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青春:少年搖滾夢

py001.jpg

找到了曾宇謙和張克帆擔綱,《皮克青春》的音樂成績有了動人的光芒,只可惜樂團的成員完全無法支撐這場搖滾夢。

做為中影復出拍片的第一部作品,《皮克青春》至少該贏得三個讚:

第一讚:敢於選用小提琴手的逐夢主題;

第二讚:拍出了老診所的古舊風情,而且用老診所呼應了父權代溝;

第三讚:不但才氣縱橫的曾宇謙悠遊自在,老演員石峰亦能示範何以薑是老的辣。

 

但是做為青春音樂電影,《皮克青春》最重要的魅力還是「皮克」象徵的吉他音樂如何散發誘人的魅力,讓這位理應放下小提琴,專心學業的年輕人願意投身樂團,繼續他的代溝抗爭。雖然說音樂世界相當遼闊,吉他和小提琴的樂器屬性也還都算弦樂器,但是隱藏在其間的音樂魅力才是重點。

py005.jpg 

《皮克青春》的第一個音樂選擇很有說服力,曾宇謙的河堤邊練琴,算是最鮮明的音樂宣言,簡單的起手式,帶來了曾宇謙的音樂才情。但是學音樂不能吃飯,得回到學業,繼承家族的醫生衣缽,卻是石峰飾演的爺爺念茲在茲的生命大事,飾演阿森的曾宇謙無法抗命(因為即使森爸張克帆亦早已順服,不敢不從),只能乖乖收起琴盒,專心就學。

 

但是《皮克青春》接下來安排的戲劇衝突,卻顯得突兀又矛盾,阿森很快就遇到同學林盺達和高宇庭(飾阿一、阿廣)的霸凌,兩位兇狠的同學搶走了他的錢,不是一般的揮霍浪費,而是要去繳練樂團,去參加音樂比賽的報名費。惡向膽邊生的校園暴力,竟然是以音樂為名?

 

這樣安排的第一個目的在於透過阿一和阿廣的衝動與魯莽,帶出飾演阿慧的高曼華,卻也讓樂團還沒演練,就先套上了粗魯與暴力的沈重包袱。其次則是因為阿慧把不義之財退給了阿森,讓理性取代了感性,因而讓家中經濟條件不錯與音樂才華高人一等的阿森得以順利介入這個樂團,為自己的音樂青春找到另外的出口。

 

憑阿森的音樂才情要去應付小樂團的演出,當然是遊刃有餘,小提琴天天得練,還未必能練出個名堂,阿森卻能輕鬆裕如地迎接樂團的所有試煉,他的音樂高度讓他成為樂團台柱,,也讓自己得能在升學班裡找到自由呼吸的空間。問題在於阿一、阿廣和阿慧所組成的樂團欠缺動人魅力,只是玩音樂吧,就算阿森真的想用音樂溶入同學的生活,但是呈現的音樂卻不足以說明音樂對阿森的召喚與感動,反而讓人看見了他其實有著「柿子揀軟的吃」的機巧,輕輕鬆鬆就把樂團成員都摸了頭。

 

《皮克青春》欠缺的正是如何讓阿森的介入,讓樂團起了脫胎換骨的關鍵轉折,特別是他要扭轉阿一與阿廣的偏見時,音樂卻不能獨立突顯出因為有他,所以不凡的特色,以致於《皮克青春》只能算是一部青春電影,卻非音樂電影(相對於《海角七號》的樂團成形歷程,舞台上的最後驗收時刻,音樂確實展現了最動人的真情實力,《皮克青春》在這個樂團上灌注的音樂力量,就少了撼動人心的魅力)。

pick098.jpg 

我無意苛責林盺達、高宇庭和高曼華這些年輕演員,他們的戲劇表演只能算是率性展現自己,欠缺動人的戲劇情愫,關鍵則在於編劇對年輕孩子的關注不夠,只看到他們的蠻力與粗戾,看不到對音樂的癡迷與投入,使得他們只是遵循刻板印象來詮釋叛逆青春,欠缺了搖滾或樂團精神的深層討論;甚至因為阿森的介入,使得樂團的主導重心,悄悄起了位移變化,阿森與阿慧的親近,隱約亦有了鵲巢鳩的青春矛盾,但是這些可能發展的戲劇能量都已悄悄稀釋了,殊為可惜;至於魅力不夠的年輕樂團,唱不出傳世歌曲的責任,還是得回歸幕後的音樂安排了,畢竟一部音樂電影的最終收割,不能,亦不應只能把光采還給巴哈或者柴可夫斯基吧。

pick798.jpg 

原本應是強項的音樂,不夠突出,但是空間美術的感覺卻構成了《皮克青春》極具魅力的視覺元素。長形的屋宇結構,得走過診所才能進入自家的古老建築,提供了觀眾審視阿森家族的重要媒介,正因為場景老舊,才得以帶出石峰爺爺所象徵的古老威權,住家與診所的合而為一,讓家父長得以最便捷的方式監控兒子的行醫能力(沒事就來檢視兒子所開的處方箋),也得能在飯桌上叮嚀孫子的學業與音樂選項,空間張力極高的診所住家,讓家父長的陰影得著了附身的魔力,確實高明。

 

只可惜,《皮克青春》的青春抗爭故事還是難脫傳統窠臼,套用了原本馴服的第二代,不忍見第三代步他後塵,終於選擇反抗的公式。是的,這套公式容易激發血性義氣的快意,卻欠缺了必要轉折的理性斟酌,甚至連感性蘊釀的空間亦都闕如(祖孫矛盾多過父子切磋,就是劇情最蒼白的失著了,甚至連母子相會時的音樂與人生環境,其實亦都看不出自由鳥兒的悠遊幸福,更無法匯聚生命開示的能量了)。pick776.jpg

 

《皮克青春》有企圖,卻沒有做好,但是至少留下了曾宇謙拉起小提琴的動人風采,至於張克帆終於脫下醫師袍,回到舞台上高歌的神情,亦成了不盡完美,卻已夠美麗的句點了。

2 Comments

張克帆其實是不錯的歌手。另一位是優客李林的主唱林志炫。兩個都有高亢的音色,唱起來便知實力派的歌聲。可惜解散太早,不然應有更多作品。其實以音樂為主題的電影是有點考驗導演功力。其作品好與壞都是有點主觀評論。像最近2010 Country Strong 鄉謠情緣的女主角雖盡力表現專業歌手,但還是看的出不自然。

感謝分享
Thanks for sharing

病榻前-
小提琴與電吉他的對話,
似祖、孫間,心靈激烈的交匯與激盪.
一種心志的成長與蛻變
一種承諾與承擔的傳承
接續昴首闊步的人生!!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馴龍高手2:細胞分裂學

    能夠飛天的人,總是讓人豔羨,《馴龍高手2》的Hiccup是飄飄何所似的天地一沙鷗?還是不願獨善其身的明日帝王?  ...

  • 07月19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世界音樂獎:Francis Lai

    世上有幾人能在過去50年間,每個世代,都有代表作品問世?   《男歡女愛(Un homme et une femme)》是60年代的記憶;《愛的故事(Love Story)》是1970年代的經典情歌;《戰火浮生錄(Les uns et les autres)》的「波麗露」,1980年代的影迷誰能忘情?90年代的《偶然與巧合(Hasards ou coïncidences)》與21世紀的《情海浮生錄(Ces amours-là)》,都是癡情人不忍割捨的珠玉,這些電影的配樂全都出自Francis Lai的手筆。...

  • 乾旦路:戲曲浮生錄

    電影資料館7月18日起要在台北市真善美劇院推出「銀燈影戲耀紅氍」影展,精選24部華語經典戲曲電影,壓軸的《梁紅玉》,我童年時曾跟隨父親去(新世界戲院?印象模糊了)看過。1962年,我才七歲,聽不懂徐露女士的唱腔,倒是對武場戲印象深刻,匆匆半個世紀過去,時光倥憁,再也不是字典中的空洞形容詞了。   本文係配合「電影欣賞」主編邀稿寫就,《乾旦路》是一部紀錄片,在世界的角落裡,即使戲曲已然式微,還是有人聽聞鑼鼓喧,就能引吭歌。...

  • 末日列車:階級的框架

     末日不新,理論不新,美術不新,危機不新,結局亦不新,《末日列車》一頭鑽進了自己設定的框架中,大剌剌地駛向末日。...

Plur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