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瞥:王攀元落日

P_20180626_130711_vHDR_Auto.jpg

王攀元的畫作總有一份孤寂,一種斷腸人在天涯的蕭索,不但能夠捉住你的眼睛,更能勾動你心中難以言宣的一點思緒,即時見到他的畫作,有一種得見美麗的幸福感。

P_20180626_130954_vHDR_Auto.jpg


最後一次,最後一瞥,都是珍稀的人生際遇,尤其是在史博館封館前夕,能夠一次完整看見宜蘭之光,台灣國寶王攀元大師的畫作。你會讚歎,台灣之美近在咫尺,我們錯過太多,對大師亦虧欠太多。

構圖、用色和意境可以說是王攀元畫作瞬間就能捉住你目光的魅力所在。
P_20180626_130157_vHDR_Auto.jpg

王攀元偏好對角線構圖,「主角」各據一方,有的左上右下,有的左下右上,兩相遙對,既突出了空間,也透過對比強調了意境。其中,不時出現的一丸紅日根本就是命運化身,即使落日都已黯淡,但它燙得人心焦,逼得人低頭的熱力,依舊把筆下人物都挫敗得佝僂低頭,人如此,倦鳥如此,濃得化不開的挫敗感,讓人不得不去把王攀元三歲喪父,歷經民國戰亂,碼頭搬貨,一日只得寒酸一餐的流離人生相互驗證。

孤寂寫心,以境言志,是傳統文人畫的傳統,孤寂與挫敗更像是王攀元的簽名,「誰與共千秋」中那位獨坐山峰峭壁的失意人影,畫在美援麵粉袋上的「太陽與鳥」都濃縮了時代印痕的現代文人畫。

王攀元亦偏好高懸天地線,用天來聚焦,用地來抒懷,不成比例的天地落差,格外吸睛。「龜山」五分之四的暗藍,有如海浪拍打,海的上方,微見天光的黃綠色澤中,龜山島載浮載沉,二度空間的畫作頓時有了三度空間的想像:「黃河之水」同樣是大片的藍,把僅有的一抹綠就拱在天際,觀眾看著畫,看著標題,就直接悟得了唐詩「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意境。
W32.jpgW31.jpg

走過中國,落腳宜蘭,王攀元筆下的宜蘭山水最是動人,每一幅與龜山島相關的畫作,從遠觀到俯瞰,從選景到構圖都有新意,迥然不同他人隔海遙望的刻板意象,根本就是好山好水早已悠然入夢,才能信手拈來皆好畫。正因為魂魄入夢亦入畫,他筆下的桂林山水,恍然有如頭城峽灣,這就樣把「他鄉」畫成了「故鄉」,蘭陽雨、太平山日出再到龜山島的千變萬化,無不因此台灣經緯度擴大成了世界坐標。

至於王攀元的用色,看似有印象派畫風的光影流動,卻更多了從水墨技法衍生的濃淡堆疊,不論是水光、雨影或者暮色日出,每一抹前所未見,匪夷所思的色彩,都如人間美景,讓人不忍離去,尤其「歸帆」、「殘荷」與「不繫之舟」中的遠近明暗,真切與模糊的色澤,讓人看著看著都要墜入畫中了。

王攀元去年以一○九歲辭世,生前來不及看到自己的回顧展,半年後我們才能在史博館封館前再見其風采,台灣有此珍寶,卻一直不能有自己的紀念館,找一塊地,讓大師光影得能日日陪伴家鄉父老,這不是文化部或宜蘭縣最該去做的事嗎?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千年一問:工筆與大筆

    細看再細看,流連再流連,走進故宮看千出一問的畫展,看著看著人就癡了。...

  • 最後一瞥:王攀元落日

    王攀元的畫作總有一份孤寂,一種斷腸人在天涯的蕭索,不但能夠捉住你的眼睛,更能勾動你心中難以言宣的一點思緒,即時見到他的畫作,有一種得見美麗的幸福感。...

  • 六月劇場:日常戀襲曲

    2018年因為工作調整了,有很多的晚上時間可以去看戲,只要得空,看一齣就寫一齣感想吧,我這樣期許著自己。畢竟,寫電影文章之前,我可是花了很多時間在研讀劇場作品呢。...

  • 奇蹟的女兒:昨日夢遠

    不管你是衝著楊青矗、鄭文堂或者湿貞菱與連俞涵之名來看《奇蹟的女兒》,你都能有所得,美麗的女工,讓作品有了變形偶像的魅力,女性遭到剝削利用的往事,則是嚴肅議題,能夠兩者得兼,鄭文堂就是要讓觀眾各取所需了。...

  • 敢夢者:陳昌源最後一擊

    硬要說台灣世界盃足球賽沒缺席,其實很阿Q,然而,就算是在會外賽就先被淘汰了,就算名次在百名之外,喜歡足球,愛踢足球,勇敢築夢與逐夢,何錯之有?《敢夢者:最後一擊陳昌源》並非一般運動紀錄片,其實是一部生命紀錄片。...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