》不是因為這次票選活動,可能根本不會有太多人注意。

1006.2.jpgGet Carter》情節描寫米高.肯恩飾演的男主角Jack Carter,專程出席老哥的葬禮,不料卻惹出了一堆是非恩仇,該片會被禁,主要原因有三:一,謀殺場面太逼真;二,女主角穿著貼身內衣和米高大玩電話性愛遊戲;三,米高在決鬥戲時全裸亮相。從今天的觀點來看,這些戲都是小case,卅年前卻是驚世駭俗的開路前鋒,只能以叛逆搞怪形容。跑在時代前端的電影,往往就得忍受寂寞,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英國影評人票選出來的十大英國電影片單,不知道有幾人看過,初譯如下,請大家參考指正嘍。

1 Get Carter (1971)
2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1946)
3 Trainspotting (1996)
猜火車
4 The Third Man (1949)
黑獄亡魂
5 Life of Brian (1979)
6 The Wicker Man (1973)
7 Kind Hearts and Coronets (1949)
8 Lawrence of Arabia (1962)
阿拉伯的勞倫斯

9 From Russia with Love (1963)
第七號情報員續集
10 Naked (1993)
赤裸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角頭:有血有肉少靈魂

    《角頭》的預告片完全不能吸引我,但是《角頭》在颱風天三天假期中票房破千萬的新聞,卻吸引我走進戲院一窺究竟。確實,那是一桌有血有肉還有眼淚的華麗桌菜,山珍海味應有盡有,唯獨少了靈氣一味。...

  • 蟻人:拚成量子無故人

    Size does matter!這句話適用《侏儸紀世界》,也適用《蟻人》。...

  • Cate:徜使當時身便死

      一眼就讓人看破底牌,不算真本事。《大尋寶家》中的Cate Blanchett雖然內心有神秘的海底針,但是太多戲演得太直白,就少了回味空間了。...

  • 大尋寶家:藝術與人命

    戰爭時期,子彈和麵包最重要,有誰肯理睬藝術?往往,文化就在世人的疏忽中消失了...

  • 奧瑪雪瑞夫:告別紅塵

    埃及演員Omar Sharif因為心臟病發辭世,享年83歲  April 10, 1932 - July 10, 2015...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