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的映像:偶戲痛史

 missingps013.jpg

《遺失的映像》對歷史悲劇提出了兩個犀利的批判:首先,那段悲劇的影像記錄都已斑駁酸化了;其次,人們的記憶也在逐步遺忘與失落之中。


傷心的歷史,讓人不想回顧,但若世人遺忘了傷痛的歷史,悲劇就容易重演。柬埔寨導演潘希提(Rithy Panh)拍攝《遺失的映像(L'image manquanteThe Missing Picture)》的始意,應有如此幽微心思。

 

重現往事,有三種表現選項。第一,真人搬演,現地重建,但是這種史詩電影的工程,勞師動眾,所費不貲;第二,利用新聞片、記錄片或圖像,搭配相關當事人訪問,再適度演出部份場景,構成半紀錄,半戲劇的作品;第三,以動畫或其他的「擬人」媒介方式來呈現。

 

潘希提選擇了第三條路,他選中的素材就是泥偶。

missingps009.jpg 

沒有三兩三,怎敢上梁山?潘希提的選擇看似有些輕率又冒險,但是最後的成品卻証明了他其實是藝高人膽大,更重要的是他的美術功力讓柬埔寨的人文風景,歷歷如現;噬人的夢魘記憶,更讓他的史實重建,創造了更逼真的震撼。

 

《遺失的映像》的主軸在於重現1975年到1979年的柬埔寨歷史,1975年赤柬領導人波布(Pol Pot)奪權成功,厲行極左的共產主義,希望落實最原初的共產社會理念,他在三天內撤光首都金邊城內的二百萬居民,流放到集體農場和人民公社,進行全面勞改,至於不同理念的異議人士,不是槍決,就是過勞死,八百萬人口的柬埔寨在他主政的那四年中,銳減了三百萬人。missingps012.jpg

潘希提走過那段傷痛歲月,劫後餘生四十年後,他想要補足這段傷心往事,找到的卻是一盤又一盤酸化腐蝕的電影膠捲,重建工程幾乎無從著力,但是昔日傷痕卻一直如惡魘般啃噬著他,潘希提想出的解決方案,就是以一尊又一尊的泥偶來完成《遺失的映像》這部特別的電影,結果他捏出了近兩萬尊的泥人。

 

《遺失的映像》因此是一部偶戲電影,卻又絕非偶戲。因為,泥偶在《遺失的映像》中提供了三種功能,每種功能,反應著製片實務,也反射出創作上的高度。

 

首先,要重現赤柬殺戮史,得要動員多少人力,才符合昔日規模?從人力、服裝、餐飲到車馬薪資,光想就讓人頭疼,如果以泥偶取代真人,可以省下多少成本?

 missingps001.JPG

其次,那段血淚往事中,人還像人嗎?波布主張打破一切,從頭開始,他的政治理念剝奪了最基礎的人性,人民只像是集體農場的工蟻,每天無盡地勞動,只有勞力,不准思考,再無表情的人們,透過泥偶的木訥神韻,豈不更貼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波布不仁,視人民如螻蟻,其實是相似的論述。

 

第三,人變成了泥偶,不就有如死活人?但是死活人也可以變成活死人,只要適時搭配泥偶與實景圖像或者紀錄影片,虛實對應,兩相交陳,就可能創造更大的荒謬與虛無?潘希提安排了三種對比:一個是舞者的身影,那是對美好往日的嚮往,一切已然如夢;一個則是泥偶集體觀賞的軍國電影,那是只圖洗腦的思想改造,卻也是真實存在,讓人如坐針氈的形式主義。另一個則是泥偶疊現在街景或者紀錄上的生活重現,所有的荒謬與不寫實,透過這種對襯手法,既稀釋了突兀氣息,更有了假戲真做的真實震撼。

missingps008.jpg 

總而言之,《遺失的映像》的偶戲手法,塑造了一種觀賞距離,雖然因此迴避了血淋淋的悲情控訴,但在這種節制的美學理念下,卻也讓潘希提如詩如夢的悼傷旁白,有了更多詩情暈染的滲透空間,你願意換一個比較客觀,卻又冷靜的態度去思考一個信仰共產主義的熱血青年,如何一意孤行,用人民的血淚去實踐自己的理想?潘希提的父親含恨以終,至慟的母親卻選擇無言相送,泥偶無淚,亦不會淒厲控訴,多少柬埔寨的亡魂,不都是這樣成為歷史灰燼的嗎?

missingps007.jpg

《遺失的映像》委婉地告訴大家:當年曾經埋過無數亡骨的土穴,都已重新挖出屍骨,另行安葬,土穴成了池塘,卻泛出奇異的綠水,血腥歷史,人間不應重演,但是大地烙印下的傷痕記憶,世人又讀懂了多少?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馴龍高手2:細胞分裂學

    能夠飛天的人,總是讓人豔羨,《馴龍高手2》的Hiccup是飄飄何所似的天地一沙鷗?還是不願獨善其身的明日帝王?  ...

  • 07月19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世界音樂獎:Francis Lai

    世上有幾人能在過去50年間,每個世代,都有代表作品問世?   《男歡女愛(Un homme et une femme)》是60年代的記憶;《愛的故事(Love Story)》是1970年代的經典情歌;《戰火浮生錄(Les uns et les autres)》的「波麗露」,1980年代的影迷誰能忘情?90年代的《偶然與巧合(Hasards ou coïncidences)》與21世紀的《情海浮生錄(Ces amours-là)》,都是癡情人不忍割捨的珠玉,這些電影的配樂全都出自Francis Lai的手筆。...

  • 乾旦路:戲曲浮生錄

    電影資料館7月18日起要在台北市真善美劇院推出「銀燈影戲耀紅氍」影展,精選24部華語經典戲曲電影,壓軸的《梁紅玉》,我童年時曾跟隨父親去(新世界戲院?印象模糊了)看過。1962年,我才七歲,聽不懂徐露女士的唱腔,倒是對武場戲印象深刻,匆匆半個世紀過去,時光倥憁,再也不是字典中的空洞形容詞了。   本文係配合「電影欣賞」主編邀稿寫就,《乾旦路》是一部紀錄片,在世界的角落裡,即使戲曲已然式微,還是有人聽聞鑼鼓喧,就能引吭歌。...

  • 末日列車:階級的框架

     末日不新,理論不新,美術不新,危機不新,結局亦不新,《末日列車》一頭鑽進了自己設定的框架中,大剌剌地駛向末日。...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