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飾演小丑的希斯.萊傑(Heath Ledger),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2008年執導的《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或許少了五分光彩,但依然有傲人的氣氛節奏,讓人看了提心吊膽,全神貫注;諾蘭在2012年執導的《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也以湯姆.哈迪(Tom Hardy)飾演的恐怖份子班恩做為故事核心,特別是他在身上摻雜了911事件症候群、茉莉花革命與佔領華爾街等時事浪潮的反芻元素,呈現了好萊塢商業電影極少見的,臧否時事的史詩視野,然而從一開場空中毀機戲的乾淨俐落,到後來佔領高譚市的拖泥帶水,諾蘭很可惜未能在節奏掌控上更勝層樓,造型設計也欠缺新視野。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前六鐘戲帶有全新震撼的傲人能量,從CIA情報員的空中拷問囚犯,逆轉成恐怖份子空中劫機,又以身殉機以遮人耳目的行動,搭配空中飛索,又讓飛機斷翼折翅的特技場面,宛如少了安全護網的太陽馬戲團在空中演出驚奇秀,從發想到執行,光是這幕序曲就夠讓人歎為觀止了,如果全片一直保持這種思慮周密,佈局周到,又一氣呵成的節奏,肯定能夠超越《黑暗騎士》。
震撼從班恩身上展開,岔路也從他身上迷航。
首先是造型,班恩因為身陷天牢,臉部遭同囚所害,都靠面罩調整呼吸,光是這個面罩造型,就陷進了《星際大戰》Darth Verda框架之中,同樣亦是重覆
了《沈默的羔羊》中,會吃人的漢尼拔博士,靠著束口的口罩散發出來的恐怖感覺,也有些像《終極戰士》的外星戰獸的進化模樣,總之,視覺上少了大反派的原創造型優勢;加上他的光頭,以及類似神鬼戰士(Gladiator)的束身戰服,傳達的是「蠻力過人」的蠻夫印象,少了讓人不寒而慄的陰森寒意,以至於電影雖然演出了橋斷樓塌,處處烽火,甚至整座球場坍陷的奇觀(有如911事件,WTC大樓坍塌的廢墟重現),但是功勞全歸導演的視覺經營,無法連結到角色的魔力之上。
其次則是諾蘭很想擴大好萊塢只重特效,內容貧血的商業格局,於是他加進了法國大革命的人民暴動元素。他的企圖不俗,可惜執行上卻拿捏失準了。
班恩佔領城市的主要行動就是攻破監獄(一如法國大革命從攻破巴士底監獄做為行動號角一般),解放了那些因為城邦峻罰而坐牢的人犯,甚至還組成了人民法院公審富豪與官員,班恩雖然始終站在旁聽席上,但是他的意志依舊主宰著這場號稱貧民當家的新革命,諾蘭不但質疑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人治腐敗,揶揄了財團董事會私相授受的權力勾結,讓他的人民革命取得了類似「佔領華爾街」運動的貧富重新分配主張,甚至演出了有如《齊瓦哥醫生》的「共產」革命......但在這場正義與邪惡的對抗中,諾蘭其實找不到真正的革命著力點,他只是拼貼了曾經出現過的新聞畫面,以華麗熱鬧的行動劇填充了一般好萊塢電影不曾有過的正義噱頭,卻完全無法解釋,既然班恩以文明的毀滅為職志,他又何需採取隔河分治的圍城戰略?庶民當家的人民革命理念,最終只像是一場暴民政治的鬧劇,沒有遠景,甚至嘁不出動人口號,也無法號召更多的響應人潮。
更不合理的是行動一拖就是好幾十天,他究竟在等待什麼?電影無力交代他的等待動機與祈願目標,反而是透過這場消耗戰,讓已經被打趴的蝙蝠俠得能在天牢中找回奮鬥的意志與體能,東山再起;甚至受困隧道的警察重見天日後,得能繼續以正義天使之姿,成為敢於冒死反抗暴徒的人母保姆(那是向911死難警消致敬嗎?),偏偏矛盾的是,班恩的中子彈威脅,竟然能讓美軍寧願對自己人開火,也不肯援救孩童人質......混亂的訊息就像蝙蝠俠與班恩的決戰,竟然淪落成為一場街頭混戰,少了英雄對決的神采。
班恩有佔領城市的謀略與能量(當然,結局告訴我們幕後另有高人黑手),終究只能像攻像北京的闖王李自成,他的造型讓人無法接近,他的挫敗無法讓人同情,反而給人有勇無謀的歎息,連帶地,那場人民革命的理念也就成了笑話一則,諾蘭雖然高舉了社會革命的正義大旗,最終還是委婉表達了他對人民革命不以為然的態度。
就商業電影的視聽震撼而言,《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依舊在視野格局上,讓人耳目一新,動作場景的調度和安排,頗有可觀,若非革命主題龐大到全然失控,《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其實有著讓人重新思索年度大事的豐沛能量,諾蘭的強棒揮擊,受限於咫尺之遙,終究只是被接殺的高飛球,不是改變賽局的全壘打。
不知道老師是否跟我一樣,會覺得翻譯的字幕不太合格,總覺得很不順口
另外,班恩有說過『我要的不是你的生命與身體』
從一開始他就打算讓韋恩看著電視逐漸絕望,慢慢折磨他的意志、讓他死在天牢之中
我想這是唯一可解釋圍城數十天的理由吧
很遺憾,這部片也將伴隨著陰影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很遺憾,這部片也將伴隨著陰影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其實班恩的動機就有交代很清楚啊
他要高譚市民看到希望,再走向絕望
一步步毀掉高譚市
同時也讓布魯斯看到她心愛的城市慢慢的毀掉
從人民信念開始崩潰
一開始就直接炸掉高譚市就沒有意思了
要讓高譚市慢慢絕望再毀滅才有效果
一開始就直接炸掉高譚市確實沒有意思了,但那亦沒有辦法交代他一拖那麼多天的判斷,同時也低估了城市人民的理性與感性。
the dark knight rises 可惜了。
少了精彩的對手,故事的張力也就出不來。還有,煽動情節也處理得太過於“簡單”,沒有說服力。
我覺得最大的亮點,反而是catwomen。
無可否認,christopher的格局是大的,可是,也許是太多的情節要交代了,反而故事在後半段無法處理好。
真可惜。
是的,心很大,但是行動要能跟上,格局就更大了。可惜,確實是精準的註解。
不知為何藍先生大力推薦的賽德克巴萊, 在國際主流影評網站, 與其所批判的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有如此的差距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IMDB 9.2
Metascore 78
Rotten Tomato 87%
賽德克巴萊
IMDB 7.6
Metascore 62
Rotten Tomato 73%
要比的不是數字,我想你亦不清楚你列舉的網站數字,究竟怎麼產生出來的,我的寫作只談自己的品味,要討論的只是觀念與觀點的異同,其他的就像誰能說香蕉沒有櫻桃好吃?沒得比,亦不需要比,亦比不出定論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往往亦非得分最高的電影,而且,我並非只有批評,我同樣肯定其娛樂價值。
樓上的朋友
Metascore和Rotten Tomato我不清楚
但imdb是只要登入,所有人都可以評分
與影評人無關
(我就在1分鐘前默默的去給了"吹動大麥的風"評了8分)
事實上imdb一直就是個資料庫
而非您所謂的影評網站
現在若問20世紀十大佳片
美國影評人的片單與法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的影評人片單絕對大不相同
實在不懂您拿幾個網路資料庫網站或影評網站的東西來問藍先生有什麼意義
不過您自己不妨也去imdb登入幫兩部片評一下分
表達一下身為觀眾的意見
Reader, 假如你連Metascore和Rotten Tomato都不清楚, 還有什麼好說的.
藍先生,我很尊重您大部份的影評, 只是就這兩部電影,似乎您並非以同一標準看待,影評網站的評分可反應此一現象.
即使標準不一致,又何妨呢?
藍先生給您的回覆不就已經表明了寫作只談自己的品味嗎?
即使標準不同思路不同,這也是藍先生自己的想法,並且充分的表達在他自己的文章上不是嗎?
寫作自然是為自己而寫,今天藍先生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書寫文章,我想應該不太需要去遷就你所謂「國際主流影評網站」,藍先生的文章並不需要迎合任何人,如果硬是要迎合或是一定要符合主流影評網站的價值,那是否就失去了寫作的目的呢?
您好
另外兩個網站
因為我平常不用
所以確實不清楚他們的評分方式
不知為不知,我也沒裝懂
但imdb確實不是影評網站
它就是個資料庫
影片的評分與評論部分也都是網友自行為之
還是您認為有網友的影評和評分
就能讓imdb被定義為影評網站?
那麼我想這一點,是我們的認知有出入
我一直認為所謂的影評網站
應該是由專業的電影評論者發文才算
另外我已經指出imdb的評分方式
至於Metascore和爛番茄的評分方式為何?
還請您不吝指教一下
謝謝!!
我剛看完本片也覺得有點失望
畢竟期望太大
又是買特别馬拉松票一口氣把三部曲看完
心裡覺得好像第二集比較精彩
因此很能體會藍老師覺得本片應該可以再好一點的心情
但是偶然間看到某討論區(記不得是哪裡)一個網友提出新的觀影角度
大意是說“如果把第一跟第三集連起來想像成一部電影
第二集裡瑞秋及哈維的死,跟最後布鲁斯偉恩的離群索居都當作background info
小丑的故事線當成番外篇
那麼第三集就是把第一集裡埋的線都完整收尾不可或缺的經典”
仔細回想覺得這個說法有點取巧
畢竟電影就是扎扎實實的拍了三部
但是這個方法卻也真的讓我提升對本片的評價
在此分享供藍老師及各位網友參考
Reader, 請參閱下列連接
http://zh.wikipedia.org/wiki/Metacritic
http://zh.wikipedia.org/wiki/爛番茄
Eric, 假如是一般部落客,我不會有任何意見,但藍先生是台灣知名影評人和媒體工作者,他的言行自可有公評
我還是不懂,為何知名影評人和媒體工作者必須要背負著撰寫影評一定得符合影評網站的走向?完全不能有任何異音?
今天就算藍先生是知名影評人及媒體工作者,但這裡是他的私人部落格,文章的發表尚非為經過他人的委託或是受有酬勞而寫,為何不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看法?即使標準不一有落差,又如何?
另,何謂叫「他的言行自可有公評」?所以這個意思是知名影評網站代表公評?還是你留言列舉的分數代表公評?
請舉出你的不同意見為何吧?不必拿《賽德克巴萊》做對比。你的論述方式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夾纏,更混淆,橘子與香蕉本來就不要拿來比對的。評論文章的特色不在能否獨排眾議(那容易標新立異,故做姿態),而在於立論是否精到,只要言之成理,也就夠了。
在無知鄉民以言語暴力群起圍攻給TDKR負評的影評人的同時,很感謝藍老師願意大方地分享自己對TDKR的看法。
我看完TDKR後也是有失落感,感覺前兩集的反派像是革命家,這集的班恩卻只是報復私仇的莽夫而已。
本片在上映前已深受期待,諾蘭在營造影迷期待的同時,也從中得到了名聲及票房上的收穫。
但這樣的操作方法其實是雙面刃。在影迷高期待卻未受滿足的同時(100分的期待卻只得到90分的滿足),給諾蘭一些公允的負評,倒也不算虧待了他。
TDKR給了影迷難得的視覺享受,雖然內含不及前兩部蝙蝠俠,但相信諾蘭日後一定會有更多再造高峰的電影作品陸續問世。
希望藍老師不要受惱人的留言所影響、繼續與我們這些忠實讀者分享您精闢的影評。
謹在此與藍老師分享九陽真經中的一段話[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
就事論事,有不同意見,並不讓人意外,只是明確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為何,才有討論基礎,否則就是口水,就不必浪費大家時間和氣力了。
誰是"無知鄉民"? 誰有寫"惱人的留言"? 這才真正是言語暴力,我一直是禮貌的以不同觀點請教藍先生,不喜歡我的留言也不需要如此攻擊人,在此有這樣的網友我也不需要繼續說明我的論點.
該回答的重點沒回答,藍先生請你提出你的不同意見,卻只見挑一些無關緊要的名詞作為回覆,憤而導出不需要說明自己的論點這個結論?惱羞?還是根本沒有自己的意見?純粹以國際主流影評網站的數字代表自己的意見?
SY Wu兄舉的三個網站,每一部高評價的電影您都看過了嗎?每一部您都喜歡並叫好嗎?如果沒有?不就解答了您的問題了嗎?
我想Eric先生可能誤解SY WU先生的意思了,之所以來這個部落格欣賞藍先生的文章,並加以評論並非是要剝奪或加以限制藍先生對於一個電影自由評論的權利,相反的,我們在此對於藍先生發表出自己的看法,或許更能讓大家的想法互相琢磨。藍先生的部落格文章想必不是寫給自己看得,而是給予欣賞藍先生才華的大眾看的,所謂的公評是指讀者也可以以自己的想法在部落格中發表給予部落客參考罷了,無意引戰,只希望大家理性看待。
在這裡我也想提出自己的看法,藍先生說為何要隔橋而治?原因在電影裡有提到,因為他們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摧毀高譚市,而非摧毀整個世界,人民革命的力量主要是要得到混亂高譚市的目的,卻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要摧毀高譚市),摧毀橋是要讓所有的進出受阻,以達到完全毀滅高譚市。此為小弟粗見,還請不吝賜教
在黑暗勢力之下
深深重擊喪鐘
急鳴這片土地的安魂曲
To SY Wu
也許重點是在於,你所謂的「標準」是什麼?
人文領域的東西不比自然科學,只有一種標準叫做1+1=2
人文方面的標準都是相對的
也就是說,你要拿「標準」做批判前,是不是應該先說明一下你對「標準」的定義?
這包括兩個層面:
1.你批判版主的標準(也就是你自己的價值觀)
2.你心目中所認為的「藍先生的標準」
其中第一點又更重要,這關係到你的批判成不成立
但是看到現在,似乎沒見你對此有任何著墨
只有拿出影評網站做標準,這說服力是很不夠的
至於第二點,只是用來驗證你對版主的標準認識是否正確
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是由自己決定的,不是外人可以說了算
但是這一點你也沒有說明,我看不出你的批評意義在那裡
因為你並沒有說明你批判的基準何在
大家只有看到你對版主的意見不認同、不滿意
但你卻從未說明「為什麼不滿意」
SY 先生 鈞鑒
請問您看過無間道嗎?
我想這邊的大部分朋友應該都看過,吧!
敢問為何:
在metacritic上
港版75
美版86(美版勝)
但在rotten tomatoes上
港版95%(港版勝)
美版93%
兩網站對兩版本給的分數相比較可以發現一個評香港好一個論美國強
請問這是怎麼回事啊?我實在無法理解這麼專業具有參考價值的影評網站怎麼會看法不一樣呢?
這樣我該如何找出結論奉為圭臬?
請你賜教了
(我個人是覺得港版好看很多很多)
GY 敬上
我很喜歡Dead Poets Society這部電影
即使距離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已經過了20年
想起這部電影內心仍激動不已
不論影評或大眾的看法如何
這部電影始終佔據我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他啓發我,激勵我
讓我在困頓之時仍有前進的勇氣
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今天在此,想借用電影的台詞說ㄧ句:
O Captain! My Captain!
你的留言讓我動容,找來原詩再讀一次,真是興味酣暢,感謝。
看來Nolan真的已經變成一種宗教了。之前聽到還以為是開玩笑,看了這篇的留言才驚覺是真的。
我超愛看英雄片的~
DC和Marvel的每一部英雄片我一定都不會錯過
(而且都一定是去電影院看~大部份也都一定是看首映)
但看完"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後~
讓我覺得有好幾個地方好瞎好怪且不合邏輯~
雖然英雄片大都是不合邏輯~
但不合邏輯也要不合的有道理~
我知道我這篇文章可能會被許多人罵到翻掉~
有可能是我沒有看的很透徹所導致對於劇情的誤解~
但我還是很希望有人能給我不同的見解~
不然我永遠都會存在著這幾個問號><
以下是我覺得怪的地方
---------------------------------------
1.天牢那段~
..天牢應該要給人很恐怖很黑暗的感覺~
..但我覺得這個天牢不恐怖就算了~而且還蠻亮的
..天牢裡的人看起來也都挺歡樂的~
..還有電視可以看~很瞎
..天牢的形象塑造應該是要令人更"絕望"才對~
---------------------------------------
2.蝙蝠俠受重傷那段~
..蝙蝠俠不是受了重傷被班恩丟到天牢嗎~
..只花了幾個禮拜就痊癒了~未免好太快了吧~
..感覺很不合理~
---------------------------------------
3.班恩攻打高譚市那段~
..班恩火力那麼強大~又把所有的警察困在地下
..(對班恩而言跟本就沒人可以阻止了)~
..但是行動一拖就是好幾十天~
..不是說要讓蝙蝠俠在天牢裡看他攻下高譚市嗎
..卻沒在蝙蝠俠痊癒之前攻下高譚市~很瞎
..劇情上時間序列的安排有點怪~
---------------------------------------
4.蝙蝠俠逃出天牢那段~
..我覺得要逃出那個天牢好像沒什麼挑戰性~
..對於觀眾而言好像沒有那麼大的緊張感~
..要逃出天牢應該是要有更令人捏把冷汗的考驗才對~
..這樣劇情才能更顯得有張力~
..結果竟然只是跳方塊~感覺距離也沒很遠
..這..這..有點好笑= =
---------------------------------------
5.冰上放逐那段~
..我覺得放逐走冰就很瞎很好笑了
..(我真不知道走冰到底恐怖在那裡??)~
..當時警長和一群人被放逐~在冰面上還遇到蝙蝠俠~
..一大群人站在冰面上~冰面竟然沒破
..(而且蝙蝠俠還穿著重裝備耶)~
..那之前被放逐的人勒~是體重比較重哦
..(才幾個人就破冰了)??~這裡超不合邏輯
---------------------------------------
6.蝙蝠俠救福克斯那段~
..蝙蝠俠協同貓女去救福克斯~
..但卻不救當時也在場的米蘭達~
..還說今晚不行~什麼鬼??
..拜拖~米蘭達不是你女朋友嗎
..(都一夜情了~也將公司交給她了)~
..救福克斯卻不順便救米蘭達~
..好歹她也是第二女主角吧~
..有能力救兩個人卻不救~而且又是自己的愛人~
..竟然把自己的愛人晾在戰場
..(都不怕自己的愛人遇到危險??)~很瞎
---------------------------------------
7.米蘭達欲殺蝙蝠俠那段~
..米蘭達不是很希望殺死蝙蝠俠嗎~
..在蝙蝠俠毫無預警~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殺他
..竟然還殺不死(手下留情??)~
..而且居然還用小刀來殺~這有點好笑~
..一點都沒有"預謀犯案"的感覺~
---------------------------------------
8.班恩之死那段~
..班恩會不會死得太快了~快到我覺得好瞎~
..突然就被貓女殺掉了(毫無預警)~
..那之前塑造班恩強悍的形象不是有點多此一舉
..(花了一整集的時間塑造的形象卻死的如此隨便)~
..要死之前至少要有個徵兆~
..什麼徵兆也沒有~突然就被槍殺了~_~
..真的有點讓我傻眼~
---------------------------------------
由於黑暗騎士第二集我個人認為拍得太過完美~
劇情的舖陳也是無懈可擊~
相教之下~第三集這些不合理的小地方才更顯突兀
電影的合理度下降~對於觀看的品質也會打折~
是我對影片要求過高~太過催毛求疵~
還是也有人有像我這樣的感覺~
雖然我還是覺得很好看啦~
我也覺得第三集的劇情剪接還滿糟的,節奏快慢不是很順暢,
諾蘭弟編劇這次處理的不是很完美,有些劇情轉折太硬了,而且我也不懂為什麼非要等這麼久
1.天牢那段~
天牢的可怕在於沒有出口,只有那井口可以出入
---------------------------------------
2.蝙蝠俠受重傷那段~
中間電視有說,圍城已經過了七十幾天了...
---------------------------------------
3.班恩攻打高譚市那段~
班恩根本不覺得他出得來,因為之前只有小蘿莉成功過
---------------------------------------
4.蝙蝠俠逃出天牢那段~
這點我贊成!
---------------------------------------
5.冰上放逐那段~
走冰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去
局長他們沒事的原因是,他們離岸邊沒有很遠,之前那個掉下去的人已經走到河中間了
---------------------------------------
6.蝙蝠俠救福克斯那段~
因為他那時需要福克斯,而且他只能帶走一個人,帶兩個人太明顯了!
---------------------------------------
7.米蘭達欲殺蝙蝠俠那段~
後腰中刀是會沒力氣反抗的...
米蘭達要讓他活著看核彈爆炸
---------------------------------------
8.班恩之死那段~
大魔王現身了,班恩就不重要了,重點是核彈!
因為班恩太強了,其他人都不可能打贏,所以唯一幹掉他的方法就是偷襲和槍(但是杯面又不可能用,只好叫小安)
SY Wu 參考這裡的回答和評論: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832452/answer/19621060
「不過IMDB和電影受歡迎程度有關,和影史地位之類的無關。且其口味tags偏向:美國人;白人;男性;geeks;中低收入者。總之你別看了IMDB就真的叫囂肖申克救贖是影史第一電影,盜夢空間影史前20什麼的。」
「大部分 IMDb 的片子得分都有一定借鑑意義,但可笑的是排行前三的,都是刷出來的~而且不是商業運作,純影迷間的戰爭。」
「首先不要以IMDB或者什麼爛番茄為評價的標準。樣本數量越大,所得到的審美越平庸。」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排名,IMDB只是一部分人心中排名的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