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短片:網路全覽

RLB001-135425-Photo.jpg

在網路時代解讀或解剖奧斯卡,速度與質感都比以往不知進步了多少,相對之下,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似乎是調整腳步最慢的新時代,舊媒體了。

 

一年一度的奧斯卡盛會,台灣媒體通常只關心最佳影片、導演和男女主角四項獎項,其他小獎不但懶得報導,連名單都不見得會刊登,更別說電影內容的細節討論了。

 

二十五年前做電影記者時,絕大部份的奧斯卡獎入圍電影都是在頒獎前後才會陸續在台映演,奧斯卡活動及得獎名單等於是很強勢(又免費)的行銷宣傳,當年一部華裔影星吳漢主演的《殺戮戰場(Killing Fields)》和凱文.寇斯納(Kevin Costner)自導自演的《與狼共舞(Dance with Wolves)》就讓獨立小片商大發利市,証實了發明電影可能一夕致富的傳奇豪賭。

 

但是那個年代做記者,很多報導多數只能看著外電資料「翻譯」,很多影片聽都沒聽過,更別想看到了(尤其是最佳外語片獎項的入圍作品,多數都不曾在台灣亮相,一切只能靠外電文字去捕捉電影情貌,望文生義),各大報的旅美記者或特約撰述因為有機會先賭為快,寫回來的介紹與分析,就很易吸引讀者注意(其實,有些也是翻譯最新的電影期刊,只是識者有限,難辨其奧妙,在資訊匱乏的年代,誰擁有最快資訊,確實就有壟斷視聽的能量)。

 

那時候的入圍名單通常是緩步進入電訊室,深夜後才有圖文資料浮現,直到有線電視興起,外電會有即時現場轉播,電視台可以即時插播入圍名單,報社的時速也才勉強加速了起來。比較扯的是,那時台灣電視公司固定取得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實況轉播權,可是卻不做立即轉播,直到第二天晚上才做延遲播出,理由有二,首先是要翻譯中文字幕,其次是香港先接收衛星畫面,再轉送到台灣來。在那個沒有媒體競爭的年代,奧斯卡就像位習慣遲到的女王,愛看不看,買到轉播權的電視公司躺著都可以賺大錢。

 

1998年網路勃興後,外電速度和普及度以驚人的能量倍增,迅速取代了電影期刊的地位,星光大道的照片和八卦快速增加,徹底改變了報紙報導方式,如今更是網路直播入圍名單的宣布儀式,頒獎典禮上的每一句對白,每一個結果都已幾乎同步傳遍全世界了。

 

速度改變了報導的方式,但是未必改變得了報導品質,美國電影工業領先全球,好萊塢電影風靡世界,這是全球影迷都關切奧斯卡獎的主要原因,但是除了四大獎,以及入圍影人的花絮心情外,平面媒體的報導可以說沒有任何的進步與改變,沒有人願意花版面,請專人剖析五部入圍攝影獎的作品,有何過人之處;或者討論特殊的美術與動作設計,不是每個人都看過所有的入圍作品,確實算是一個藉口,但是偷懶鬼混,或者賴說讀者不愛看,所以不必報導,卻更是不爭的事實。

 

其實,網路已經改變了世人解讀奧斯卡的方式,光是「紀錄短片」、「真人短片」或者「動畫短片」都不再只是只能看文字介紹,在網路上可以先賭為快了,例如下列這個就是奧斯卡入圍短片的全貌介紹,點選「影片(THE FILMS)」的選項,所有的短片情貌,就已略知一二。

 

如果光看預告還不滿足,其實只要走進youtube網站上,逐一貼上入圍影片片名,就會跑出好些片單,以五部入圍的動畫短片為例,不管是《晝與夜(Day & Night)》、《咕嚕牛(The Gruffalo)》、《舉手之勞害地球(Let's Pollute)》、《失物招領(The Lost Thing)》或者 《馬達加斯加:旅行日記(Madagascar, a Journey Diary)》,  只要記者夠認真,也夠勤快,也懂得現代科技的趨勢,按按滑鼠,玩玩剪貼和點選,一下子就可以看完五部入圍影片(最長的才26分鐘,最短的4分鐘),夠讓記者寫出精彩的直擊報導了,想必無數的專業影迷早已透過這種方式,深入掌握動畫短片的趨勢與精華了。

 

我的意思是:非不能也,不為也。網路時代早已改變人們與媒體的互動關係,可是很多人還依舊沈浸昔日模組。我不鼓勵侵害著作權,所以,上網找影片可以自修,自己看完所有的作品,就已經是做足功課的大豐收了,卻不便把所有的連結貼在這裡。關鍵在於記者理應比讀者跑得更快更前頭,如果記者都不做功課,或者速度比不上讀者,媒體還有什麼競爭力或者魅力呢?

 

我的意思是:台灣每年都有那麼多的電影節活動,誰認真思考過用網路方式來服務或滿足影迷?誰真正想過怎麼用網路來行銷台灣電影?法國都有網路電影節了,奧斯卡入圍作品都可以上網一網打盡的此時,世界的電影文化正在改變,我們還在原地踏步嗎?

  

五部最佳動畫短片的簡單介紹與評論如下:

 

OSCAR-1-articleLarge.jpg《晝與夜》(Day & Night),其實是易經概念的趣味版,夜與晝,就如陰與陽,原本對立,卻可能交融,同一個拉斯維加斯賭城,晝夜情貌各不相同,各有千秋,唯有合併才得完整全貌,至於白天看到泳池美女,晚上就有狼嚎引吭,當然更有博一粲的效果了。

the-gruffalo.jpg 

 

《咕嚕牛(The Gruffalo)》是英國BBC根據作家Julia Donaldson與插畫家Axel Scheffler合作的2004年得獎童書《The Gruffalo》改編的耶誕動畫短片,森林裡的老鼠如何騙倒貓頭鷹、蛇、狐狸以及咕魯牛的逗趣童話,音樂生動華美,動畫構圖亦極動人,行雲流水的運鏡,有如美麗繪本的立體版。

lets pollute.jpg 

《舉手之勞害地球(Let's Pollute)》:很有趣的環保動畫短片,一句「少貪,少浪費(Want not ;Waste not)」的標語,改成「要即浪費(Want it ;Waste it)」的文字遊戲,即已把人生追逐物欲滿足,以致環境蒙塵,文明變色的本質做了畫龍點睛的完整論述;至於海豚戲水的美麗畫面,瞬間成了撞上水泥地的生態寓言;或者見到蘋果有蟲,即大驚失色,寧可讓農藥和殺蟲劑來打造紅豔動人果實的消費心態;吃飯就怕餓著,寧可雙倍下肚,結果吃完就倒的簡單邏輯,卻有著清楚明白的說服力。

the lost thing.jpg 

《失物招領(The Lost Thing)》:澳洲畫家Shaun TanThe Arrival的短片中即已展現了他運用分鏡表的呈現手法,搭配一張又一張極其細致有神的素描圖像,以及充滿劇情邏輯的敘事藍圖來傳說故事的本事,他曾自述對於瘋狂與無聊事物最有感覺,本片描寫一位男子在海邊發現了巨大的鐵器,裡頭還有無可名狀的怪物,他急著想要物歸原主,卻遍尋不著共鳴,蒼涼寂寞的主調氛圍貫穿全片,耐人深思。

mad001.jpg 

 

《馬達加斯加:旅行日記(Madagascar, a Journey Diary)》旅行明信式的另類卡通,創意構想最為迷人,美術風格尤其鮮明突出,既有炭筆勾邊,水墨寫意,還有水彩暈染,更有照片寫真的重現,交替呈現生動的筆觸與技法,更讓每明信片的圖像都有著躍然銀幕的立體質感,再配合非洲音樂與風景,以及輕快飛舞的節奏,馬達加斯加的美麗召喚已然像是一場盟約,誘引著觀眾來年再相逢了。

4 Comments

藍老師,這裡也有一支今年在全球有受到注意的動畫短片。
作者導演是一位法國女性。

這支短片是我今年最喜歡的動畫短片之一。
本來它也有進入奧斯卡的決選,但最後並沒有提名。
(你知道,奧斯卡其實是很政治化。)

anyway,跟你分享一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s49TIJ6GPw

不知道藍老師有聽過 Animation Show of Show?

新年快樂。

01.le silence sous l'écorce 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短片,有水墨的意境,構圖用色與故事都很迷人,謝謝推介,讓我開了眼界。
02.Animation Show of Show?沒聽過,但會去看看的。多謝。新年快樂!

藍老師
剛好看到導演把完整的影片放在vimeo上!
http://vimeo.com/17794275

:)

Animation Show of Show 每年都會挑選二十部左右的短片,在全美和世界各地巡迴。
有很多短片,我覺得都比pixar, dreamworks or WB bro 還有趣!

http://www.facebook.com/#!/pages/The-Animation-Show-of-Shows/309991830312

留言迴響

(必填)
(必填)
本站文章搜尋(new!)

RSS 訂閱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發送者為 FeedBurner

流量統計

Recent Entries

  • 馴龍高手2:細胞分裂學

    能夠飛天的人,總是讓人豔羨,《馴龍高手2》的Hiccup是飄飄何所似的天地一沙鷗?還是不願獨善其身的明日帝王?  ...

  • 07月19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台北愛樂電台FM99.7《電影最前線》節目,星期六晚 上八點到十點,聆聽網址如下:http://www.e-classical.com.tw/voice/radio/index.cfm    ...

  • 世界音樂獎:Francis Lai

    世上有幾人能在過去50年間,每個世代,都有代表作品問世?   《男歡女愛(Un homme et une femme)》是60年代的記憶;《愛的故事(Love Story)》是1970年代的經典情歌;《戰火浮生錄(Les uns et les autres)》的「波麗露」,1980年代的影迷誰能忘情?90年代的《偶然與巧合(Hasards ou coïncidences)》與21世紀的《情海浮生錄(Ces amours-là)》,都是癡情人不忍割捨的珠玉,這些電影的配樂全都出自Francis Lai的手筆。...

  • 乾旦路:戲曲浮生錄

    電影資料館7月18日起要在台北市真善美劇院推出「銀燈影戲耀紅氍」影展,精選24部華語經典戲曲電影,壓軸的《梁紅玉》,我童年時曾跟隨父親去(新世界戲院?印象模糊了)看過。1962年,我才七歲,聽不懂徐露女士的唱腔,倒是對武場戲印象深刻,匆匆半個世紀過去,時光倥憁,再也不是字典中的空洞形容詞了。   本文係配合「電影欣賞」主編邀稿寫就,《乾旦路》是一部紀錄片,在世界的角落裡,即使戲曲已然式微,還是有人聽聞鑼鼓喧,就能引吭歌。...

  • 末日列車:階級的框架

     末日不新,理論不新,美術不新,危機不新,結局亦不新,《末日列車》一頭鑽進了自己設定的框架中,大剌剌地駛向末日。...

Plurk

Close