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的夢中情人:電影

tho014.jpeg

《阿嬤的夢中情人》試圖讓影迷重溫台語電影的昔日風情,回眸歷史的立意與用情都極深,只可惜格局偏小了些。


北村豐晴與蕭力修執導的《阿嬤的夢中情人》,碰觸了台灣60年代的台語電影創作時空,堪稱是台灣電影人回頭審視電影文化長河的深情回眸,既用心又用力,但也同時暴露了太過媚俗的執行困境。

 

從電影的觀點來檢視《阿嬤的夢中情人》,首先得面對的是台語片的定位問題,從1955年到1981年,台語電影共只存在26年,雖然曾經年產百部,風光一時,終究還是退出市場,編導要用什麼方式向台語電影致敬呢?或者點出終究不合時宜的關鍵?其次,電影中還有電影,藉著「影中影」來豐富主題,是許多「後設電影」再三致意的雕琢功力,《阿嬤》能新創風格,還是只能東施效顰?tho001.jpg

 

1960年代之前,台灣欠缺影棚或電影城的概念與規模,台語片圖風景和房間便利,集中在台北市北投拍攝,《阿嬤》意圖重建那個年代的風華,卻只能單線出擊,顯現以廖峻為首的蕭智高(囂豬哥的諧音)製片團隊,只有脫線飾演的李導一人,只有藍正龍飾演的劉奇生一位編劇,只有王柏傑和天心飾演的紅星萬寶龍與金月鳳兩人,這樣的規模,可以讓人想見台語電影的黃金盛世嗎?可以想見台灣有個好萊塢的美好昨天嗎?《阿嬤》做不到《萬花嬉春》的換景規模,至少也要有深作欣二《蒲田進行曲》或山田洋次《電影天地》的企圖(至少有兩組團隊在拍片)吧?單片作業的製片局限,讓《阿嬤》失去了觀照了那個年代的視野。

 

不過,《阿嬤》對於台語電影的一些細節呈現,倒也有著幾分春秋之筆,點出了台語電影的興衰關鍵。例如,在拍片現場不時打瞌睡的導演,渾然不知攝影機發生什麼情況,一旦驚醒只會喊「卡」的搞笑橋段,實質已說明了「品管」蕩然的事實;例如007電影賣座,旋即跟進拍攝《七號間諜》;日本有怪獸電影,台灣也能橘枳不分,如數搬演;例如演員不會唸詞,沒關係,只要臉蛋夠俊,嘴上唸著一二三四五六七,最後交給配音員來唸詞,一樣可以矇混過關;例如在沒有動畫,還習慣舞台景片和服裝的年代下,土法煉鋼,一樣可以創造類似《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般的擬人獸裝戲;至於每天把劇作家關在房間裡,壓榨出天馬行空的奇想劇本,或者跳水戲沒有任何安全防護......都是透過諧謔手法,重現了那些年,創作者雜抄百家,崑亂不擋的拼裝歷程。tho019.JPG

 

媚俗是值得商業電影創作者再三玩味,卻未必能得箇中三味的技法,《阿嬤》編導確實花了不少功夫,從碩果僅存的台語電影中擷取博君一粲的吉光片羽,確實是慧眼獨具的媚俗選擇(從全片進入片尾字幕時,插入「原版」台語片的經典對話片段,頓時滿座喝采的歡聲雷動,就可印証),畢竟在還沒有人發明「kuso」一詞時,在周星馳的無厘頭語言尚未蔚為風氣之前,台語電影的能夠寫出:

「夏天太陽幾點升起?」

「五點四十。」

「冬天太陽幾點升起?」

「六點二十。」之類的諜報員通關密碼暗號,確實前衛到讓人哭笑不得(以今日眼光來看,則是笑點十足的古典趣味了),但是有了原版對照今版,香火傳承的意味也就昭然可鑒了。

tho013.jpg 

只不過,向台語電影致敬,光是譁眾,會不會太簡單了些?台語電影曾經讓人動容動心的懷念片段,該用什麼方式呈現呢?《阿嬤》只取其輕,未見其重,毋寧是相當可惜的閃身而過。

 

《蒲田進行曲》與《電影天地》同樣是向電影致敬的名作,同樣都採用了「影中影」的手法來表達電影世界,可以虛實難辨,卻又虛實合一,讓人一往情深的魅力,《阿嬤》以電影放映會做為回顧往日情的處理手法,其實是有著「一切源自電影,一切又再回歸電影」的深情凝視,但是少了「影中影」的錯覺,少了恍然大悟的癡極喜極的震撼,難免讓人若有所憾。

 

1 Comment

安心亞 也是付出了很多努力~應得的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馴龍高手2:細胞分裂學

    能夠飛天的人,總是讓人豔羨,《馴龍高手2》的Hiccup是飄飄何所似的天地一沙鷗?還是不願獨善其身的明日帝王?  ...

  • 07月19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世界音樂獎:Francis Lai

    世上有幾人能在過去50年間,每個世代,都有代表作品問世?   《男歡女愛(Un homme et une femme)》是60年代的記憶;《愛的故事(Love Story)》是1970年代的經典情歌;《戰火浮生錄(Les uns et les autres)》的「波麗露」,1980年代的影迷誰能忘情?90年代的《偶然與巧合(Hasards ou coïncidences)》與21世紀的《情海浮生錄(Ces amours-là)》,都是癡情人不忍割捨的珠玉,這些電影的配樂全都出自Francis Lai的手筆。...

  • 乾旦路:戲曲浮生錄

    電影資料館7月18日起要在台北市真善美劇院推出「銀燈影戲耀紅氍」影展,精選24部華語經典戲曲電影,壓軸的《梁紅玉》,我童年時曾跟隨父親去(新世界戲院?印象模糊了)看過。1962年,我才七歲,聽不懂徐露女士的唱腔,倒是對武場戲印象深刻,匆匆半個世紀過去,時光倥憁,再也不是字典中的空洞形容詞了。   本文係配合「電影欣賞」主編邀稿寫就,《乾旦路》是一部紀錄片,在世界的角落裡,即使戲曲已然式微,還是有人聽聞鑼鼓喧,就能引吭歌。...

  • 末日列車:階級的框架

     末日不新,理論不新,美術不新,危機不新,結局亦不新,《末日列車》一頭鑽進了自己設定的框架中,大剌剌地駛向末日。...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