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能夠獨領風騷,誰願意與他人並稱一時俊彥?好萊塢最近除了忙著雕刻時間,其實也忙著改寫童話,不巧,刀法近似,結果亦近似。
美國迪士尼去年推出的《冰雪奇緣(Frozen)》,改編自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童話《冰雪女王(Snedronningen/The Snow Queen)》;今年製作的《黑魔女:沉睡魔咒(Maleficent)》則是改編自法國童話家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的《睡美人(La Belle au bois dormant)》(另外,格林童話(the Brothers Grimm)中亦有題材相似的《玫瑰公主(Dornröschen)》。
說巧不巧,《冰雪奇緣》解開公主魔法的關鍵在於真愛之吻,《睡美人》或者《黑魔女:沉睡魔咒》的魔咒也事先言明,此咒難解,除非有真愛之吻。於是同樣一個吻,什麼是真?什麼叫假?就成了吊觀眾胃口的懸疑。
《冰雪奇緣》的佈局是所有假設的獻吻對象全都資格不符,有人是假意,有人是資歷太淺,唯有妹妹Anna不惜犧牲自己以搶救姐姐Elsa,才構成真愛,也才能化消魔法。
是的,《冰雪奇緣》的犀利在於Anna自以為的真愛Hans卻是野心陰謀家,排名十三子的他,無緣帝位,只能靠著愛情取得攝政資格,繼圖大位,但若非有這位愛情騙子,這對姐妹也未必就能化解魔法,愛情讓人傷心,卻也間接扮演著解藥。
《黑魔女》的假愛同樣植基於名利薰心,從小住穀倉的史蒂芬,正因為奢想著「有為者亦若是」的國王之夢,才會背叛愛情,也正因為他的真愛之吻全是假,才會換來真愛之吻的魔咒。
其實,夏爾.佩羅的版本中,國王是因為公主宴上座位有限,招呼不周,惹毛了心胸狹窄的小仙子,才有魔咒上身,但是如此小鼻子小眼睛的仇恨,換來這麼嚴重的咒語,這款「罪與罰」,用現在的話語來說還真是有點「不符比例原則」,換成因愛生恨,負心漢就要付出代價,勉強算是加重了仇恨籌碼,但是把氣出在無辜女孩身上,又算得上什麼仙女呢?
《黑魔女》確實就像開場白的論述一般,想要顛覆《睡美人》的傳統框架,讓經典童話換穿新衣,只不過,男人掛在嘴上的真愛,其實全是假的,這一招已經讓《冰雪奇緣》搶了先,另外再找一個無效的王子來自嘲,也算是無可奈何的權宜之計。畢竟,若非如此絕望,不是Aurore公主就此沉睡不會醒,就不會激出真愛,至於真愛究竟該怎麼定義?《冰雪奇緣》教我們別被男女情愛所困,《黑魔女》不也同樣訕笑著世人:真愛絕非只有一種,真愛全繫乎一心!
《冰雪奇緣》和《黑魔女》 同樣是迪士尼作品,主題如此相似,手法如此重疊,究竟該怎麼解讀呢?產品區隔才有生機,同一條生產線生產同質商品,觀眾看來看去都是複製品,除了歎息,還能怎麼辦呢?
留言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